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气相色谱法.ppt
《第十章气相色谱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气相色谱法.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气 相 色 谱 法,第十章,Gas ChromatographyGC,10-1 色谱法引论,一、概述,“色谱法”名称的由来,色谱带,利用混合物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渗透性等)的差异,使不同组分在作相对运动的两相中进行反复分配,实现分离的分析方法。,色谱法,色谱法的分类,根据流动相的物态分为,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根据固定相的外形分,柱色谱平板色谱,平 板 色 谱,根据分离机理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排阻色谱亲和色谱,二、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一)保留值定性分析依据,1、死时间t0,流动相平均线速度,柱长,2、保留时间
2、tr,3、校正(调整)保留时间,4、死体积V0,5、保留体积Vr,6、校正(调整)保留体积,F为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量,单位:m L/min,7、相对保留值ri,s,8、分离因子,(二)峰高与峰面积定量分析依据,(三)区域宽度柱效,峰底宽度W:半峰宽W1/2:标准偏差:,峰高0.607倍处峰宽度的一半,(四)色谱流出曲线上的信息,1.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判断样品所含的最少组份数。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3.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4.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 能的依据5.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 择是否合适的依据。,三、色
3、谱分析的基本原理,组分保留时间为何不同?色谱峰为何变宽?,(一)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k,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1.分配系数,组分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 组分及固定相一定时,温度增加,K减小,影响K的因素,固定相温度,2.分配比(容量因子)k,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K与k都是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的 常数。(K、k与温度、压力有关,与浓度无关)K与k都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数值越大,该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k可直接从色谱图上获得。,3.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
4、的关系,4.分离因子与分配系数K及分配比k的关系,(二)色谱理论,1.塔板理论柱分离效能指标评价:热力学理论,*k=1,随着流动相前进,组分前进,但进度和组分的k有关,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高度,色谱柱长度,柱效能指标,色谱柱长度L一定时,塔板数n越大(塔板高度 H 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W)。,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一般用苯评价柱效能。,有效塔板数,有效板高,有时理论计算的n很大,而实际分离效果并不好,因为t0并没有参加分配,2.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动力学理论,范
5、弟姆特(Van Deemter)方程,塔板理论可以定量描述柱效能,以热力学讨论了色谱分离本质,但无法说明影响H的因素及峰扩宽W,1)涡流扩散项A(多径扩散),固定相颗粒越小,填充的越均匀,:填充不均匀因子dp:固定相颗粒直径,试样随载气在固定相颗粒间形成涡流,分子以不同长度路径流出。,2)分子扩散项 B/u(纵向扩散项),产生原因:浓度梯度影响因素:流动相流速;气体扩散系数,:扩散路径弯曲因子Dg:组分扩散系数,进样后试样在载气中产生浓度差,引起浓差扩散,3)传质阻力项Cu,气相传质阻力:,固定相颗粒越小,载气分子量越小,气相传质阻力越小,分子从气相迁移至固定相表面受到的气相传质阻力2.固定相
6、(液相)扩散回气相界面受到的传质阻力,液相传质阻力,固定液粘度及液膜厚度越小,液相传质阻力越小,df:固定相液膜厚度Dl: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扩散系数,4)流动相线速度u对板高的影响,实际操作时,常采用略高于uopt的流速,而缩短分析时间,例:已知一色谱柱在某温度下的速率方程的A=0.08 cm;B=0.65 cm2/s;C=0.003 s,求最佳线速度u和最小塔板高H.,解:H=A+B/u+Cu 欲求 u最佳和H最小,要对速率方程微分,即 dH/dud(A+B/u+Cu)/du-B/u2+C0 最佳线速:u最佳(B/C)1/2(0.65/0.003)1/214.7 cm/s 最小板高:H最小A+
7、B/u+Cu 0.17 cm,四、分离度(分辨率),定义:,tr2,tr1:组分2和组分1的保留时间,W2,W1:组分2和组分1的峰底宽度,R=1.5完全分离,五、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对于难分离相邻两组分:,W1W2W,分离因子=tr2/tr1,分配比k=tr2/t0,综合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定量描述柱总分离效能,分离度与k、n及 的关系,k从1增加到3,R增加到原来的1.5倍(k:2-7),n增加到原来的3倍,R增加到原来的1.7倍,从1.01增加到1.1,增加约9,R增 加到原来的9倍,结论,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流动相)以增加 是改善分离度最有效的方法,1)各组分的分配系数必须不同。这一条
8、件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来实现。2)区域扩宽的速度应小于区域分离的速度,即色谱柱的柱效要高。n3)在保证快速分离的前提条件下,色谱柱应足够长。n,使试样中的不同组分分离需要满足的条件,例:有一根 l m长的柱子,分离组分1和2得到如下色谱图。图中横坐标l为记录笔走纸距离。若欲得到 R=1.2的分离度,有效塔板数应为多少?色谱柱要加到多长?,解:,R=1.2,1),2),10-2 气相色谱实验技术,一、气相色谱仪,GC工作过程,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温控系统,(一)载气系统,常用载气:氮气、氦气、氢气及氩气,气源净化干燥管载气流速控制装置,载气系统,(二)进样系统,温度比柱
9、温高出1050,硅橡胶隔膜,取样位置 试样导入色谱柱,六通阀进样器,比注射器精度高,(三)分离系统(色谱柱),金属或玻璃:固体吸附剂或涂有固定液的载体,玻璃或石英:内壁涂固定液或化学键合,1、气液色谱固定相,组成,担体(载体)固定液,硅藻土,红色白色,非硅藻土:玻璃微球 聚四氟乙烯,SiO2,对载体的要求,具有多孔性,即比表面积大。化学惰性,表面没有活性,有较好的浸润性。热稳定性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固定相在制备和填充过程中不易粉碎。,1)担体(载体),担体的表面处理,a.酸洗浓盐酸浸泡,除去碱性作用基团b.碱洗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浸泡,除去酸 性作用基团c.硅烷化除去担体表面的氢键作用力,二甲
10、基二氯硅烷,2)固定液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对固定液的要求,热稳定性好,在操作温度下不发生聚合、分解等反应;具有较低的蒸气压,以免流失。化学稳定性好,不与样品或载气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粘度和凝固点低,以便在载体表面能均匀分布。对样品中的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度。(填充柱,毛细管柱),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力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诱导力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氢键力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如F、O、N等)之间的作用力,固定液的相对极性P,并不是真正的“极性”,非极性,弱极性,中极性,强极性,固定液的选择原则“相似相溶”,a.非极性物质非极性固定液 沸点越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章气相 色谱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85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