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全套课件.ppt
《兽医药理学全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药理学全套课件.ppt(1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 Pharmacology,2,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兽医药理学的概念和任务第三节 兽医药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 药理学的发展简史,3,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概念,一 药物的定义 药物(Drug,Pharmakon,Medicine)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从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4,简称兽药。是指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动物疾病的一类化学物质。也包括饲料药物添加剂。,兽医药物(Veterinary Drugs),5,简称饲料添加剂或药物添加剂。是
2、指在饲料的加工、储存、调配、喂饲过程中,另行加入的药物的总称。,饲料药物添加剂(Feed Medication Additives),6,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功能:,能满足饲养动物的营养需要;防止和延缓饲料的品质下降;防治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繁殖;提高动物生产效能;改善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7,二 药物的来源(Source of drugs),药物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生物技术药物。,8,(一)天然药物(Natural products),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可分为以下四类:1.植物性药物(Plants)2.动物性药物(Animals)3.矿物性药物(Minerals)4
3、.抗生素(Antibiotics),9,(二)合成药物(Synthetic Drugs),是由人工化学合成的或在天然化学物质的基础上,加入某些化学基团后合成的药品。,10,(三)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Biopharmaceuticals),是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等新技术生产的药物。如疫苗、生长激素和酶制剂等。,11,第二节 兽医药理学的概念和任务,一 兽医药理学的概念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科学。它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12,是专门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
4、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一门学科。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 Pharmacology),13,作用、作用机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作用、作用机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14,(一)药理学的性质 1 是研究药物的学科;2 属专业基础课;3 是联系药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科学。,二 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15,药理学,药理学的桥梁科学作用A 临床医学 B 药学科学 C 基础医学,16,(二)药理学的任务,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阐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17,1 药效动力 Pharmacodynamics,PD,全称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
5、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规律的科学,既研究药物对机体(或病原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换言之,研究在药物的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18,全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中,药物效应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换言之,研究机体是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的。,2 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PK,19,三 学习药理学的方法和目的,(一)学习方法 1.紧密结合基础课 2.紧密联系临床实践 3.重视药理实验课,20,(二)学习目的,1.为临床有效、合理、安全地使用药物,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6、从而避免盲目用药带来的不良后果。2.为寻找新药或老药新用提供线索。3.为探索生物机体的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重要的实验资料。,21,第三节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药理学方法实验治疗学方法临床药理学方法,22,一 实验药理学方法,1 体内试验(In vivo test)利用健康的标准动物,在麻醉或不麻醉状态下,进行药效学和药动学分析。2 体外试验(In vitro test)采用动物离体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等作为实验材料,观察药物的作用,亦称离体试验。,23,二 实验治疗学方法,是预先将动物造成病理模型,然后然后给予某种药物进行治疗,以观察这种药物对该病理模型的治疗作用。休克抗休克药;抗
7、惊厥致惊厥后,抗惊厥药物治疗;抗感染药感染细菌、病毒后的治疗。,24,三 临床药理学方法,以临床实际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这种方法对某一药物作出最后评价。,25,第四节 药理学的发展简史,一 本草或古代药物学阶段 从公元1世纪始,此时已有了民间医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流传积累本草,如我国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26,历27年,明末1578年完成 52卷,190万字 收药1892种插图1160幅 药方11000条 英、日、德、俄、法、拉丁7种文字,本 草 纲 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李时珍,27,二 近代药理学阶段,从19世纪始,药理学作为独立学科,有了第一
8、本药理教科书。三 现代药理学阶段 20世纪20年代始,更加完善药物作用机制的受体学说。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28,28,(Raw opium),(Opium tincture),(Poppy),29,30,bezoar,牛黄(bezoar、Calculus Bovis),31,32,第二章 药效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第二节 量效关系 第三节 构效关系 第四节 药物作用机制,33,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Basic Effects of Drugs,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作用的方式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34,一
9、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Drug ac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一)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Specificity)。,35,(二)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器官有其选择性(Selectivity)。因此,药理效应实际上是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所引起的机体组织细胞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36,靶点 结合,药物,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或 形态的变化,药理效应,兴奋 exicitation,抑制 inhibition,药理作用与效应的
10、关系,37,心肌收缩加强 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肾上腺素(Ad),-R,药物作用 药理效应,38,二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性的改变新陈代谢的改变反应性的改变,39,(一)兴奋性的改变,兴奋(Stimulation/Excitation)抑制(Depression/Inhibition),40,1 兴奋(Stimulation/Excitation),使机体器官原有的机能活动加强或提高。凡能引起机体器官功能活动加强或提高的药物,称为兴奋药(Stimulants)。,41,2 抑制(Depression/Inhibition),使机体器官原有的机能活动减弱或减低。凡能引起机体器官机能活动减弱或降
11、低的药物,称为抑制药(Depressants)。,42,(二)新陈代谢的改变,有些药物通过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变体液成分而发挥作用。肾上腺素血糖 胰岛素血糖,43,(三)反应性的改变,少数药物还能改变机体的反应性。如免疫抑制药和免疫调节药。,44,三 药物作用的方式 way of drug action,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局部作用吸收作用,45,(一)直接作用(Direct action),药物对所接触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亦称原发作用(primary action)。,46,(二)间接作用(Indirect action),由于药物的直接作用而引起的其它组织器官的继发反应。也称续发作
12、用(secondary action)。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咖啡因 兴奋CNS 消除疲劳、精神振奋强心甙 心力加强 利尿,47,(三)局部作用(Local action),药物未被吸收入血流之前,就在用药部位出现的作用。酒精皮肤表面的消毒作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作用。,48,(四)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药物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的作用。吸收作用一般也指药物被转运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后发生的作用,故有时也称全身作用。如抗生素被吸收后,分布到全身而发挥的抗感染作用。,49,四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许多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往往对某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发生作用,而
13、对其他组织器官很少或几乎不发生作用,此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50,(一)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相对的,1.某些药物的选择性高,另一些则较低;2.某些药物小剂量时只选择性地作用于个别组织器官,大剂量时则可对几个组织或器官的功能都产生影响,甚至引起广泛的全身性毒性反应。,51,1.不同组织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2.药物对不同组织的亲和力不同;3.受体分布不均一,不同组织受体分布的多少和类型存在差异;4.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二)药物作用选择性产生的原因,52,1.是药物临床治疗作用的基础。2.是药物分类的依据之一,也是药理学教科书分章的基础。,(三)药物作用选择性的意义,53,防治作用
14、不良反应,五 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54,(一)防治作用(protective effect),1.预防作用(preventive effect)在疾病发生之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的发生,称为预防作用。如:抗过敏药防晕动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等。,55,2.治疗作用 Therapeutic action,用药的目的在于防治疾病,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叫做治疗作用。治疗作用又可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56,(1)对因治疗 Etiological treatment,用药的目的在于消除原发治病因子的,称为对因治疗,或称治本。(2)对症治疗 Symptomatic trea
15、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的叫做对症治疗,或称治标。,57,(二)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是由药物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对机体不利的作用的总称。按其性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58,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是由于药理效应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大,涉及多个效应器官而引起的。副作用是随治疗目的而改变的,当某一效应被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作用(或副反应)。,1.副作用 Side reaction,59,2.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是指在用药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紊乱或结
16、构的病理变化。,60,3.过敏反应 Hypersensitive reaction,亦称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少数特异体质的病畜受到某些药物刺激后所发生的免疫病理反应。,61,4.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持续数月。,62,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Dese-effect relationship,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或减少,药物的药理效应也相应增强或减弱,这种剂量与药理效应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的关系,
17、叫做量效关系,或浓度-效应关系(Concentration-effect relationship)。,63,一 剂量 Dose,是指防治疾病作用所需的用量。最小有效量 Minimal effective dose 有效量 Effective dose半数有效量 Half effective dose中毒量 Toxic dose 半数致死量 Half lethal dose,64,1.最小有效量 Minimal effective dose,亦称阈值量(Threshold dose)。指药物达到开始出现治疗作用的剂量。2.有效量 Effective dose 亦称治疗量或常用量。临床上常用于防
18、止疾病,既可获得明显疗效,而又比较安全的剂量。,65,3.半数有效量 Half Effective dose,在一群动物中引起50%的动物阳性反应或有效的剂量。用ED50表示。,66,4.中毒量 Toxic dose,超过极量,引起机体毒性反应的剂量。5.半数致死量 Half lethal dose 在一群实验动物中引起50%的动物死亡的剂量。用LD50表示。,67,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药物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即:治疗指数=LD50/ED50 从该指数的大小可以估算一个药物的安全程度。,68,69,图21 剂量与药物作用关系示意图,70,二 量效关
19、系曲线Dese-effect relationship curve,量效关系曲线常用曲线来表示。如果以横坐标表示对数剂量,纵坐标表示效应强度,则量效曲线几乎呈一条对称的S型曲线,即量效关系曲线。药理效应强弱的表示有2种:量反应(Graded response)连续增减的量变,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71,最大效应(maximum effect),药物浓度,效应强度,72,量效关系曲线表明:,当药物剂量过小,达不到阈值量时,药物就不会产生任何药理效应;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或浓
20、度的增加,药物作用强度也相应增加,直至达到最大效应;药物效应的增加是有一定极限的,此极限就是最大效应。药物达到最大效应后,剂量再加大,药物效应也不会增加。,73,第三节 构效关系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AR),药理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化学反应的专一性,而化学反应的专一性则又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这种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其药理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构效关系。,74,1.化学结构与药理效应的关系,一般来说,化学结构非常相似的药物,常表现为相似或相反的作用。如:麻黄碱与肾上腺素 组织胺与抗组胺药,75,组胺 抗组胺药,76,2.立体结构与药理效应的关系,药物的立体
21、结构与药理效应也有密切关系。化学结构完全相同的光学异构体,作用可能也不同,多数药物的左旋体具有药理作用,而右旋体则无作用。如左旋氯霉素、左旋咪唑,左旋肾上腺素。,77,第四节 药物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drug action,药物作用原理/机制,是指药物在何处起作用和如何起作用以及为什么起作用的问题。是药效学研究的主要问题。,78,改变理化环境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代谢过程对酶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活性物质的释放影响免疫机能作用于受体,79,(一)改变理化环境,脂溶性液体石蜡(润便)渗透压甘露醇(脱水、导泻)吸附力药用碳(止泄),80,(二)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代谢过程,
22、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参与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使缺乏症得到纠正;磺胺类药物与细菌的PABA竞争,阻断细菌的叶酸代谢,从而使敏感菌受到抑制。,81,(三)对酶的抑制或促进作用,胰岛素促进己糖激酶的活性,产生降血糖作用;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发挥拟胆碱作用;解磷啶使被有机磷酸酸类抑制的Ach恢复活性,产生解毒作用。,82,(四)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普鲁卡因酰胺稳定心肌细胞膜,抑制Na+、K+、Ca+的通透性,产生抗心率失常作用;苯妥因钠稳定大脑细胞膜的通透性,产生抗癫痫作用;表面活性剂和卤素类等降低细菌的表面张力,增加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发挥抗菌作用。,83,(五)影响活性物质的释放,麻黄碱促进肾
23、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产生升压作用;溴苄铵则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产生降压和抗心率失常作用。,84,(六)影响免疫机能,免疫增强药(左咪唑)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免疫抑制药(环孢霉素)抑制机体免疫功能。,85,(七)作用于受体,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质。能识别某些相应的药物,并与之发生特异的可逆性结合,从而导致组织或器官发生特定的生物效应。受体类型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86,1 受体类型,根据受体位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传导过程、效应性质等特点,将受体大致分为下列四类:,含离子通道的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细胞内受体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87
24、,(1)含离子通道的受体 ligand gated ion channel receptor,又称直接配体门控通道型受体。它们存在于快速反应细胞的膜上,均由数个亚基组成,其中的几个亚基组成离子通道。当受体与激动剂结合后,导致离子通道开放,促进细胞内、外的跨膜流动,产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引起兴奋或抑制效应。,88,(2)G-蛋白偶联受体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的简称,实际上是一大类具有信号传导功能的蛋白质的总称。存在于细胞膜内侧,由三个亚单位组成。一个受体可与多个G-蛋白相偶联,当受体与激动剂结合后,只有通过G-蛋白的传导,才能将信号传递
25、至效应器,调节许多细胞功能。,89,(3)细胞内受体 intracellular receptor,主要用于调节基因表达。如甾体激素受体存在于细胞浆内,甲状腺受体存在于细胞核内。这两种受体触发的细胞效应很慢,需若干小时。,90,(4)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ligand-regulated transmembrane enzyme receptor,亦称跨膜酶受体。由单一肽链组成,胞外有识别部位,胞内含有酪氨酸激酶活性或偶联蛋白激酶,能激活胞内蛋白激酶,增加DNA和RNA合成,加速蛋白合成。从而产生细胞生长分化等效应。,91,2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以下两个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兽医 药理学 全套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8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