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课件.ppt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学习目标:1、熟悉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点2、题型分析3、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4、了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第一部分:主要的诗歌类型,按语言形式可分为诗、词、散曲等;按内容分 写景抒情诗。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
2、桑变化的感慨。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
3、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古诗词考查内容简析 古诗词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诗词曲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和初步鉴赏诗词曲的能力。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古诗词曲相关格律知识;作品的背景资料及作者的创作风格;诗词曲的内容大意;诗词曲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作品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近年来,江苏省中考古诗词的考查重点放在唐(宋)诗、宋词上,以爱国、离愁、送别、立志、爱自然、爱生活等题材为主,今后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这一命题趋势。下面比较近几年的诗词阅读,从中获取2009年中考诗词阅读的一些信息,第二部分:题型分析,近六年江苏中考古诗阅读
4、题比较,归纳:一、诗词各占半壁江山,唐诗、宋诗、宋词三分天下。二、所选诗词皆是名家名篇,学生比较熟悉,重视课文作者。三、所考查的诗词全是写景抒情类。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初中生阅读。四、考查诗歌时,善用比较阅读。,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我省命题方向预测难度不大,大多是选用绝句、词中小令为材料,新诗基本不设题。,09年古诗阅读得分情况,以萍乡为例(15049份)第九小题得分率32%第十小题得分率31%分析1
5、、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存在很大障碍2、把握不了诗词的关键字3、赏析角度不明晰、方法不恰当、语言表述不到位,一、会密码二、会术语三、会表达(格式),赏析“三会”,第三部分:解法指导,一、会密码:1、诗词标题 2、作者风格 3、注解小序 4、意象涵义 5、题干提示,赏析三会,“送”、“别”送别诗咏+古迹(人名)、古迹+怀古(咏怀)、古迹名怀古诗咏(题、赞、赠)+物象写景咏物诗“塞”、“军”、“征”、“凉州词”、“关山月”、“从军行”、“少年行”边塞诗,凉 州 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塞 上 曲 戴叔伦 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
6、何须生入玉门关。(金太阳考卷)问:从内容上看这两首都是描写_的诗?答:边塞生活。,例,李 白:想象奇特,雄健奔放,杜 甫:沉郁顿挫,王 维:诗情画意,白居易:明白晓畅,范仲淹:苍凉悲壮、缠绵深婉,苏 轼:豪放旷大、婉约,陆 游:雄浑豪放,辛弃疾:悲壮雄放,文天祥:慷慨悲壮气贯长虹,更多信息详见印发资料。,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08年中考新评价)问:读这首诗(也可结合你平时读过的白居易的诗歌),你感受到了白居易的诗歌有怎样的特点?答:,白居易的诗歌特点是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例、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
7、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03年江西中考试题)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这首诗。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的情感。,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09年中考新评价)注:三百年:指从三国孙权至陈亡这一历史时 期。问:这首诗是咏史诗,它是由哪段历史引发感叹的?答:从三国孙权至陈亡这一历史时期。,诗歌的意象,什么是意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
8、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一),1月思乡,怀人。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
9、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二),5莲爱的象征。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
10、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三),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
11、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10.柳离情依依 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四),11芳草离恨“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
12、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五),12芭蕉孤独与忧愁芭蕉和梧桐意象的意蕴差不多,常常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13羌笛凄切之声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按照迷信的说法
13、,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15.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六),16.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后来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密码4、意象内涵,菊:隐逸、高洁 梅:不畏严寒坚强不屈松柏:坚挺、傲岸 柳:送别、留恋、易
14、变莲:高洁、爱的象征梧桐:凄凉悲伤 子规:悲惨、凄恻 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沙鸥:飘零、伤感 青鸟:书信的使者芭蕉:孤独与忧愁羌笛:凄切之声 月亮:思乡、人生得失 西风:落寞、惆怅云:漂泊不定江水:忧愁、时间流逝,你会吗?乌鸦、红豆、鸿雁、秋蝉各有什么意寓?,万物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归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问:这首诗是咏梅诗,它写出了梅怎样的特点?,答:不畏严寒、凌寒独开的秉性。,早梅,练、,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样卷六
15、)问:诗中孤云、燕子、杜鹃鸟三个意象是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答:悲凉凄惨,密码5、题干提示,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09年中考试题问: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答:,农村(田园、乡村)风光。,练、,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09年中考试题问:联系你读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说“鬓虽残,心未死”表达了作者
16、怎样的情怀?答:人虽老,为国收复失土的雄心还在。,二、会术语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工描与白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与景(抒情方式),托物言志、衬托、象征、想象、对比、虚实结合、比兴、正侧(面)结合,化用典故,动静结合等等3、语言特色:清新淡雅、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有感染力等等4、意境:幽静、萧瑟、冷清、悲凉、苍茫、恬静、生机勃勃、静谧等等 意象:人、事、物、景等,赏析三会,诗歌表现技巧,5,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表达技巧: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二、会
17、术语.6.情感:欢快、喜悦、热爱、向往、恬淡、孤寂、无奈、失望、忧愁、憎恶、同情、惋惜、惆怅迷惘、孤独寂寞、恬淡闲适、欢快愉悦、激愤悲凉、安贫乐道、寄情山水、忧国忧民、思念家乡亲人、惜别,愤懑、离愁别恨、怅然若失、怀古伤今、感时伤世,赏析三会,二、会术语.格调(风格):悲壮苍凉(不得志者)、豪放洒脱(豪放派)、淡泊宁静(山水田园诗)、雄浑开阔(边塞诗)、委婉缠绵(婉约派)作用:画龙点晴、言近意远、音韵和谐、余音绕梁等,赏析三会,三、会表达格式1、意象含义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品味关键语句:含义+手法(修辞、表现手法)+表达作用(情感)3、表现手法的作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义主旨情感
18、)、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诗+诗歌写了什么(特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赏析三会,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方法,题目类型:,诗中描绘了什么画面?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修辞(表达),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方法,题目类型:,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方法:手法(使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义主旨情感)“”(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手法(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情感),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方法,题目类型:,“”(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析好在哪里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专题 复习 古诗词 赏析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9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