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考纲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表达技巧,一、鉴赏修辞手法二、鉴赏表达方式三、鉴赏表现手法四、鉴赏构思技巧(首尾照应、铺垫、承上启下等),1、比喻2、拟人3、对偶4、对比5、夸张6、用典7、双关8、互文,一、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2、想感情?【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修辞手法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了这种修辞手法。(3)此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思想情感。,(09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
3、: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这首词中“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一步指出手法)借代。(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词句写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定 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1
4、)运用拟人手法(2)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3)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8、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9、“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1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1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何以解忧,惟有杜康”13、“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6、感染力。,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4 杨柳岸晓风残月。()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6 樯橹灰飞烟灭。()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8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咏鹰(),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起兴,用典,借代,互文,白描,小 试 吧,衬托,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荷花娇欲语,愁煞
7、荡舟人。,借代,设问,夸张,双关对偶拟人,设问,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小 试 吧,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 侧面,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或色彩的描绘、白描或细节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相关术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
8、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等),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 构成一种情趣。【分析思路】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静”标准分两类;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以“动”“静”中何者为主;若以“静”为主,则判断为“以动衬静”,若以“动”为主,则判断为“以静衬动”,若二者兼有,不分主次,则判断为“动静互衬”;,、动与静,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鸟鸣山更幽”,通过这些动景,动中见静,愈见其静。更
9、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品味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内容,分“静景、动景、动静关系及效果”三个层次组织答案。,全国卷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
10、样的情感。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景: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想象之景: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得到延伸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虚与实,陇西行四首(其二)陈 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虚实结合,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
11、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样的情感。,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全国卷),高考题例,问题: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词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08年福建卷),参考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歌 鉴赏 表达 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95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