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献综述(DOC).doc
《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献综述(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献综述(DOC).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献综述) 组长:(108)李莎莎 组员:(9 9)孙 靓(100) 吴亚妮(109) 庞文燕(110) 李媛媛 (112)居丽都斯(115)陈紫琦(122)王国钰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所学专业:生物科学(免费师范类)2015 年 10月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献综述【前言】:本文的分析维度为:从中小学生命教育背景及起源的调查,再到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以及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与中国的区别进行比较后,根据中国现状对生命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展望及难点与突破进行的研究。本综述共从25篇资料及书籍进行汇总与调查,包括生命的律动:生命的教育实践探索等书籍及关于生命教育的硕士论文。一、中小学生生命教
2、育背景及起源的调查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关注生命,一切为了生命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生命教育也随之在我国悄然兴起。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的优秀公民。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重视学生的智育,生命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日益复杂的教育背景和严峻的社会发展现实,迫切呼唤加强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和关怀生命。 生命教育在教育领域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1968 年,他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倡导和呼吁生命教育,探讨关于人的生长发育的真谛。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教育人认识生命,鼓励
3、人爱惜生命,引导人欣赏生命,期许人尊重生命;教育人不仅要关注自身生命,而且还要尊重并热爱他人的生命。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珍惜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所以生命教育理应成为中小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中不珍惜生命的现象日益增多,诸如轻生、自残、打架斗殴、残害动物等事件屡见报端,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堪忧,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深思现状背后的原因。首先,中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面临一些新问题。有调查表明,意外伤害、自杀等已成为危及青少年生命的首要原因,此外还存在药物滥用、中
4、途辍学、暴力与野蛮行为、帮派、性泛滥、儿童虐待等问题。据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 1.6 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意外伤害造成的非正常死亡已经成为危及中小学生生命的首要原因。其次,中小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未成年人在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腐朽思想和有害信息也在腐蚀他们的心灵;加之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也存在一些道德失范、有害信息在网络传播等问题,势必给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些都表明,“生命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中小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90后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问题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
5、高度重视,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对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展开深入研究。对这一命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学说,也有利于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能够使90后大学生对生命有全面的认知,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积极、健康成长。近些年来,有关90后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以及虐杀动植物等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观察发现,造成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有关理论研究也未形成共识、达成一致。当前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理论界和学校方面,社会和家庭没有积极参与,有关大学
6、生生命教育也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所以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特别是针对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二、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然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给人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在政治、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类的生命不断受到了来自战争、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各个方面的威胁,漠视生命的现象不断发生。更为严重的是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不断蔓延,导致社会中功利主义弥漫,人类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匮乏,生活中更多的是对生命的迷茫,而缺乏了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各
7、国都对人类的生命给与了高度关注,生命教育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90年代以后生命教育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不少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实践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港台地区以及内地的上海、辽宁、福建都在中小学开始了生命教育的实践,为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打下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础。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和蔑视生命价值等漠视生命的现象不断出现,而在我国,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虽有一定的研究但还不够系统,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等漠视生命的现象频频发生,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越来越荒
8、芜,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本文研究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是使得大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从而引导他们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这一课题不仅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而且研究的难度很高。当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时,他所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在美国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分别从道德教育、善待生命、婚姻与性健康、环
9、保教育、热爱劳动、爱的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职业与生存教育、家庭教育、死亡教育等方面展开讨论的。国内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存在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第二种观点认为生命教育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第三种观点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死亡教育:其内涵包括从生命开始、到生命过程
10、的失落(包括各种大小失落、死亡)与哀伤,以及生命价值的省思等,教导学生了解死生真相,省思生命大义,期望能避免校园中自我伤害、不爱惜生命的事件发生,进而能够珍惜生命,发挥生命的价值。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觉,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教育模式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在内涵方面,生命教育包括人活着的价值、生活质量的价值及人生追求的价值;在外延,即教育模式方面,文章从生命教育的概念入手,以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学说为指导,以当代中外生命教育的经验为借鉴,以符合中国国情的生命教育内容为支撑,以生命教育的原则为依据,以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为桥梁,以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正确认识为目标,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思路
11、。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应有之意,也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加强生命教育研究,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引导大学生珍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健康的理念和人生态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生命的价值和生命教育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倡导和谐校园、以人为本的背景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指导性意见和对策。第一部分在梳理古今中外思想家、哲学家有关人的生命及其价值的基础上,介绍了生命教育的内涵以及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指出了生命教育的意义。即生命教育是回归本质的要求;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有力支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
12、需求。第二部分针对生命教育的现状,提出并分析了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来自于当今教育理念的错位、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忽视、以及大学生自身生命意识的薄弱。第三部分针对问题提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转变当今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教育者的生命教育情怀和理念;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深化理论研究;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唤醒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生命情感;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发展任务最繁重、心理冲突最尖锐、心理动荡最剧烈的时期。当前,大学生暴力、自杀(虐)和沉迷网络游戏等事件屡屡发
13、生,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业变得更加重要。大学生生命意识问题的出现,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压力加大的后果,也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缺失造成的后果。从教育的角度看,大学生生命意识问题的出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缺乏对大学生开展人文关怀的结果。大学生生命意识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和命运,也势必关系到整个社会,整个国家能否健康发展。纠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偏差,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高等教育的责任。论文首先分析和介绍了有关生命和生命教育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从而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其次论文分析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形成了
14、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的总体判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论文最后从学校教育分析入手,探讨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措施:认为一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理念;二要拓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渠道;三要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四要强化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环节。总之,论文通过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生命意识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从而为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全面提供借鉴和思考。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宝贵的生命。但近年来大学生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件逐渐增多,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以南宁市三所高校大学生关于生命教育的调查问卷为基础,认为中国高校实施大学
15、生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和紧迫的,以便使其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进而创造和提升生命价值。大学生生命教育就是生命意识教育、责任与奉献意识教育、死亡和逆境意识教育、和谐意识教育等,为此,高校应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开展各项有关生命教育的活动,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和辅导员的作用,家庭、高校与社会形成合力,积极进行生命教育研究,不再让大学生自杀、伤人的悲剧重演。 在当今世界,人们的生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自然资源的日渐匮乏、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各种原因造成的贫困和疑难杂症的产生、恐怖主义的出现以及不间断的局部战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当今的大学生们,他们价值取向的定位,人生理想的实现与否
16、,独生子女的自私等,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因此,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并深入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工作,已成为高校、社会等方面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来说,我深知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大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同时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会有影响。最主要的是一旦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他们也会做出一些消极的事情来,这不仅伤害的是自己,同时也会伤害到周围的人。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是每个高校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无疑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对于汇聚了祖国各地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
17、和生活习惯肯定有所不同,而且又远离家乡,似乎会觉得身边缺乏安全感,因此心里难免会有抵触和不适。所以学校应该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以及互相之间的信任,我想这样大学生的心理会好。三、国内生命教育综述 1.国内生命教育的源起与发展1996年,香港天水围十八乡乡事委员会公益中学率先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1999年,香港“天主教教育委员会”推出“爱与生命教育系列”。2002年,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明确提出以生命教育整合公民教育及价值教育,并在多所学校推广生命教育课程。1997年,陈英豪在台湾率先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与愿景。1998年,生命教育在台湾地区的中学全面展开,2000年,
18、台湾教育当局成立“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此外,许多高等院校和教育研究机构也主动参与,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推进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提升作用。在我国大陆,叶澜教授最先开始关注“生命”及其与教育的内在关系,她主张“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生命教育”一词在中国大陆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主要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视为一种生命教育。一些学校还结合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抵制不健康网络以及生存安全等尝试开发了“热爱生命”的课程。2004年12月,辽宁
19、省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以此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2005年5月,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将生命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着手构建12年一贯的中小学生命教育科学体系;同年,湖南省也出台了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大陆的生命教育已经进入实践阶段。 2.我国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他们提出了一些生命教育的见解。但是,严格意义上的生命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不久。大体上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角度:现实、理性以及现实与理性的结合。绝大部分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生命 教育 文献 综述 DOC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8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