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主梳理归纳】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 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 和 等。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 合成 的能力,主要依赖于 平衡功能 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 实现 【注意提示】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再如,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也不具备平衡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
2、一的演化过程(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 的演化。(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注意提示】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命题过程中常考查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是由于地处农耕和草原交接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植被,地表沙化,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形成的。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成因:因 、 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 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 和土壤类型。(2)特点:具有一定 、呈 分布。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由赤道
3、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_ 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_海陆分布 _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_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 【注意提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带体现得特别显著低纬度地区洋面广阔,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多数大陆内部距海不太远,水分差异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即使是内陆地区,也不显得干燥,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也远不如中纬度沿海地区,海陆水分交换不太活跃,因而沿海与内陆地区水分差异较小。所以低纬度和高纬度经度地带性特征不明显。中纬度地区,大陆宽阔,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沿海与内地水分差异大,反映在植被上,
4、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逐渐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动物、土壤等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经度地带性特征。【剖析高考真题】(2012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7、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8、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 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 B.
5、C. D. (2012天津卷)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图7),回答10-11题。10下列叙述,符合图7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11.结合图7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2012江苏卷)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l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
6、题。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2012北京卷)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5题。4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5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考点归纳总结1】1.自然地理
7、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涵义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举例 说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2.世界陆地自然带的成
8、因及其与气候类型的关系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成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 横贯大陆 赤道低压带控制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 1025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大陆中部、西部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中部、西部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
9、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 3550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 大陆西岸 盛行西风控制 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美大陆温带地区 大陆东岸 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 大陆中部 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 5070 横贯大陆 副极地低压带影响 寒带苔原带 极地气候 高纬度 横贯大陆 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 极地冰原带 3.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联系紧密,下面以北半球为例,对比分析如下:【例1】某位同学对照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80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