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郎溪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郎溪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doc(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言 郎溪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安徽省郎溪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简本)环境影响报告书安徽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国环评证甲字第2103号二00八年七月前 言郎溪是皖南东部的边陲县,地形南窄北宽,南北长约54km,东西宽约37km,状似犁铧。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4845至311827,东经1185848至1192212。东以白茅岭、亭子山与广德县为界,西以南漪湖与宣州区相连,南以鸭山岭与宣州区为邻,西北以胥河与江苏省高淳县毗连,东北以伍牙山与江苏省溧阳市相接。东至上海297 km,至无锡167 km,至常州146 km,南至杭州226 km,西至宣城58 km,至芜湖130 km,西北至合肥2
2、68 km,北至南京130 km。2004年郎溪县域共辖 8个镇,4个乡。八个镇分别为建平镇、十字镇、南丰镇、梅渚镇、涛城镇、毕桥镇、东夏镇和新发镇。四个乡分别为凌笪乡、姚村乡、飞里乡和幸福乡。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郎溪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郎溪县垃圾处理方式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垃圾只是采取自然堆放的简易填埋;城区中转站短缺,垃圾转运车辆不足,处理设备老化;简易填埋场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以致严重影响了城区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
3、不利影响,尽量使城市垃圾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高郎溪县的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要求,兴建郎溪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郎溪县决定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郎溪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区的生活垃圾。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郎溪县市容管理局于2008年6月4日委托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进行郎溪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中心在接受委托后,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郎溪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在本次环评工作中,宣城市环保局、宣城市环境监测中
4、心站、郎溪县环保局、郎溪县市容局、马鞍山地质工程勘察院等多个部门给予了积极支持与帮助。在此,谨向上述单位和有关领导、专家、技术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21.总论 郎溪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 总 论1.1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1.1.1 评价目的(1) 对郎溪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等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及评价。(2)对郎溪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施工期、运行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3) 根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优化环境及工程环保设计工作方面的建议,并为环保措施的选择与实施提供依据,使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4)对郎溪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
5、水环境、大气环境评价、生态与水土保持、工程污染防治对策进行详细分析。(5) 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现状,在采取环保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场址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1.2 指导思想本次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在对项目进行详细工程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资料和借鉴有关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评价成果,合理确定评价范围、监测项目。并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监测因子、预测模
6、型,结论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公正、明确与可信。1.2 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3)国务院 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发199961号文:关于贯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的通知,1999年3月;(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发1999107号文: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4月; (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2年10月13日; (7)建设部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 建城2000120号文: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2000年5月29日;(8)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计价格2002125号文: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1月31日;(9)国家环保总局 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14日;(10)国务院 国发200715号文: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7年5月23日。1.2.2技术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19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8、/T2.4-1995);(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5)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6)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8)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9)安徽省环境保护局 环监200246号文:关于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若干意见;(10)郎溪县环境保护局 关于安徽省郎溪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标准确认函,2008年7月7日;1.2.3相关规划(1
9、)安徽省郎溪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2)安徽省郎溪县城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方案);(3)建设项目选址建议书;(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2.4技术资料(1)安徽省工程咨询研究院:郎溪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年7月;(2)马鞍山地质工程勘察院:郎溪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文地质评价报告2008年6月;(3)业主单位提供的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基础资料。1.2.5任务依据(1)郎溪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2)发改投资200894号关于郎溪县垃圾处理场项目立项的批复。1.3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1.3.1评价等级1、大气环境拟建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气(LFG)
10、,其中的NH3、H2S、CH3SH及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其等标排放量估算结果均小于2.5108,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2、地表水环境评价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140m3/d,水质较为复杂,本项目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本次评价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3、地下水环境评价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有可能渗入评价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勘察区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库区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适宜垃圾填埋和防渗膜的铺设,本项目对库底采用人工防渗。参照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11、(DZ0225-2004),故本次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4、声环境评价本工程预计噪声增加值为5dB(A)以内,场址地处城市郊区,附近500m范围内无噪声敏感点。故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5、生态环境评价 经生态初步调查,项目施工和运行期生态方面无受影响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点,工程影响范围小于20km2,故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1.3.2评价范围根据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确定本次范围如下:1)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场址周边3000m范围内;2) 地表水评价范围为垃圾填埋场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新郎川河上游500m下游3000m,全长约3500m;3) 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为场界
12、周围1000m范围内的民用水井;4)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填埋场和取土场界周边1000m范围内;5) 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场界外1m及运输道路沿线的敏感点。1.4 评价标准与评价时段根据郎溪县环境保护局 关于安徽省郎溪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标准确认函(见附件3),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如下:1.4.1评价标准1.4.1.1 环境质量标准 (1)地下水 拟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具体指标值见表1-1。表1-1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类标准项 目标准值项 目标准值(mg/l)色度(稀释倍数)15氨氮(NH3-N)0.2
13、嗅和味无TP0.1PH6.5-8.5总大肠菌群(个/L)3.0高锰酸盐指数(mg/L)3.0细菌总数(个/ml)100(2)地表水该项目区域的地表水体为新郎川河,根据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该范围内水体主要功能为渔业用水区,故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具体标准值见表1-2和表1-3。表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 单位:mg/L污染物pHCODBOD5NH3-N高锰酸盐指数PbHgCd粪大肠菌群(个/L)类水标准692041.060.050.00010.00510000表1-3 渔业水质标准(
14、GB11607-89)项目指标项目指标BOD5(mg/L)不超过5,冰封期不超过3铬(mg/L)0.1Hg (mg/L)0.0005粪大肠菌群(个/L)不超过5000个/L(贝类养殖水质不超过500个/L)Pb(mg/L)0.05Cd (mg/L)0.005总砷(mg/L)0.05(3)环境空气 评价区内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类区标准;臭气污染物NH3、H2S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限值”,具体标准值见表1-4。表1-4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项 目标准值(mg/Nm3)二类区标准一类区标准TSP年平均0.200
15、.08日平均0.300.12SO2小时平均0.500.15日平均0.150.05NH3一次值0.200.20H2S一次值0.010.01 (4)声环境场址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区标准,进场道路两侧敏感点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4类区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5。表1-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类、4类区标准类 别昼 间夜 间260 dB(A)50dB(A)470 dB(A)55dB(A)1.4.1.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水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郎溪县环保局的标准确认: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
16、填埋场自2008年7月1日起执行中的指标值,如下:COD100mg/l BOD530mg/l SS30mg/l TN40mg/lNH3 25mg/l TP3mg/l (2)废气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主要为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NH3、H2S,场界浓度限值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标准,颗粒物排放场界浓度限值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其浓度限值见表1-6。表1-6 废气污染物排放场界标准控制项目单位指标采用标准NH3mg/Nm31.5GB14554-93二级标准H2Smg/Nm30.06颗粒物mg/Nm31.0GB162
17、97-1996 (3)噪声 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类标准,见表1-7。表1-7 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级标准类 别昼 间夜 间类60dB(A)50 dB(A)1.4.2评价时段 评价考虑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其中预测评价时段为郎溪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和中转站建设期和运行期环境影响,垃圾填埋场的封场至终场阶段的环境影响。1.5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5.1 评价内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和主要环境问题识别的结果,确定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1)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 工程分析:工艺方案、污染源、污染特征及污染物排放、污染控制措施
18、分析;(3)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4)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5)噪声环境影响评价;(6)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7)环境污染防治对策;(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9)公众参与;(10)总量控制;(11)垃圾填埋场址比选论证分析。1.5.2 评价重点根据项目可研报告推荐,郎溪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拟选场址为十字镇官塘冲村,环境评价重点为拟选场址的水环境评价、生态与水土保持、工程污染防治对策。1.6 环境保护目标可研推荐十字镇官塘冲村境内为拟选场址,故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为填埋场周围的居民点、地下水以及纳污水体。具体保护目标及其环境质量要求见表1-8。表1-8 本项目各环境要素具体环境保护目标及要求
19、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敏感点相对距离方位性质或模保护级别备注环境空气官塘冲村750mS130人GB3095-1996二类区标准拟选场址梅塘冲村1500mNW200人魏村1500mS260人井明村1400mSE300人高井庙林场1200mSW150人地表水环境新郎川河1500mNW渔业用水GB3838-2002类拟选场址地下水环境1000m范围内饮用和工农业生产GB/T14848-93类拟选场址声环境公路居民点进跑飞路150m处居民点7户30人GB309693中4类1342.建设项目概况 郎溪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 建设项目概况2.1城市概况郎溪是皖南东部的边陲县,地形南窄北宽,南北长约
20、54km,东西宽约37km,状似犁铧。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4845至311827,东经1185848至1192212。东以白茅岭、亭子山与广德县为界,西以南漪湖与宣州区相连,南以鸭山岭与宣州区为邻,西北以胥河与江苏省高淳县毗连,东北以伍牙山与江苏省溧阳市相接。东至上海297km,至无锡167km,至常州146 km,南至杭州226 km,西至宣城58 km,至芜湖130km,西北至合肥268 km,北至南京130km。2004年郎溪县域共辖 8个镇,4个乡。八个镇分别为建平镇、十字镇、南丰镇、梅渚镇、涛城镇、毕桥镇、东夏镇和新发镇。四个乡分别为凌笪乡、姚村乡、飞里乡和幸福乡。城市性质:为全县的
21、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工贸服务为主导,以徽文化与吴越文化相互交融为特色,以宜居、生态、和谐为发展形象的省际边界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6.5万人,远期2020年10万人。人均用地:郎溪县城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为71.59平方米/人,根据有关国家城市规划的规范和技术标准,郎溪县县城城市人均用地指标近期采用90m2/人,远期采用100m2/人。2.2 环境卫生状况2.2.1 环卫管理系统现状1、市容环境管理队伍现状:县市容局目前共有职工75人,其中包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2、市容环卫装备现状:现有2008年6月购买的一辆东风牌拉臂式自卸压缩垃圾车,8吨运载量。现有垃圾中转站一座,位于宁芜路金三
22、角商场北侧,汽车站东侧。采用密封式转运、砖混结构,目前日均处理量为50吨/天,最大理论处理量为80吨/天。县城建平镇垃圾清扫主要由环卫工人完成,然后用小板车将垃圾清运到垃圾车箱旁,再人工铲至垃圾车箱内,车箱满后由垃圾清运车运输至垃圾简易堆放场。现状垃圾填埋场位于十字镇井明村官塘冲村民组境内,距中心城区约12公里。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为堆放后简易填埋,无任何防渗和环保措施。目前产生的臭气、苍蝇及渗沥液对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并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2.2 垃圾设施现状建成区生活垃圾的收集有三种方式:一是居民或单位自行将垃圾倒入垃圾池或垃圾箱,然后由清洁工用板车收运到垃圾中转站,再
23、由汽车转运;二是清洁工用板车沿路上门收集运至垃圾中转站,再由汽车转运或直接有汽车上门收运;三是单位垃圾自行运至中转站或垃圾场。建成区内垃圾清运基本达到日产日清。清运工具主要是:垃圾收集点到转运站为木斗板车和小型拖拉机,再由汽车将垃圾从转运站送至简易垃圾填埋场。由于运输过程中无密闭措施,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对所清运的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只进行简易卫生填埋。生活垃圾收运实行有偿服务。2.2.3 垃圾处置流程现有生活垃圾由环卫工人使用板车、扫把等简单工具清扫收集,然后将垃圾清运至临时中转点或垃圾集装箱,再由清运车队转运至垃圾填埋场简单填埋处理,操作流程如图2-1所示。图2-1现有垃圾处理操作流程图
24、2.2.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目前郎溪县生活垃圾处理形式落后,已不能满足城镇发展需要,并且严重影响城镇生态环境。目前郎溪县的垃圾填埋场在堆放前和堆放过程中基本未作卫生技术处理。通过对现状调查分析,郎溪县垃圾清运和处理系统存在着如下问题:1、清运系统的基础设施薄弱,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清扫、铲运均为人工,清运机械少;生产辅助设施不足且不配套;环卫管理处目前尚在用人力板车作为垃圾主要的运输工具。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现有填埋场只对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填埋,未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已对水、气、土壤造成一定污染,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主要表现在裸露的垃圾、纸张和细小颗粒随风飘扬,影响市容环境;渗
25、沥液污染堆场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等。3、安全性差。垃圾堆层产生的主要气体是CH4和CO2,CH4易引起自燃和爆炸,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4、裸露的垃圾转运点有碍市容市貌,垃圾填埋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雨天污水横流,夏季蚊蝇乱飞。且采用传统的人工劳作方式,费时费工。2.3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3.1 项目名称、性质及规模(1)项目名称:郎溪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2)项目建设单位:郎溪县国有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3)项目建设地点:拟选场址为郎溪县十字镇官塘冲村。 (5)建设性质:新建。 (6)项目建设总投资:4449.28万元。 (7)设计规模:起始规模75.4t/d,填埋服务期27年。 (8)生活垃圾
26、处理工艺方法:采用改良型厌氧填埋方式处理。2.3.2 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垃圾处理、中转、运输、填埋处理、覆土取土场、渗滤液处理及输送管线、生活办公设施等。本工程项目组成、填埋区主要工程量、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分别见表2-1、表2-2。表2-1 项目建设内容组成名称建设内容规模、规格备注主体工程垃圾坝为粘土坝,主坝顶宽6m、最大标高30m; 坝轴线总长119m;坝坡坡比为1:1.25坝轴线总长119m;坝坡坡比为1:1.25,标高26米处设一宽3.0m的马道(兼作调节池池顶平台),下游边坡坡比为1:1.5,防渗工程水平、垂直防渗设计渗滤液收集系统及输送管道1条D=400mm主盲沟
27、、支盲沟、均按4050m间距设置次盲沟,直径为1.5m竖向石笼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层间网状导气管、导出井按梅花型、井间距4550m的原则布设、燃烧设施环保工程雨污分流系统库区四周截洪沟、排水边沟、场内平台排水设施、地下水导排沟等垃圾封场(新、老)新垃圾场覆盖厚度大于0.8m、坡度5、应覆盖植被终场覆盖监测井本底监测井1座、污染扩散监测井2座和污染监测井5座、平均深度为20m 公用工程填埋设备若干供配电采用单路10KV高压供电,从距填埋场10km处十字变电所的10KV架空线路“T”接入。给排水取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排水达标后进入污水处理厂机械维修、运输设备若干冲、洒水设施1辆喷药、洒水车辅助工程管
28、理区建筑面积8.5亩储运工程进场道路宽7m、长1500m垃圾中转站2座、60t/d 表2-2 郎溪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填埋场1.1填埋工艺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1.2填埋作业分单元逐日覆土1.3启用年进场垃圾量t/d75.42010年1.4最大进场垃圾量t/d168.22036年1.5填埋库容万m3156.261.6填埋服务年限a272垃圾收集和转运站座23渗沥液处理站规模m3/d1004日用水量m3/d28.2不包括消防用水5征地亩192.96建设期a27工作制度7.1填埋取土365/班/h365/2/87.2渗沥液处理365/班/h365/2/88
29、劳动定员人249投资及资金总额9.1投资总额万元4449.289.2建设投资万元4442.429.3流动资金万元6.8610资金来源10.1财政投入万元4444.4810.1.1其中:用于建设投资万元4442.4210.1.2用于铺底流动资金万元2.0610.2流动资金借款万元4.8011.1内部回收率%4.44税后11.2财务净现值(Ic=4%)万元263.32税后11.3投资回收期年18.62税后(含建设期)3.工程分析 郎溪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 工程分析3.1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与成分分析3.1.1 生活垃圾成分预测郎溪县的城市垃圾主要为县城区的生活垃圾及少量的建筑垃圾
30、,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清扫垃圾等组成。随着居民区气化率的提高,垃圾成分的变化趋势是无机物含量逐渐下降,废品类将逐渐增加,但是以厨余为主的有机物仍将是主要组成部分。3.1.2 服务范围内人口预测郎溪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服务范围为郎溪县建平镇。服务对象是: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商业、集市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和公共场所垃圾等。不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并严禁混入任何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垃圾。根据郎溪县市容局及郎溪县国有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提供相关数据,2007年底服务范围内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共计约5.35万人,据此数据结合郎溪县总体规划,预测服务区人口
31、数量见表3-1。表3-1 郎溪县城区人口预测表人口(万人)年份服务区人口(万人)年份服务区20075.35202511.5820085.72202611.9220096.13202712.2820106.55202812.6520116.84202913.0320127.13203013.4220137.44203113.8220147.76203214.2420158.09203314.6620168.44203415.1020178.80203515.5620189.18203616.0220199.57203716.5020209.99202110.28202210.59202310.9
32、1202411.24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公式:yt = yo(1+R)tyt -为年的城镇人口R -城镇年平均人口增长率(综合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2010年以前取7%;20102020年取4.3%;2020年后取3%)yo -为本年的城镇人口数-为年限人口预测与总体规划人口基本保持一致。3.1.3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及规模确定根据不同规划期内的规划人口和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指标来预测服务范围内总的生活垃圾产量。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500多个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统计分析,中小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在0.81.4kg/人d左右,大中城市约在0.801.1 kg/人d左右,垃圾容重0.40.
33、6t/m3。随着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逐渐变化,生活垃圾的物理成分也将有相应的改变。影响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组成的特性的变化因素很多,例如人口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居民生活习惯、城市燃料结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料电气化的普及,商贸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垃圾成分构成将要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动物、植物、塑料、纤维、金属、玻璃等可腐有机物、可燃物、可回收物含量逐年上升,而灰土、陶瓷砖瓦等无机物相对逐年减少,并逐步趋向稳定。根据可研提供的数据, 本评价按郎溪县人均日垃圾产量逐年减少的趋势,从1.20kg/人d逐步下降到1.05kg/人d。垃圾的增长与人口的增长是同步的,因此本工程拟采
34、用人口增长率来预测垃圾量。为此本评价服务期限内的生活垃圾处理量,逐年预测结果见表3-2。表3-2 服务期限内生活垃圾处理量逐年预测结果序号年份(年)年末人口(万人)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指标(kg/人日)收集率服务区生活垃圾实际总处理量(t/日)120075.351.21.064.2220085.721.21.068.7320096.131.21.073.5420106.551.21.075.4520116.841.151.078.6620127.131.151.082.0720137.441.151.085.5820147.761.151.089.2920158.091.151.093.0102
35、0168.441.101.092.81120178.801.101.096.81220189.181.101.0101.01320199.571.101.0105.31420209.991.101.0109.815202110.281.051.0108.016202210.591.051.0111.217202310.911.051.0114.618202411.241.051.0118.019202511.581.051.0121.520202611.921.051.0125.221202712.281.051.0128.922202812.651.051.0132.823202913.03
36、1.051.0136.824203013.421.051.0140.925203113.821.051.0145.126203214.241.051.0149.527203314.661.051.0154.028203415.101.051.0158.629203515.561.051.0163.330203616.021.051.0168.231203716.501.051.0173.3由表3-2可知, 根据对郎溪县的人口预测,填埋场启用年2010年服务区生活垃圾实际总处理量为75.4吨/天。3.2填埋场库容与使用年限论证3.2.1填埋库区容积根据可研提供资料,填埋库区填埋高程为从28m标高
37、开始填埋垃圾,最终达到65m标高,库容约156.26万m3;由表3-3可知,卫生填埋郎溪县服务范围内的垃圾,服务年限为27年时需要填埋库容173.3万m3(垃圾压实密度平均按0.95t/m3计算)。故本垃圾填埋场库容能满足郎溪县服务范围内垃圾卫生填埋所需库容。库区库容计算如表3-3:表3-3 填埋区各标高段的库容分布情况标高(m)面积(m2)高差(m)容积(m3)累计容积(m3)库底平均281074453022715211.9711.973553181518.4430.414083604533.9164.324555805534.6298.945039977523.84122.78552674
38、1516.57139.356016904510.82150.1665803856.10156.26注:扣除20062009年垃圾翻运至新库区所占库容10.23万方,则本项目实际从起始年2010年使用的有效库容为146.03万方。依据垃圾填埋累计体积预测表本项目服务终止年为2036年。3.2.2 土石方平衡计算按卫生填埋要求,填埋场填埋一层垃圾后,必须覆盖一层土,因此须有足够的土源供覆盖用。此填埋场总库容156.26万立方米,需覆盖土方约15.51万立方米;终场覆土应先覆盖一层35cm自然土,再覆盖一层15cm的营养土,共需土方约3.76万立方米。场内约挖方30.25万立方米,填方10.23万立
39、方米。风化料可用作筑土石坝,砂和碎石可作为土石坝反渗滤层及坝基处理材料。结合场地平基进行上述材料的开采和利用,不但可以减少施工工程量,而且可以扩大库容。整个工程土方平衡(主要工程量)设计如下表3-4:表3-4 项目土石方平衡表工程项目挖方(万m3)填方(万m3)清基土方垃圾坝清基土方5场地清基土方7.25填埋库区182覆盖土(包括垃圾场封场用土)19.27筑坝土方5合计30.2531.27由表3-4可知,整个场地整平后,清理场地、挖集液池、挖方和坝基清基土方的总挖方量共30.25万m3 ,覆盖垃圾用土19.27万m3 ,填埋库区填方 2万m3,筑坝土方5万m3,总需土方为31.27万m3,土方
40、平衡后尚缺1.02万m3。所以总挖方量和总填方量不能平衡。土方量不能平衡的主要原因是覆盖用土方量过大,所以在本次填埋作业中的指导思想是所有挖出的土方尽量堆积在场地红线周围以利于及时进行垃圾填埋作业,在土方堆积的过程中利用堆积的土方形成临时土埂,作为场区和场外雨水的分水岭,以保证场外的雨水不流入场内,从而减少污水处理量。待场区预备填埋土用完后再考虑外进垃圾覆盖土。本项目库区清理出的石方建设单位用于郎溪县市政工程建设用石综合利用,从而减小弃石对环境的不利影响。3.2.3 取土场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取土场位于填埋库区周围山坡,有丰富的土源(山坡土),可保证填埋场服务期限内用土。每日取土时根据需要
41、按计划开挖,以避免过量余土的露天堆积。对开挖形成的边坡,设计将考虑保持其稳定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山洪滑坡;对取土完成的表面作及时的绿化。取土场的表面营养土将单独存放,以便于填埋区永久坡面的覆盖与绿化。这样能满足填埋场所需的土方量。3.2.3 填埋库区使用年限3.2.3.1 垃圾容重与垃圾量填埋场建成运行后,开始填埋的垃圾为新鲜垃圾,平均容重为0.530t/ m3,经过压实垃圾容重可以达到0.751.05 t/ m3。故综合考虑其影响因素,垃圾进场后经压实后容重平均取为1.0 t/ m3。3.2.3.2 覆盖土量对于卫生填埋场,填埋工艺要求填埋垃圾要及时覆盖,每日垃圾进行日覆盖,当填埋垃圾达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暴露时间较长,需进行中间覆盖,垃圾填埋终场后要进行最终覆盖。因此,垃圾填埋过程中必须考虑覆盖土土量,一般情况下覆盖土约占新鲜垃圾体积的15,即总覆盖土量约需20万m3。3.2.3.3 使用年限最终得到的逐年垃圾填埋量及覆盖土量详见表3-5:表3-5 郎溪县生活垃圾逐年垃圾填埋累计表年份服务区生活垃圾总处理量(t/日)年填埋垃圾量(万吨)填埋体积(万m3)覆盖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0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