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f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研究yih.doc
《qaf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研究yih.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af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研究yih.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优化研究摘要 建立平面弹性模型,模拟分析了小净距隧道在不同开挖方法下,结构的应力场和围岩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小净距隧道较好的开挖方法是双侧壁导坑法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中夹岩 位移场 引力场 数值模拟1 前言公路隧道其常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双孔分离式隧道、小净距隧道、连拱隧道三种。小净距隧道结构介于独立双洞和连拱隧道之间,能够充分发挥两洞间围岩的自承能力,完全符合新奥法的设计思想。较独立双洞隧道,小净距隧道具有连线难度小、占地少等特点;和连拱隧道相比,小净距隧道具有工期短、施工质量易控制以及造价低等优点,目前国内常用的双洞小净距公路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
2、导坑法和超前导洞预留光爆层法以及台阶法等。中夹岩的加固是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也是小净距隧道设计理念的精髓,中夹岩的稳定性直接控制小净距隧道设计的成败【28】,因此,设计时保证中夹岩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尽可能维持两个隧道围岩、衬砌承载体系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直接影响到中夹岩稳定性、隧道施工安全、工程进度和工程费用,设计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施工工序是每位设计者必须慎重面对的问题。本文以二类围岩浅埋,两洞净距10米为例,对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以及台阶法进行数值模拟,探讨采用不同方法开挖小净距隧道围岩位移场和结构的受力变化规律,以期找到修建小净距隧道的合理
3、开挖方法。2 开挖方法介绍2.1单侧壁导坑法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如图3-1所示:(1)左洞右侧开挖;(2)左洞右侧支护;(3)左洞左侧开挖;(4)左洞左侧支护;(5)左洞仰拱浇注;(6)左洞防水板铺设二衬浇注;(7)右洞左侧开挖;(8)右洞左侧支护(9)右洞右侧开挖;(10)右洞右侧支护;(11)右洞仰拱浇注;(12)右洞防水板铺设二衬浇注。图12.2双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如图3-2所示:(1)左洞右侧导坑开挖;(2)左洞右侧边墙支护;(3)左洞左侧导坑开挖;(4)左洞左侧边墙支护;(5)左洞中槽开挖;(6)左洞拱部支护;(7) 左洞仰拱浇注;(8)左洞防水板铺设及二衬浇注;(9)右
4、洞左侧导坑开挖;(10)右洞左侧边墙支护;(11)右洞右侧边墙开挖;(12)右洞右侧导坑支护;(13)右洞中槽开挖;(14)右洞拱部支护;(15) 右洞仰拱浇注;(16)右洞防水板铺设及二衬浇注。图22.3台阶法台阶法施工工序如图3-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工序共有13步:(1)开挖左洞上台阶;(2)左洞拱部初期支护;(3)开挖左洞下台阶;(4)左洞边墙支护;(5)左洞仰拱浇注; (6) 左洞防水板铺设及二衬浇注;(7)右洞上台阶开挖;(8)右洞拱部支护;(9)右洞下台阶开挖;(10)右洞边墙支护;(11)右洞仰拱浇注;(12)右洞防水板铺设及二衬浇注。图33 计算假定及模型本文计算模型为线弹
5、性平面应变模型,岩体的初始应力场仅考虑自重应力,只考虑一次衬砌和二次衬砌,锚杆和钢拱架认为是安全储备,地应力分步释放,开挖释放30,初期支护完成后释放40,二次衬砌完成后释放其余30。围岩和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相应参数确定。不计中墙配筋。各类计算参数见表1。有限元计算物理力学参数 表1材料类型弹性模量E(GPa)泊松比容重(KN.m-3)备注C2026.00.222体荷载G取10C2528.50.22319001.20.44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在用ANSYS程序对小净距隧道的上述三种开挖方法分别模拟其动态施工过程时,根据有限元数值计算的特点,对三种方法的施工工序作了必要
6、的简化,简化后的工序分别列入表2表2三种开挖方法施工工序开挖方法施工工序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台阶法Step1计算自重应力场计算自重应力场计算自重应力场Step2左洞右侧导坑开挖左洞右侧导坑开挖左洞上台阶开挖Step3左洞右侧导坑支护左洞右侧导坑支护左洞拱部支护Step4左洞左侧导坑开挖左洞左侧导坑开挖左洞下台阶开挖Step5左洞左侧导坑支护左洞左侧导坑支护左洞边墙支护Step6仰拱及二衬浇注左洞中槽开挖左洞二衬及仰拱浇注Step7右洞左侧导坑开挖左洞拱部支护右洞上台阶开挖Step8右洞左侧导坑支护左洞二衬及仰拱浇注右洞拱部支护Step9右洞右侧导坑开挖右洞左侧导坑开挖右洞下台阶开挖Step
7、10右洞右侧导坑支护右洞左侧导坑支护右洞边墙支护Step11右洞二衬及仰拱浇注右洞右侧导坑开挖右洞二衬及仰拱浇注Step12右洞右侧导坑支护Step13右洞中槽开挖Step14右洞拱部支护Step15右洞二衬及仰拱浇注5 计算结果分析5.1 中夹岩位移场分析小净距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两洞间中夹岩的稳定性,本文对图1、图2和图3中a、b、c、d四点进行研究,分析了三种不同开挖方法时,中夹岩位移场变化规律。表3给出了不同开挖方法中夹岩上a、b、c、d四点位移数据。5.1.1 单侧壁导坑法单侧壁导坑法开挖隧道时中夹岩中四点位移变化如图4所示。b、c、d三点水平最大位移出现在step8(后行洞左侧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af 公路 小净距 隧道 施工 方法 研究 yih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94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