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分子发光分析.ppt
《第四分子发光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分子发光分析.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四章 分子发光分析,分子发光包括荧光、磷光、化学发光、生物发光和散射光谱等。,2,分子发光分析法教学要求,掌握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的产生机理;掌握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特征。掌握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溶液的荧光(磷光)强度影响因素。了解荧光(磷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定量测定方法。了解磷光分析法的类型。了解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分析仪器的结构。,3,“发光”每种物质分子中都具有一系列紧密相隔的电子能级,而每个电子能级中又包含一系列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当分子吸收能量(电能、热能、光能或化学能等)后可跃迁到激发态。分子在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它很快跃迁回到基态。在跃迁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将多余的能量以光
2、子形式辐射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发光”。,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4,(一)磷光和荧光,荧光和磷光,并不是说物体自然发光。当物质吸收外界能量后,转换成为可见光,即时转换的称为荧光,如荧光笔,荧光材料;如果可持续发光就称为磷光,如闹钟晚上关灯可以看到数字及指针。,一、基本原理,5,(二)荧光与磷光的产生过程 luminescence process of molecular 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1.分子能级与跃迁 分子能级比原子能级复杂;在每个电子能级上,都存在振动、转动能级;基态(S0)激发态(S1、S2、激发态振动能级):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激发态基态:
3、多种途径和方式(见能级图);速度最快、激发态寿命最短的途径占优势;第一、第二、电子激发单重态 S1、S2;第一、第二、电子激发三重态 T1、T2;,6,2.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M=2S+1 S为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0或1);平行自旋比成对自旋稳定(洪特规则),三重态能级比相应单重态能级低;大多数有机分子的基态处于单重态;,S0T1 禁阻跃迁;通过其他途径进入(见能级图);进入的几率小;,7,单重态与三重态,电子自旋有顺时针和反时针的两个方向,通常用和表示。ms是不依赖于其它三个量子数的独立量取值为+1/2、-1/2。,电子激发态的多重态用2s+1表示,s为电子自旋量子数
4、的代数和,其数值为0或1。,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分子内同一轨道中的两个电子必须具有相反的旋转方向,即自旋配对,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为s=0,其分子态的多重性为M=2s+1=1,该分子就处在单重态,用符号S表示绝大多数有机分子的基态是单重态倘若分子吸收能量后,自旋方向不变,即分子处在激发单重态。,8,如果在跃迁到高能级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电子自旋方向的改变,这时,分子便具有两个不配对的电子,则s=1,M=2s+1=3,该分子处在激发的三重态,用符号T表示。,S0,S1和S2分别表示分子的基态、第一和第二激发单重态;T1、T2则分别表示分子的第一和第二激发三重态;处在分立的电子轨道的非成对的电子,平行自旋
5、比配对自旋更稳定(洪德规则),因此,三重激发态能级总是比相应的单重态激发态的能量略低些,9,处在激发态的分子是不稳定的,它可能通过辐射跃迁或非辐射跃迁等去激发过程回到基态,当然,也可能由于分子之间的作用产生去激发过程。辐射跃迁去激发过程有光子的发射时,产生荧光或磷光现象,非辐射跃迁指以热的形式辐射多余的能量,包括振动弛豫、内部转移、系间跨越、外部转移等。各种跃迁方式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程度,既和物质分子结构有关,也和激发时的物理和化学环境等因素有关。,10,3.激发态基态的能量传递途径,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态时,通过辐射跃迁(发光)和无辐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激发态停留时间短、返回
6、速度快的途径,发生的几率大,发光强度相对大;荧光:10-710-9 s,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磷光:10-410s;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11,非辐射能量传递过程,振动弛豫:同一电子能级内以热能量交换形式由高振动能级至低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跃迁。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10-12 s。内转换:同多重度电子能级中,等能级间的无辐射能级交换。通过内转换和振动弛豫,高激发单重态的电子跃回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外转换:激发分子与溶剂或其他分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而转移能量的非辐射跃迁;外转换使荧光或磷光减弱或“猝灭”。系间跨越:不同多重态,有重叠的转动能级间的非辐射跃迁。改变电子自
7、旋,禁阻跃迁,通过自旋轨道耦合进行。,12,辐射能量传递过程,荧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多为 S1 S0跃迁),发射波长为 2的荧光;10-710-9 s。由图可见,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量小,波长长;2 2 1;磷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T1 S0跃迁);电子由S0进入T1的可能过程:(S0 T1禁阻跃迁)S0 激发振动弛豫内转移系间跨越振动弛豫 T1 发光速度很慢:10-4100 s。光照停止后,可持续一段时间。,13,振动弛豫(松弛)VR内转换 ic系间跨越(窜越)isc外部转移,14,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荧光、磷光 能级图,
8、在同一电子能级中,电子由高振动能级转至低振动能级,而将多余的能量以热 的形式发出。,振动弛豫,15,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内转移 当两个电子能级非常靠近以至其振动能级有重叠时,常发生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转移至低能级。右图中指出,处于高激发单重态的电子,通过内转移及振动弛豫,均跃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荧光、磷光 能级图,内转移,16,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荧光发射 处于第一激发单重态中的电子跃回至基态各振动能级时,将得到最大波长为3的荧光。注意:基态中也有振动驰豫跃迁。很明显,3的波长较激发波长 1或 2都长,而且不论电子开始被激发至什么高能级,最终将只发射出波
9、长 3为的荧光。荧光的产生在10-7-10-9s内完成。,荧光、磷光 能级图,荧光,17,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系间窜跃 指不同多重态间的无辐射跃迁,例如S1T1就是一种系间窜跃。通常,发生系间窜跃时,电子由S1的较低振动能级转移至T1的较高振动能级处。有时,通过热激发,有可能发生T1S1,然后由S1发生荧光。这是产生延迟荧光的机理。,荧光、磷光 能级图,系间窜跃,18,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磷光发射 电子由基态单重态激发至第一激发三重态的几率很小,因为这是禁阻跃迁。但是,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有可能以系间窜跃方式转至第一激发三重态,再经过振动驰豫,转至其最低振动能级,由
10、此激发态跃回至基态时,便发射磷光,这个跃迁过程(T1S0)也是自旋禁阻的,其发光速率较慢,约为10-4-10s。因此,这种跃迁所发射的光,在光照停止后,仍可持续一段时间。,荧光、磷光 能级图,磷光,19,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外转移 指激发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及能量转移,使荧光或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这一现象称为“熄灭”或“猝灭”。荧光与磷光的根本区别:荧光是由激发单重态最低振动能层至基态各振动能层间跃迁产生的;而磷光是由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至基态各振动能层间跃迁产生的。,20,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三)激发光谱曲线和荧光、磷光光谱曲线 荧光和磷光均为光致发
11、光,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激发光波长,可根据它们的激发光谱曲线来确定。绘制激发光谱曲线时,固定测量波长为荧光(或磷光)最大发射波长,然后改变激发波长,根据所测得的荧光(磷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即可绘制 激发光谱曲线。应该指出,激发光谱曲线与其吸收曲线可能相同,但激发光谱曲线是荧光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吸收曲线则是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当然,在激发光谱曲线的最大波长处,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数,21,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目是最多的,这可说明所吸收的光能量也是最多的,自然能产生最强的荧光。如果 固定激发光波长为其最大激发波长,然后测定不同的波长时所发射的荧光或磷光强度,
12、即可绘制荧光或磷光光谱曲线。在荧光和磷光的产生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形式的无辐射跃迁,损失能量,所以它们的最大发射波长都向长波方向移动,以磷光波长的移动最多,而且它的强度也相对较弱。,22,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1)Stokes位移 在溶液中,分子荧光的发射相对于吸收位移到较长的波长,称为Stokes位移。这是由于受激分子通过振动弛豫而失去转动能,也由于溶液中溶剂分子与受激分子的碰撞,也会有能量的损失。因此,在激发和发射之间产生了能量损失。(2)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因为分子吸收了不同能量的光子可以由基态激发到几个不同的电子激发态,而具有几个吸收带。由于较高激发态通过内转换及
13、转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几率较高,,荧光发射光谱的普遍特性:,23,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远大于由高能激发态直接发射光子的速度,故在荧光发射时,不论用哪一个波长的光辐射激发,电子都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层返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层,所以荧光发射光谱与激发波长无关。(3)镜像规则 通常荧光发射光谱和它的吸收光谱呈镜像对称关系。吸收光谱是物质分子由基态激发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各振动能层形成的。其形状决定于第一电子激发态中各 振动能层的分布情况。荧光光谱是激发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24,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能层回到基态中各不同能层形成的。所以荧光光谱的形状决定于基态中各
14、振动能层的分布情况。基态中振动能层的分布和第一电子激发态中振动能层的分布情况是类似的。因此荧光光谱的形状和吸收光谱的形状极为相似。由基态最低振动能层跃迁到 第一电子激发态各个振动能层的吸收过程中,振动能层越高,两个能层之间的能量差越大,即激发所需的能量越高,所以吸收峰的波长越短。反之,由 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层降落到基态各个振动能层的荧光发射过程中,基态振动能层越高,,25,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两个能层之间的能量差越小,荧光峰的波长越长。另外,也可以从位能曲线解释镜像规则。由于光吸收在大约10-15的短时间内发生,原子核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即电子与核之间的位移没有发生变化。假如在
15、吸收过程中,基态的零振动能层与激发态的第二振动能层之间的跃迁几率最大,那么,在荧光发射过程中,其相反跃迁的几率也应该最大。也就是说,吸收和发射的能量都最大。,26,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四)荧光和分子结构的关系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分子必须具有与所照射的辐射频率相适应的结构,才 能吸收激发光;吸收了与其本身特征频率相同的能量之后,必须具有 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27,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1.量子产率 荧光量子产率也叫荧光效率或量子效率,它表示物质发射荧光的能力,通常用下式表示=发射荧光分子数/激发分子总数 或=发射荧光量子数/吸收光量子数 在产生荧光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
16、辐射和无辐射跃迁过程,如荧光发射、内转移,系间窜跃和外转移等。很明显,荧光的量子产率,将与上述每一个过程的速率常数有关。,28,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若用数学式来表达这些关系,得到=kf/(kf+ki)式中kf为荧光发射过程的速率常数,ki为其它有关过程的速率常数的总和。凡是能使kf 值升高而使其它ki值降低的因素,都可增强荧光。实际上,对于高荧光分子,例如荧光素,其量子产率在某些情况下接近1,说明kI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一般来说,kf主要取决于化学结构,而ki则主要取决于化学环境,同时也与化学结构有关。,29,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磷光的量子产率与此类似。2.荧光与有机化合物的结
17、构(1)跃迁类型 实验证明,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首先经历或n(非键电子轨道)激发,然后经过振动弛豫或其他无辐射跃迁,再发生或n跃迁而得到荧光。在这两种跃迁类型中,跃迁常能发出较强的荧光(较大的量子产率)。这是由于跃迁具有较大的摩尔吸光系数(一般比n大100-1000倍),其次,跃迁的寿命约为10-710-9s,比n跃迁的寿命10-510-7s要短。,30,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在各种跃迁过程的竞争中,它是有利于发射荧光的。此外,在跃迁过程中,通过系间窜跃至三重态的速率常数也较小(S1T!能级差较大),这也有利于荧光的发射,总之,跃迁是产生荧光的主要跃迁类型。(2)共轭效应 实验证明,容易
18、实现激发 的芳香族化合物容易发生荧光,能发生荧光的脂肪族和脂环族化合物极少(仅少数高度共轭体系化合物除外)。此外,增加体系的共轭度,荧光效率一般也将增大。例如,在多烯结构中,ph(CH=CH)3 ph和ph(CH=CH)2 ph在苯中的荧光效率,31,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分别为0.68和0.28。共轭效应使荧光增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增大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有利于产生更多的激发态分子,从而有利于荧光的发生。(3)刚性平面结构 实验发现,多数具有刚性平面结构的有机分子具有强烈的荧光。因为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分子的振动,使分子与溶剂或其它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减少,也就减少了碰撞去活的可能性。,
19、32,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4)取代基效应 芳香族化合物苯环上的不同取代基对该化合物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光谱有很大的影响。给电子基团,如-OH、-OR、-CN、-NH2、-NR2等,使荧光增强。因为产生了p-共轭作用,增强了电子共轭程度,使最低激发单重态与基态之间的跃迁几率增大。吸电子基团,如-COOH、-NO、-C O、卤素等,会减弱甚至会猝灭荧光。卤素取代基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荧光降低。这可能是由所谓“重原子效应”使系间跨越速率增加所致。在重,33,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原子中,能级之间的交叉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容易发生自旋轨道的相互作用,增加了由单重态转化为三重态的速率。取代基的空
20、间障碍对荧光也有影响。立体异构现象对荧光强度有显著的影响。3.金属螯合物的荧光 除过渡元素的顺磁性原子会发生线状荧光光谱外,大多数无机盐类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只能发生无辐射跃迁,因而不产生荧光。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金属螯合物却能产生很强的荧光,并可用于痕量金属元素分析。,34,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1)螯合物中配位体的发光 不少有机化合物虽然具有共轭双键,但由于不是刚性结构,分子处于非同一平面,因而不发生荧光。若这些化合物和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随着分子的刚性增强,平面结构的增大,常会发生荧光。如8-羟基喹啉本身有很弱的荧光,但其金属螯合物具有很强的荧光。(2)螯合物中金属离子的特征荧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分子 发光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8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