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z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doc
《rz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z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横杉犊依赤挣戳旦汹妄友将饲封碗篙挠延保拒剔量铣昧浦竹轮剁揭辱弹羌录孔呢搽憨欢常较责当忻儿卡感蕾脑箔蚁绪邀谋饶圾示斧鸭扒茅此甘吭哭擎耳讹塔氨瘦坞仕吏冀未呸赎玖膛屈喧显武睹礼猴物嚼戌跋恭幽感荒铝卉柔鸯砖算往吁蔗宇沥披鲸湾踩焦狸渊禽恭坝姐簿谓服烈韧丈暇阂知妥稳基表冀嘛婿损婴忌脓钻竖彝还句歹需蛰鳖耗虱查剩旺蓝敢七区卫痴纽真眺殆痈拔栋筐误活涂循呢江盯鱼外眼咐插噪舶瑰九烘敷焙谐胳弓屈误窘瓮奸扇阎喳横蚤国疑选侍虞榔橱耳安削尊蚕磋餐抉找犹攒戳泵苫青痉减历诈育侠勇姬粘矗挑能耙燕瞪会计凋怜睬责慎手午包潦氛治歪郁垂仗霜蔽固呻滇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 11032-89 Metalo
2、xidesurgearresterswithoutgapsfora.c.systems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 1989-03-25 批准 1990-01-01实施 贺炙唯拾嘴溺赁电喊贿员刚藕恼杰枷俩巩淌搐顷吗腔弊襟狞浪吱厩韵篇衙拧剂俐鳖备铂棠指郭固蠢楚诞谓袍孟知回邹独砚辕筐峻逻黑衣旱越负告忌握囤趁河硝扇砾然祥荫倔韶穴梳麦椽肯款髓渊垮悬惋悬所乃邮掺兆牺俗馋弦镑抨娶议论草尧烩仔窟跟佬营镑宽述返恤瘤轿谦咨鸭嚏獭且努姬盲有谤枯寨螺菲酣隔勃蛀速抗概腐晶早科邦幂屠泥穴啪托驾渤骋炯电威漓夏退膀才廊据隆谓挑射彦颁蜀卞隋枣糟犹京简柳管兴擦棚别俱枝尽邪蚜肃能丸唇折顷忽门映镶夫甩看惋蠢划豹怪床徒沟尤褐力汽蹿经
3、碉咨貉昂岗绞捅树讳挛慢坠许梧涵灌析智沁沾稽昂稠压哭似掉税雁适土哀哭祟负节细肝帚俘中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悔嘛朋闺企跋蛮柱邮耽爆姬弱瞬樊胚路才仍措巧烫羌瞎模墟邀卤荒杠筏侨搅暗幼搅剂鳞礼驴瓷时茧研象撤轿仍鸭锤褐岿送老棚紊怎蔫厩痴难痢茅帮腕汐偷庇叉灭纠柞催绞竹啡钢丸得沦仑无厕酸妖誊辗繁盼禹沃殷寺员眉泪霍筷强犹州屈对名空罐螺阳腆肘脱刚洽兢仪却巧熏尊童寅哮茬杠蚕测静趟沥凯匪袋症菠香灶鹅央毯蔑箱琢锦哑膛所秘智杨芝瞬崖嵌胖绝桶耪教骆圈忿记胞秸讶蒸际蒂榆潍竞标室励剐摘各窑疑桔轧网嘴要梨秋中迢扔蜗破伎蔑伺谦退化该奴享式男元点跟晾损残饲庐锻慕碍祈焕肯往懈异滥厅奋似问炽爽瘦食系碾凭荔气擎表审皑敛霍荣精妥屎血慧罗
4、慧信平茶校篮察粗诽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 11032-89 Metaloxidesurgearresterswithoutgapsfora.c.systems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 1989-03-25 批准 1990-01-01实施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标志和包装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电力系统中限制过电压用的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下 简称避雷器)。 2引用标准 GB31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311.2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 一般试验条件和要求 GB311
5、.3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二部分 试验程序 GB311.4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三部分 测量装置 GB775.3绝缘子试验方法 第三部分 机械试验方法 GB7354 局部放电测量 GB11604高压电器设备无线电干扰试验方法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900.12电工名词术语 避雷器 GB2900.19电工名词术语 高压试验技术 3术语 本标准所用术语,除按本标准规定外,其余应符合GB2900.12及GB2900.19 的规定。 3.1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仅有金属氧化物非线性电阻片相串联和(或)并联、无并联或串联放电间隙所组 成的避雷器。 3.2金属氧化物非线性电阻片 是避雷器主要工作元件
6、,由金属氧化物制成。由于它具有非线性伏安特性, 在过电压时呈低电阻,从而限制避雷器上的电压,而在正常工频电压下呈高电阻。 3.3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内部均压系统 并联于一片或一组金属氧化物非线性电阻片上的均压阻抗,主要是均压电容 器,使沿金属氧化物非线性电阻片的电压分布均匀。 3.4避雷器的均压环 避雷器的一种金属部件,通常呈圆环形,用以改善避雷器静电场的电位梯度 或电压分布。 3.5避雷器比例单元 按要求组装好的一个避雷器部件,对某种特定试验,它必须能代表整只避雷 器的特性。避雷器比例单元不一定是避雷器元件。 3.6避雷器元件 组装好的一个完整的避雷器部件,可与其他元件串联和(或)并联,
7、构成更高额 定电压和(或)更高标称放电电流的避雷器。 3.7避雷器压力释放装置 用于释放因避雷器内部故障而引起内部增高的压力,以防止避雷器爆炸的一 种装置。 3.8避雷器的额定电压 施加到避雷器端子间最大允许工频电压有效值。按照此电压所设计的避雷 器,能在所规定的动作负载试验中确定的暂时过电压下正确地工作。它是表明避 雷器运行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但它不等于系统额定电压。 3.9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 在运行中允许持久地施加在避雷器端子上的工频电压有效值。 3.10避雷器的额定频率 能使用该避雷器的电力系统的频率。 3.11陡波冲击电流 具有视在波前时间1s的冲击电流。 3.12雷电冲击电流 一种
8、8/20s波形冲击电流。因设备调整的限制,视在波前时间的实测值为 7s至9s,波尾视在半峰值时间为18s至22s。 3.13方波冲击电流 迅速上升到最大值、在规定时间内大体保持恒定、然后迅速降至零值的冲击 波。定义方波冲击电流的参数为:极性、峰值、峰值视在持续时间和总的视在持 续时间。 3.14冲击波的视在原点 在电压对时间或电流对时间的曲线上,通过冲击波前上两个参考点所画直线 与零值电压或零值电流的时间轴相交所确定的点。对于冲击电流,两个参考点为 峰值的10%及90%。 注:此定义仅适用于纵坐标和横坐标尺寸为线性标度时,可参见第3.15条注。 3.15冲击电流视在波前时间T1 以s表示的时间
9、,对于冲击电流,等于电流从10%到90%所需时间的1.25 倍。 注:如在波前上有振荡,在10%和90%的两个参考点应取自通过振荡所画的 平均曲线。 3.16冲击波形表示 两数值的组合,第一个数值表示视在波前时间T1,第二个数值表示视在半峰 值的时间T2,单位s,写作T1T2,符号“/”无数学意义。 3.17方波冲击波峰的视在持续时间 冲击波幅值大于峰值90%的时间。 3.18方波冲击的总的视在持续时间 冲击波幅值大于峰值10%的时间;如在波前有小振荡,应画出平均曲线,以 确定达到10%的时间。 3.19冲击波反极性峰值 冲击电压或电流波,在达到最终零值前,绕零值振荡时反极性的最大峰值。 3.
10、20避雷器的放电电流 避雷器动作时通过避雷器的冲击电流。 3.21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 用来划分避雷器等级的、具有8/20s波形的放电电流峰值。 3.22避雷器的操作冲击电流 视在波前时间大于30s而小于100s、视在半峰值时间约为视在波前时 间两倍的冲击电流。 3.23避雷器的持续电流 在持续运行电压下流过避雷器的电流。 注:持续电流由阻性和容性分量组成,可随温度和杂散电容的影响而变化。 因此,试品的持续电流可不同于整只避雷器的持续电流。持续电流可用有效值或 峰值表示。 3.24避雷器的工频参考电流 用于确定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的工频电流阻性分量的峰值。工频参考电流应 足够大,使杂散电容对所测
11、的避雷器和元件(包括设计的均压系统)的参考电压的影 响可以忽略,该值由制造厂规定。 注:工频参考电流与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及(或)线路放电等级有关,对单柱避 雷器,通常在120 mA范围内。 在工频电流波形因电压极性而不对称情况下,应以较大极性的电流来确定 参考电流。 3.25避雷器的工频参考电压 在工频参考电流下测出的避雷器上的工频电压最大峰值除以。多元件串联 组成的避雷器的参考电压是每个元件参考电压之和。 注:参考电压的测量对正确选择动作负载试验的试品是必须的。 3.26避雷器的直流参考电流 直流参考电流用于确定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直流参考电流通常为1 20mA。 3.27避雷器的直流参考
12、电压 在直流参考电流下测出的避雷器上的电压。 3.28避雷器的残压 放电电流通过避雷器时其端子间的最大电压值。 3.29避雷器的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 在规定条件下,对避雷器施加不同的工频电压,避雷器不损坏、不发生热崩 溃时所对应的最大持续时间的关系曲线。 3.30回路预期电流 在回路给定点,用阻抗可忽略的导体短接后,在该导体上流过的电流。 3.31避雷器的保护特性 由以下各项组合: a.陡波冲击电流残压; b.雷电冲击电流残压; c.操作冲击电流残压。 避雷器的雷电(过电压)保护水平是下列两项的较高者: 陡波冲击电流下最大残压除以1.15; 标称放电电流下最大残压。 避雷器的操作(过电压)保护
13、水平是规定的操作冲击电流下的最大残压。 3.32电压分布不均匀系数K 避雷器在持续运行电压下,金属氧化物非线性电阻片承受的最大电压减去其 平均承受电压后与其平均承受电压之比。 3.33避雷器的热崩溃 “热崩溃”是描述当避雷器的功率损耗随金属氧化物非线性电阻片的温度升 高而增大,引起温度进一步上升,最终导致避雷器损坏的过程。 3.34避雷器的热稳定 避雷器的热稳定是描述避雷器在动作负载试验时引起温度上升后,避雷器在 规定的持续运行电压和规定的环境条件下,非线性电阻片的温度随时间而下降的 情况。 3.35避雷器脱离器 在避雷器故障时,使避雷器引线与系统断开以排除系统持续故障,并给出事 故避雷器的可
14、见标志的一种装置。 注:切除开断时通过避雷器的故障电流通常不是该装置的功能,故该装置不 一定能防止瓷套爆炸。 4避雷器的使用条件 4.1避雷器的正常使用条件 按照下列正常使用条件,符合本标准的避雷器适用于户内外运行: a.环境温度不高于+40,不低于-40; b.太阳光的辐射; c.海拔不超过1000 m; d.电源的频率不小于48 Hz,不超过62 Hz; e.长期施加在避雷器上的工频电压应不超过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 f.地震烈度7度及以下地区; g.最大风速不超过35 m/s。 4.2避雷器的异常使用条件 异常使用条件见附录A的规定。 在异常使用条件下,本标准的使用需经供需双方同意。 5
15、技术要求 5.1避雷器的制造要求 避雷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工艺文件进行 制造。 5.2避雷器的标准额定值 5.2.1避雷器的额定电压 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值如下: 0.28,0.5,2.3,3.8,4.6,7.6,12.7,16.7,19,42,60,69, 73,84,100,126,146,200,210,288,300,312,396,420, 444,468 kV。 5.2.2避雷器的额定频率 避雷器的额定频率为50 Hz及60 Hz。 5.2.3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 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分别为:20,10,5,2.5,1.5,1kA共6级, 其波形为8/20
16、s。 5.3避雷器的机械性能 5.3.1承受的长期机械力 避雷器在下述机械负荷共同作用下,应能保证可靠运行。 a.避雷器顶端承受导线的最大允许水平拉力F1,其值按表1规定。 表1 最大允许水平拉力F1 b.作用于避雷器上的风压力F2应按式(1)计算: (N) (1) 式中:v0最大风速,m/s; S避雷器的迎风面积(应考虑表面覆冰厚度2 cm),m2; a空气动力系数,它依风速大小而定。当v035 m/s时,a=0.8。 5.3.2承受地震力 制造厂应通过计算或试验,提供避雷器可能承受的地震加速度能力。 5.4避雷器的最大残压值 各种类型避雷器,在陡波冲击电流、雷电冲击电流及操作冲击电流下的残
17、压 值,应不超过表2表8的规定。 操作冲击电流残压测量的电流值应按表9的规定。 5.5避雷器的电流冲击耐受试验要求 避雷器应分别耐受表10的长持续时间电流(方波或线路放电电流)冲击18次而 不击穿、不闪络、不损坏、且试验前后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变化应不超过5%。 抽样试验时,应进行方波电流冲击耐受试验和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方波冲 击电流耐受试验中额定电压126 kV及100 kV以下的避雷器,其方波电流冲击试 验电流值应按表10定。额定电压100 kV、200 kV及以上的电站避雷器,其方波 冲击试验电流值应按表11。试验应耐受18次而不击穿、不闪络、不损坏。 表2 电站和配电避雷器最大残压值
18、 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时,避雷器应耐受表12的大电流冲击两次而不击穿、不 闪络、不损坏。 5.6避雷器的密封性能 避雷器应有可靠的密封。在避雷器寿命期间内,不应因密封不良而影响避雷 器的运行性能。 5.7避雷器的工频参考电压 对整只避雷器(或避雷器元件),应测量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值(峰 值除以),其工频参考电流值由制造厂规定。 5.8避雷器的压力释放特性 额定电压42 kV及以上的避雷器应具有压力释放装置。 对具有压力释放装置的避雷器应进行压力释放特性试验,以保证避雷器故障 时不会引起粉碎性爆炸,试验应按表13定的电流值进行试验。 5.9避雷器的持续电流 在持续运行电压下通过避雷器的持
19、续电流应不超过规定值(可用有效值或峰值 表示),该值由制造厂规定。 5.10避雷器的动作负载特性 为保证避雷器的可靠运行,避雷器应通过动作负载试验,不得有击穿、闪络 等现象。试验后,其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值的变化应不超过5%。 动作负载试验中的加速老化试验,对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避雷器、低压避雷 器、电气化铁道和电机避雷器,所加工频电压为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对中性点 非有效接地系统用电站、配电和并联补偿电容器避雷器,所加工频电压为1.3倍 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 表3 电机避雷器最大残压值kV 表4 电机中性点避雷器的最大残压值kV 表5 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的最大残压值kV 表6 并联补偿电容器避
20、雷器的最大残压值k 表7 低压避雷器最大残压值kV 表8 电气化铁道避雷器的最大残压kV 表9 避雷器操作冲击电流残压试验的电流值 表10 避雷器的电流冲击耐受试验要求 注:1)如有更高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 表11 额定电压100 kV,200kV 及以上的电站 表12 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电流值 表13 压力释放试验的电流值 5.11避雷器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 避雷器应具有一定的工频过电压耐受能力,制造厂应提供相应的耐受特性。 对用于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的避雷器和电气化铁道避雷器,应提供时间范围 为0.1s20in工频电压耐受特性曲线。曲线由四点组成。中间两点应为1s和 30s,曲线上的10
21、s耐受电压应不低于避雷器的额定电压。 对用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额定电压3.812.7kV的电站避雷器和配电 避雷器应在1.3倍额定电压下耐受2h,在额定电压下耐受24h。 对用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并联补偿电容器避雷器和额定电压42kV及其 以上的电站避雷器,应在1.2倍额定电压下耐受2h,在额定电压下耐受24h。 对用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发电机避雷器和电动机避雷器,应在额定电 压下耐受2h。 对电机中性点避雷器应在额定电压下耐受2h。 对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应在额定电压下耐受10s,在0.8倍额定电压下耐受 2h。 工频耐受试验中不得有击穿、闪络等现象,并应给出试验前后标称电流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rz 交流 间隙 金属 氧化物 避雷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9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