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生用书P36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1有人评价此诗“意境恢弘,气势磅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近写秋露摧伤枫林,远写巫山、巫峡幽深肃杀的气象;俯视江中波涛连天涌动,仰观塞上风云接地而来,一片阴沉。上天下地,眼前江水,眼外边塞,意境阔大,气势非凡。2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答:_答案:本诗抒发了作者悲秋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2、相结合的方式。(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3南宋词人姜夔的咏梅名作疏影中这样写道:“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它是对咏怀古迹(其三)中哪几句从形象上的丰富提高?答:_答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4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答:_答案:不是。王昭君有倾城倾国之貌却无人省识,汉元帝
3、不辨美丑,竟要靠“画图省识”;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而这些都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借写王昭君的不幸来暗寓自己的不幸,故诗文与诗题是非常相配的。二、语言运用5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秉赋。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答: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
4、。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本题中,通读句子后会发现是在论述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的自信心之后,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而就“个人的秉赋”进一步论述,最后举例证明上述的论断。答案:6用散文形式改写下面的诗句,不少于30个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答:_答案:(示例)仰望大江两岸茫无边际,山林中枯黄的树叶萧萧而下,俯视滚滚而来的江水,奔腾不息,没有尽头。一、基础考查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察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解析:选C。省:
5、曾经。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解析:选C。A项,“潇潇”应为“萧萧”;B项,“连天涌”应为“兼天涌”;D项,“环佩”应为“环珮”。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B万里悲秋常作客C人事音书漫寂寥 D分明怨恨曲中论解析:选D。A项,“百年”指到了晚年;B项,“万里”指离家漂泊,居无定所;C项,“人事”指交游。均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D项,“怨恨”指不满与仇恨的情绪,古今意义相同。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6、()A. B.C. D.解析:选D。A项,“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独”,独自;“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独”,副词,只,仅仅。B项,“孤舟一系故园心”的“一”,数词;“一去紫台连朔漠”的“一”,副词,一旦,一经。C项,“萧萧”,拟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萧森”的“萧”是“萧索、萧瑟”的意思。D项,“接”均为“连接,连续”之意。5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选B。划分节奏时不能把意义单位分开。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
7、下面这首诗,完成69题。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6本诗首联写登高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其作用是什么?答:_答案:写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7本诗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其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答:_答案: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8、“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8从颈联“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9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答:_答案: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语文 必修 第二 单元 知能 优化 演练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9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