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ppt
《第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953,1964,1982,1991,1958年度人物赫鲁晓夫,1973年度人物勃列日涅夫,1988年度人物戈尔巴乔夫,认识他们吗?,美国时代周刊中的苏联领导人,二战后改革苏联经济,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1.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4.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回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弊端?,苏联经济改革势在必行,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执政,背景:1、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
2、题尤为突出。,内容及评价:,【快速记忆】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体会改革的内容是如何调整斯大林模式的?,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1.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4.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农业方面,扩大谷物生产;种植玉米运动。,允许农民拥有一定数量自留地和牲畜,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1.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4.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力,推行“物质利益
3、原则”,工业方面,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表,引自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1953年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岳麓版必修2第78页,根据下列材料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取得一定成效。,根据下列材料评价赫鲁晓夫改革:,1960年举行的联大会议上,鲁晓夫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赫鲁晓夫的墓碑用 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苏联政治家布尔拉茨基写到:“赫鲁晓夫没有做成斯大林的掘墓者,反而成为了斯大林的守墓人。”,消极(败因):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原有
4、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提出的“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党内斗争。,1964-1982年执政,二、勃列日涅夫改革,目的:纠正赫鲁晓夫的混乱。,内容及评价:,【快速记忆】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体会改革的内容是如何调整斯大林模式的?,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1.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4.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工业方面,农
5、业方面,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工业产量,根据下列材料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升为53%。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苏美差距日趋缩小的变化趋势。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19451992),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积极:,改革前期,取得一定成效。,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他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联 经济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8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