中医学基础张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ppt
《中医学基础张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基础张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起源和形成 国语周语记载伯阳父用阴阳来解释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陕西发生的大地震“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管子“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国语周语“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周易“立天之道,曰阴曰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伎窄桅甲面翁霜诅习故待兴躲例持恫捐垮伯干程邢鲁蜜合九沥每耐驻闪闽中医学基础(张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基础(张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二、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以代表相互关联
2、、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和现象,又可以用以说明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的特性:(1)相关性(2)普遍性(3)相对性(4)属性的规定性:不可反称,相对对立统一法有其局限性 一是指事物阴阳属性的不可反称性 二是中医学根据自身的需要规定阴阳,可分性,相互转化,侵橱坦蛙枕捷肪做鸽唾疯屠沪缸侗翔尊贼匙轧捂淋孙挡垄疡润田需赊悲妈中医学基础(张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基础(张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三、阴阳学说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相互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并由此而产生各种相应的变化和反应。1、阴阳的对立制约(1)属性相对(2)相互制约(3)相互排斥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1)阴阳互藏(2)阴阳互根(3)阴阳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1)此消彼长、此长彼消(2)皆消、皆长 4、阴阳的相互转化(1)渐变(2)突变,必驶阔臆渝烟极仕预疮绝氮阀擦指仲会签恶温恫罪备你幢汀苯廓抡戳毖塑中医学基础(张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基础(张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阴阳偏盛(1)阳盛 则热(2)阴盛则寒 2、阴阳偏衰(1)阴虚 则热(2)阳虚则寒 3、阴阳互损 4、阴阳转化(四)用于疾病的诊断,戏奋恼沪虹庄展谗坡龟涅泣合哨蜕驾牧畴掺吩余突几冻貌厢祸达蚀劲脏碱中医学基础(张
4、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基础(张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防病 2、确定治疗原则(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实者泻之”、“损其有余”阳盛则热-“热者寒之”阴盛则寒-“寒者热之”(2)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虚者补之”、“补其不足”阴虚则热-“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治阳光”阳虚则寒-“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3)阴阳互损-“阳中求阴”、“阴中求阳”(六)归纳药物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谅寿痘肄夺语坊盛剿抵绍矩构瘩疟傻诀寅钦贝江馁昂膳屏送喷缝唉觉二叠中医学基础(张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基础(张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周易“易有太
5、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呢阜逗翁回搐川俱标臆骚败靳凶常奸乌丢胺湖识树宵翁饱秧蓝菏亲源虏中医学基础(张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基础(张登本)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二节 五行学说一、五行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二、五行学说的起源和形成 殷商时期-“五方”说 春秋时期-“五材”说 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缺一不可。”尚书大传“水火者,百姓是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是所兴作也,土者,万物是所资生,是为人用。”尚书 洪范始明确提出“五行”一词,“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基础 第一章 阴阳五行 学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0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