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PPT
《第8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发展周期 第一节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第二节 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的特点第三节 长波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下一页,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发展周期 第一节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这种基本矛盾,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生产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又使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因而生产和市场之间形成对抗性的矛盾,这种对抗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生产过剩,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周期出现的现象,从一
2、次危机开始,中间经过萧条、复苏、高涨各个阶段又进入下一次危机,如此循环往复。,上一页,下一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根本的特征是生产过剩,要判断一次危机是不是周期性经济危机,必须同时考察生产过剩、工业生产下降、失业状况以及固定资本投资变动等因素,其中生产下降(尤其是工业生产的下降)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上一页,下一页,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进程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又有其特殊的表现。一方面由于各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各国政府为干预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不完全一致,所以各国危机成熟的程度和危机发生的早晚就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由于战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国际化
3、空前扩大,各国之间在生产、交换、金融等各方面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就又使各国经济周期进程不能不仍然保持一致性,危机爆发的时间比较接近,出现所谓同期性的世界经济危机。,上一页,下一页,二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就是同期性与非同期性交错发展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过4次世界性周期经济危机,分别是: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以及二十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经济危机。,上一页,下一页,一、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上一页,下一页,二、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是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财政金融危机日益加深,通货膨胀继续恶
4、化,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瓦解,以石油生产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掠夺的斗争空前高深的形势下发生的。因此,这次危机波及的范围广、程度深、时间长,对各国经济的打击格外沉重,是战后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第一,工业生产普遍大幅度下降。第二,各国工商企业大量倒闭,失业队伍急剧扩大。第三,固定资本投资普遍下降。第四,股票价格猛烈下跌。第五,各国物价猛涨,国际贸易恶化,货币金融危机加深。很多国家由于国际市场萎缩而出口贸易额大大下降。,上一页,下一页,二、19741975年经济危机,上一页,下一页,三、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是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日益严重的经济“滞胀”
5、的背景下发生的。各国国内需求长期不振,国际市场相对缩小,生产与市场的矛盾趋于尖锐化,再加上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长期推行高利率的紧缩政策,以及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等非周期因素的影响,终于使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是在1979年4月首先从美国爆发的,紧接着欧洲共同体各国,如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等也于1979、1980年先后爆发了经济危机。,上一页,下一页,三、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上一页,下一页,三、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接上页)这次对美国、西欧打击尤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周期性也较明显,与战后历次危机相比也更为严重。第一,
6、危机持续的时间超过战后历次危机。第二,企业破产倒闭成风,市场萎缩,生产下降,使许多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债务增加,甚至被迫破产倒闭。第三,失业率达到空前水平。由于经济持续衰退,企业大批倒闭,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已超过战后历次危机。第四,世界贸易严重萎缩,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上一页,下一页,四、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 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80年代初发生第三次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经过8年左右的增长,发生经济危机的周期因素逐渐积累成熟。刚跨入90年代它们就相继陷入了经济衰退。首先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于1990年第二季度出现负增长,前者于1991年第一季度达到谷底,后者持续到1991年第三季
7、度。接着一些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了经济衰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90年代初发生的这次危机是一次世界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上一页,下一页,五、“9.11事件”前后的经济危机,六、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第二节 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的特点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周期运动和危机爆发的规律性,这种情况在战前是这样,战后仍然如此。但是,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与战前相比,出现了某些重要特点:一、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差别不甚明显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运动规律一般是在一次经济危机过去之后,依次经过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又为下一次危机准备了条件,周期的各个阶段较为清
8、楚。战后则不完全相同,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依次交替不如过去那样清楚,各个阶段的症状也不如过去那样容易区分,尤其是萧条和复苏阶段更难明确划分。各阶段的起伏波动不大,其间又往往被较长的生产停滞或局部性经济危机所间断。,上一页,下一页,二、危机期间生产下降幅度较小,打击程度相对减轻 战后经济危机同战前相比,危机持续时间较短,生产下降幅度较小,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打击程度也相对较轻。但战后危机的破坏程度也有一个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恢复和迅速发展时期,危机的打击程度相对较轻,进入“停滞膨胀”时期以后,危机则表现出日益深化的趋势。,上一页,下一页,战后危机之所以出现上述特征,是由多种因素
9、促成的。其中主要的是: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作用的加强,垄断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迅速扩大,有可能使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间内得到缓和。第二,战后各国经济危机次数不等,时间参差不齐,深度不同,同时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为各国向外转嫁危机、减少工业生产下降幅度提供了条件。第三,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的不断革新,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进程大大加快,另一方面涌现出许多新兴工业部门、新产品,这些新兴部门和新产品在危机期间受周期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甚至在危机期间仍然能够继续扩大生产和出口,对整个工业生产的下降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在经济危机期间
10、,固定资本投资下降幅度较小对局期进程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上一页,下一页,三、生产过剩危机与财政金融危机交织并发 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了加强对经济周期的干预,增加财政开支,扩大政府投资,降低利率和扩大信贷,增加军费支出等,人为地刺激经济。其结果,造成了各国日益庞大的财政赤字和巨额国债。政府为了弥补不断恶化的财政赤字和巨额国债,不得不扩大货币供应量和盲目扩大信贷,造成经常性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在财政危机和通货膨胀的袭击下,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金融危机也日益加深。,上一页,下一页,四、“停滞膨胀”一度成为经济周期发展过程的普遍现象 战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出现了一种与以往经济周期过程不同的新
11、现象,即“停滞膨胀”。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生产增长迟缓,经济发展停滞,失业率长期较高;另一方面,长期存在通货膨胀,物价持续上镣。这两种现象互相交织并发,贯穿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面不只是出现在周期的某个阶段;也术只是出现在少数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而已成为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的经济现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中普退出现的“停滞膨胀”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长期干预经济生活的必然结果。,上一页,下一页,五、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 结构性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国民经济结构和部门结构的急剧变动而引起的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 经济周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87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