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输入输出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输入输出系统.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10章 输入、输出系统,2,10.1 输入输出系统概述,I/O系统包括外部设备及其与主机之间的控制部件。后者称之为设备控制器,有时也称为设备适配器或接口,其作用是控制并实现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本章主要介绍设备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与主机之间传送数据的协议,即系统总线。,3,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结构,CPU和外设之间通常传递的信息:数据、状态、控制,组成:寄存器组、控制逻辑电路、主机与接口和接口与I/O设备之间的信号联接线、数据地址线、控制状态信号线,CPU,控制电路,DR,SR,CR,I/O设备,地址,数据,IO/M,RD,WR,数据,状态,控制,4,10.1.1 输入输出设备的编
2、址及设备控制器的基本功能,为了便于CPU对I/O设备进行寻址和选择,必须给众多的I/O设备进行编址,也就是说给每一台设备规定一些地址码,称之为设备号或端口地址。一般有两种编址方式:(1)I/O端口独立编址 优:专门的I/O指令,与访存分开;指令执行快;不占内存地址空间。缺:需专用指令、寻址方式少(2)存储器、I/O接口统一编址 优:访存指令可访问端口,这样寻址类型多,编程较方便。缺:占用存储器空间;速度慢。,5,设备控制器的基本功能:,(1)实现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其中包括设备选择、中断控制等。(2)实现数据缓冲,以达到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速度的匹配。(3)接受主机的命令,提供设备
3、接口的状态,并按照主机的命令控制设备。,6,10.1.2 主机与外设间 数据传送控制方式,(1)程序直接控制(program direct control)传递方式(2)程序中断传送(program interrupt transfer)方式(3)直接存储器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方式(4)I/O通道控制(I/O channel control)方式(5)外围处理机(peripheral processor unit)方式,7,1、程序直接控制传送方式,又叫查询方式。是完全通过程序来控制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通常的办法是在用户的程序中安排一段由输入输出指令
4、和其他指令所组成的程序段直接控制外围设备的工作。也就是说CPU要不断地查询外围设备的工作状态,一旦外围设备“准备好”或“不忙”,即可进行数据的传送。,8,1、程序直接控制传送方式,该方法是主机与外设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控制方法。无条件传送只有在外设总处于准备好状态程序查询方式优点:较好协调主机与外设之间的时间差异所用硬件少。缺点:主机与外设只能串行工作主机一个时间段只能与一个外设进行通讯CPU效率低。,从I/O接口中读 一个字到CPU,从CPU向主存 写入一个字,CPU向I/O发 读指令,CPU读I/O状态,检查状态,完成否,未准备就绪,现行程序,是,出错,已准备就绪,否,9,2
5、、程序中断传送方式,当外围设备完成数据传送的准备后,便主动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若CPU允许中断,则在一条指令执行完后,响应中断请求,转去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完成数据传送,通常传送一个字或一个字节。传送完后继续执行原程序。中断请求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CPU和外围设备的并行工作。若在某一时刻有几台设备发出中断请求,CPU可根据预先定好的优先级,去处理几台外设的数据传送。但是对于工作频率较高的外设,如磁盘,数据交换通常是成批的,若采用中断方式,则不合适。一般采用DMA方式。,10,2、程序中断传送方式,优点:避免频繁查询,适合随机出现的服务和中低速外设使用。缺点:成批数据交换时,中断影响
6、传送效率,一次传送一个字符,中断处理时间大于传送数据时间。需要一定的硬件电路。,11,3、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1.DMA方式的引入前两种方式以CPU为中心,占用CPU时间。DMA方式以内存为中心。2.基本工作原理在外围设备和主存之间开辟直接的数据通路。在正常工作时,所有的工作周期均用于执行CPU的程序。当外围设备完成I/O的准备工作后,占用CPU的工作周期,和主存直接交换数据。完成后,CPU又继续控制总线,执行原程序。完成这项工作的是系统中增设的DMA控制器。,12,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DMA控制器在进行DMA传送之前,由CPU将每次传送的主存地址、数据的个数等参数传送给DMA控制器,然后具体
7、的数据传送就由DMA控制器实现,无须CPU的参与。缺点:CPU需要在DMA传送的开始和结束时参与;每个需要进行DMA传送的外设都要对应一个DMA控制器,且DMA控制器是由硬件实现的,不易修改。于是在大型计算机系统中通常设置专门的硬件装置通道。,13,三种方式的 CPU 工作效率比较,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DMA 方式,14,4、I/O通道控制方式 IO通道具有少数专用的指令系统,能实现指令所控制的操作,管辖其相应的设备控制器,所以IO通道已具备简单处理机的功能。但它仅仅是面向外围设备的控制和数据的传送,其指令系统也仅仅是几条简单的与IO操作有关的命令。IO通道要在CPU的IO指令指挥下启
8、动、停止或改变工作状态。因此,lO通道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处理机,它只是从属于CPU的一个专用IO处理器。它的进一步发展是引入专用的输入输出处理机。通道方式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但需更多的硬件电路。,15,I/O通道控制方式,MM:主存CPU:中央处理器CH:通道CU:接口D:I/O设备,16,5、输入输出处理机(IOP)方式,有单独的存储器和独立的运算部件,可访问系统的内部存储器除数据传输外,还应有以下功能:能处理传送过程中出错及异常情况,数据格式翻译,数据块校验。IOP方式是通道方式的进一步的发展。它们大多应用在中、大型计算机中。,17,10.2 程序中断控制技术,中断:计算机暂时
9、中止当前程序运行,转而处理意外出现的情况或有意安排的任务,在处理结束后能自动恢复原程序的执行,这个过程叫作“中断”。中断系统是计算机实现中断功能的软、硬件总称。在CPU一侧配置了中断机构,在设备一侧配置了中断控制接口,在软件上设计了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18,I/O 中断的产生,以针式打印机为例,CPU 与打印机并行工作,19,中断作用,(1)CPU与I/O设备并行工作(2)硬件故障处理(3)实现人机联系:在计算机工作过程中,如果用户要干预机器,如查看计算的中间结果,了解机器的工作状态,给机器下达临时性的命令等。在没有中断系统的计算机里这些功能几乎是无法实现的。(4)实现多道程序和分时操作(5
10、)实现实时处理(6)实现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联系(7)多处理机系统各处理机间的联系,20,10.2.1 中断的概念,(1)中断源:引起中断的事件,即发出中断请求的来源。外中断:I/O设备等来自主机外部设备的中断。内中断:处理器硬件故障或程序出错引起的中断。软中断:由“Trap”指令产生的软中断,这是在程序中预先安排好的 中断触发器:每个中断源的接口电路中都有一个“中断触发器”,用于保存中断源向CPU的中断请求信号。多个中断触发器构成中断寄存器。(2)中断的分级与中断优先权 在设计中断系统时,要把全部中断源按中断性质和处理的轻重缓急进行排队并给予优先权。,21,(3)禁止中断和中断屏蔽,一、禁止
11、中断:产生中断源后,由于某种条件的存在,CPU不能中止现行程序的执行,称为禁止中断。一般在CPU的内部设置一个“中断允许”触发器,只有该触发器为“1”时,才允许处理机响应中断,反之,则不响应所有中断源的中断请求。“中断允许”触发器可以通过“开中断”和“关中断”指令来置位和复位。,22,(3)禁止中断和中断屏蔽,二、中断屏蔽当产生中断请求时,用程序方式有选择地封锁部分中断,而允许其余部分的中断仍能得到响应。实现的方法是为每个中断源设置一个中断屏蔽触发器来屏蔽该设备的中断请求。各个设备的中断屏蔽触发器构成中断屏蔽寄存器。当然有些中断源的中断请求是不可屏蔽的。所以中断又分为可屏蔽中断和非屏蔽中断。,
12、23,10.2.2 中断处理,中断请求:是指中断源(引起中断的事件或设备)向CPU 发出的请求中断的要求。,中断判优:当有多个中断源发出请求时,需要通过适当的办法决定先处理哪个中断请求;,中断响应:指CPU中止现行程序转至中断服务程序的过程;,中断处理:就是指CPU执行中断服务程序;,中断返回:执行完中断服务程序后,返回到被中断的程序,一个完整的中断过程包括:,24,25,(1)关中断由硬件自动实现。在保存现场过程中,即使有更高级的中断源申请中断,CPU也不应该响应。否则,如果现场保存不完整,在中断服务程序结束之后,也就不能正确地恢复现场并继续执行现行程序。(2)保存断点和现场 现场信息一般指
13、的是程序状态字,中断屏蔽寄存器和CPU中某些寄存器的内容。(3)判别中断源,转向中断服务程序。在多个中断源同时请求中断的情况下。本次实际响应的只能是优先权最高的那个中断源、所以,需进一步判别中断源,并转入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中断处理过程,26,(4)开中断。接下去就要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开中断将允许更高级中断请求得到响应。实现中断嵌套。(5)执行中断服务程序。(6)退出中断。在退出时,又应进入不可中断状态,即关中断,恢复现场、恢复断点,然后开中断,返回原程序执行。进入中断时执行的关中断、保存断点等操作一般是由硬件实现的,它类似于一条指令,但它与一般的指令不同,不能被编写在程序中。因此,常常
14、称为中断隐指令。,中断处理过程,27,判别中断源可以用软件和硬件两种方法来判优。(1)查询法(软件法)由测试程序按一定优先排队次序检查各个设备的“中断触发器”。当遇到第一个1标志时,即找到了优先进行处理的中断源,通常取出其设备码,根据设备码转入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2)串行排队链法(硬件判优)由硬件确定中断源。问题:找到优先级最高的中断请求后,如何转入其中断服务程序?一般采用中断向量法:向量中断方式是为每一个中断源设置一个中断向量(就是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所有的中断向量存放在主存的某个固定位置(中断向量表)。CPU响应某个中断源的中断请求时,根据设备提供的中断类型码,访问中断向量表,就可
15、以找到该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2.判别中断源,28,中断请求逻辑图:,29,中断请求串行排队逻辑图:,INTI,30,3.多重中断处理中断嵌套,在处理某一个中断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新的更高级中断源的中断申请,且CUP又处于开中断状态下,CPU就要中断该服务程序的执行,转去进行新的中断处理服务程序。一般情况下与它同级的或比它低级的新中断请求,CPU不能响应其请求。中断优先级的响应次序由硬件排队线路决定。一旦设计完成,系统的优先级别就决定了,缺乏改变优先权级别的灵活性。在有优先级中断屏蔽码控制的条件下,可以不改变系统排队线路,使其中断响应次序不同。,31,多重中断的概念,k,l,m,k+1
16、,l+1,m+1,程序断点 k+1,l+1,m+1,中断屏蔽技术,32,10.3 DMA(Direct Memory Access)输入输出方式高速大容量存储器和主存之间交换时,若采用程序直接传送或程序中断传送的方式,则会有如下问题发生。1)采用程序直接传送,主机工作效率受到限制。2)采用中断控制数据传送可以提高主机效率,但用于高速外设和主机交换信息,会使主机处于频繁的中断与返回过程中,从而加重了与中断有关的额外负担(即保护旧现场,恢复新现场),这样降低了CPU的性能,还有丢失数据的可能。,33,DMA是l/O设备与主存之间由硬件组成的直接数据通路,主要用于高速IO设备与主存之间的成组数据传送
17、。数据传送时是在DMA控制器控制下进行的,由DMA控制器给出当前正在传送的数据字的主存地址,并统计传送数据的个数以确定一组数据的传送是否已结束。在主存中要开辟连续地址的专用缓冲器,用来提供或接收传送的数据。在数据传送之前和结束后要通过程序或中断方式对缓冲器和DMA控制器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对磁盘的读写是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的,一旦找到数据块的起始位置就将连续地读写。,34,DMA方式具有如下特点:(1)外围设备访问请求直接发往主存储器。(2)不需要CPU进行保存现场和恢复现场。(3)DMA控制器中,需设置数据寄存器、设备状态或控制寄存器、主存地址寄存器、设备地址寄存器和数据交换个数计数器(4)在
18、DMA方式开始和结束时,需要处理机进行管理。(5)在DMA方式中,数据的传送过程不需要CPU的干预。,35,1.CPU暂停方式 主机响应DMA请求后让出存储总线,直到一组数据传送完毕后,DMA控制器才把总线控制权交还给CPU。2.CPU周期窃取方式 DMA控制器与主存之间传送一个数据占用一个CPU周期即CPU暂停工作一个周期,然后继续执行程序。3.直接访问存储器工作方式 这是标准的 DMA工作方式。如传送数据时CPU正好不占用存储总线,则对 CPU不产生任何影响。如同时需要访问存储总线,则DMA的优先级高于CPU。,10.3.1 DMA三种工作方式,36,10.3.2 DMA控制器组成DMA控
19、制器包括多个设备寄存器、中断控制和DMA控制逻辑等。主要的寄存器有:(1)主存地址寄存器(MAR):(2)外围设备地址寄存器(ADR):(3)字数计数器(WC):(4)控制与状态寄存器(CSR):(5)数据缓冲寄存器(DBR):,37,DMA控制器结构,38,10.3.3 DMA的数据传送过程DMA的数据传送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DMA预处理DMA数据传送DMA传送后处理,39,10.4 通道控制方式和外围处理机方式 在大、中型计算机中,外设配置多,数据传送频繁,如仍采用DMA方式存在下述问题:(1)如果为数众多的外设都配置专用的DMA控制器,将大幅度增加硬件因而提高成本,而且要为解决众多DMA
20、同时访问主存的冲突使控制复杂化。(2)采用DMA传送方式的众多外设均直接由DMA管理控制,由CPU进行初始化势必会占用更多的CPU时间,而且频繁的周期挪用会降CPU执行程序的效率。为避免上述弊病,在大、中型计算机系统中采用通道方式或外围处理机方式进行数据交换。,40,10.4.1 I0通道的种类根据多台设备共享通道的不同情况,可将通道分为三类:1.字节多路通道 2.选择通道 3.数组多路通道,41,10.4.2 通道型IO处理机和外围处理机 通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独立性与功能更强的输入输出处理机IOP。其具有比较丰富的指令系统,结构接近于一般的处理机,由自己的局部存储器。IOP不是一台独
21、立的计算机,而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部件。IOP可以和CPU并行工作,提供高速的DMA处理能力,实现数据的高速传送。此外有些IOP还提供数据的变换、搜索和字装配分拆等能力,有较多的IO指令集。外围处理机结构更接近于一般处理机,或者就是选用已有的通用机。外围机基本上是独立于主处理机工作的,应用于大型高效率的计算机系统中。在巨型机中,常采用多台外微处理机。,42,10.5 总线设计,1.总线分类,1)按信息传送的方向:单向传输(地址总线)总线 半双向 双向传输 全双向(数据总线),43,2)按设备定时方式分类 同步总线 同步总线上所有设备通过统一的总线系统时钟进行同步。优点:成本低,因为它不需要设备
22、之间互相确定时序的 逻辑。缺点:总线操作必须以相同的速度运行。,异步总线 异步总线上的设备之间没有统一的系统时钟,设备 自己内部定时。,44,3)按用法分类,专用总线 总线 非专用总线,N个部件需N(N-1)/2专用总线,I/O系统适用于使用非专用总线。,45,4)按在系统中的位置分,芯片级(CPU芯片内的总线)板级(连接插件板内的各个组件,也称局部或内部总线)系统级(系统间或主机与I/O接口或设备之间的总线),46,总线判优控制,由于存在多个设备或部件同时申请对总线的使用权,为保证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申请者使用总线,需要设置总线判优控制机构。总线判优机构按照申请者的优先权选择可以控制总线的
23、设备或部件。可以控制总线并启动数据传送的任何设备称做主控器或主设备;能够响应总线主控器发出的总线命令的任何设备称做受控器或从设备。,47,总线判优控制,按其仲裁控制机构的设置可分为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两种。总线控制逻辑基本上集中于一个设备时,称为集中式控制;而总线控制逻辑分散在连接总线的各个部件或设备中时,称为分布式总线控制。常用的优先权仲裁方式为串行链接方式,如图10.16所示。,48,图10.16 串行链接判优线路,49,常见 总线,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EISA(Exten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VLB(VESA Local Bus)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MCIA(this is a bus used in notebooks),50,The End,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8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