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深处思考写作教学问题2012(赵明)2.ppt
《在课改深处思考写作教学问题2012(赵明)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课改深处思考写作教学问题2012(赵明)2.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课改深处 思考写作教学问题 赵 明 Tel:13992895169 E-mail:,第一部分 写作教学十年改革的回望,一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表述(一)基本理念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二)目标要求 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具体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三)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的启示 站在生命的高度去理解写作和写作教学 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
3、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写作是心灵的波动和倾诉,是生活化、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写作的生命是真情,真情的基础是感动,感动的升华是感悟。,写作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 让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与尊严,二 写作教学的现状,(一)课程改革以来的可喜变化 1知识教学向情景教学转化从注重知识讲解向注重情境创设转变;启迪心灵,激活思维是这一转变的核心内容。2理论指导向写作实践转化从注重理论指导向注重写作实践转变;坚持实
4、践第一的原则,在写作中学写作。3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转化从注重教师向注重学生转变;以学生为主体,认为写作是学生个体的生命表达过程。4概念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从教给学生概念性知识向教给学生程序性知识转变,使写作知识和规律变得具有可操作性,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运用。5立意本源向生活本源转化从把立意视为作文的本源向把生活视为作文的本源转变;作文不是按照某种主旨或思想去寻找写作素材,而是从生活中发掘、提炼主题思想。,一位男士在街上看到这样的事情:一个中学生,买了一双鞋带,把换下来的旧鞋带顺手丢在路边。一个中年人从饭馆走出来,可能是因为吃的太饱,一个喷嚏,裤带断了,他拣起路边的鞋带,扎在腰间,解了燃眉之急。
5、走了一段路之后,他买到一条皮带,就把鞋带扔了。又有一个人骑自行车带着一袋面粉,面袋子开口了,情急之中,看见路上的鞋带,拾起来扎好面口袋,等他回到家,便把鞋带丢进垃圾箱。这位男士感慨地说:“有用没用全在不同的人啊!”请以“有用与没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二)困扰写作教学的种种问题,1.学生作文的问题 老问题依然存在,新问题层出不穷(1)
6、老问题 字不成形、话不成句、文不成篇;套话、空话、大话,胡编乱造;千人一面,千篇一律。,(2)新问题 概述多了,描写少了;抒情多了,记叙少了;忧郁多了,天真少了;深沉多了,清纯少了;感悟多了,经历少了;历史多了,现实少了;修辞多了,朴实少了;上帝多了,自我少了 上帝呀!你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却又不管我了。题记,母爱是早晨妈妈端来的一杯牛奶;母爱是出门时妈妈一次又一次的叮嘱;母爱是下雨天妈妈送来的一把雨伞;母爱是妈妈没完没了的唠叨;母爱是考试成绩不好时妈妈的一声叹息 春天是什么?白居易说春天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春天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杜牧说春天是“千里莺
7、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语文是鲁迅救国救民的呐喊,语文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正气,语文是岳飞驰骋疆场的足音,语文是李白、杜甫、白居易高歌低吟所抒发的情怀 快乐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快乐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快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快乐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快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快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快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3)“优秀作文”的一般模式:开头一段排比,堆砌词藻;中间引用名言名句,推出一个古人进行演绎;结尾谈一点人生感悟,为赋新词强说愁。“大文化”
8、排比铺陈“假大空”议论抒情“格式化”起承转合,(4)考场作文的一般模式:考场作文有现成的“行规”和“套路”,变得日益模式化、公式化;老师热衷于给学生传授“快速作文”的技法,认为“考场作文就是开头、结尾、排比句加论点,中心句加古人”;学生对写作产生误解,以为文章可以“拼装”,套用几句古诗词就能妆扮出“书卷气”,写一点郁闷、发几声叹息便能冒充真情实感。,从报纸上、出版书籍中,我们能看到一部份青少年写作走入了误区。大段的形容词、成语、排比句形成一股滔滔话语急流,裹卷着我们可爱的生命。朴素记叙的能力正在一些孩子身上慢慢丢失,华丽的词藻、繁复的内容掩盖了最真实的某些东西,造成了许多青少年作品的千篇一律。
9、质朴叙事应该是写作的主干,孩子们应该用干净朴实的话把心情、事情说明白,形成个人写作的特征。只要拥有善良的内心、快乐的心情、质朴的风格就够了啦!余秋雨在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赛现场对记者的谈话,当前学生作文之弊是“华丽有余,气势不足;偏重技巧,疏于豪情”。于漪问题的实质:学生作文中滋长着一种阴柔之风、空泛之风、浮躁之风、骈俪之风。各种“作文宝典”“作文秘籍”充斥市场;“满分作文”“优秀作文”引领下的学生作文走向了新的“八股”。缺乏观察体验,不下功夫学习语言,用时尚的概念和形式掩盖思想的贫瘠,写作成了应试的工具。,2.老师教学的问题,(1)老问题: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心灵启迪 注重规范标准,忽视精神独创
10、 注重急功近利,忽视日积月累 注重强化训练,忽视学科特点 注重详批细改,忽视有效指导“精批细改”这句话,不知从哪里来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教师最辛苦的就是改作文,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学生根本不认真看,这叫劳而无功,至少是劳而少功。叶圣陶,(2)新问题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作文;个性受到压抑,缺少快乐尊严。束缚限制太多,激发兴趣太少。规定作文太多,自主作文太少。强化训练太多,实践体验太少。,以“创新”的名义推行新的公式化 标题创新:诗句、设问、形象 立意创新:乱批寓言、成语反说、翻案平反、价值反叛 形式创新
11、:书信、日记、题记、小标题、分镜头、病历 语言创新:古典诗词、名言警句、文白夹杂、排比铺陈 知识创新、情感创新:,评价标准迷失,挫伤学生作文积极性 大话空话被当作“思想深刻”独抒性灵被当作“离经叛道”为文造情被当作“真情实感”堆砌辞藻被当作“富有文采”形式模仿被当作“文体创新”胡编乱造被当作“文化底蕴”,一个小学生的理想:愿做一只小狗,守护着胆小的妈妈。一个民工的孩子的理想:长大了,做一名城管,去善待街头的小贩。一个六岁的女孩写给爱因斯坦的信:亲爱的爱因斯坦先生,我从报纸上看到你的照片。如果你去剪一下头发,你就会更好看。,南京一个小学生的作文:三个孙中山 星期天,我们去中山陵了。中山陵上有三个
12、孙中山,前面一个是坐着的,后面一个是站着的。再到里面,看见一个是躺着的。三个孙中山的脸都不一样,不知道是为什么。我玩了一会儿,觉得没劲,后来小了一泡便,就回家了。老师评语:要写有意义的事,要有思想性,不能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能对伟人不尊敬 复旦附中黄玉峰老师点评:你看,多么有灵气!多么有童真童趣!真可谓天籁之音!将来一定是研究问题的高手。科学主义告诉我们要引导孩子写健康的东西,应该开头写什么,中间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就这样,孩子的思想幼苗被掐断了。,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叶圣陶学作文题词 不要怕孩子写了什么不好的东西,最怕的是孩子的
13、作文都写成了套套。王 蒙,三 值得反思的问题 1.把写作视为知识体系,写作教学就是传授知识;貌似“科学”,实则谬误。写作等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宜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助于写作能力的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叶圣陶 文章学知识和文学理论知识,主要是用来评价作品的,而不是要按照知识规范去写作的。,2.把写作当成了“技术活儿”,结果是“泛滥了技巧,孤独了灵魂”。过分强调方法技巧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灵启迪;课堂教学华而不实,急功近利,形式主义严重,重视“怎么写”,忽视“写什么”,以讲代写,导致技巧凌驾于灵魂之上,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自主表达的权利。戏剧长亭别:骨气 豪气 帅
14、气 怨气 怒气,3.强化训练而淡化观察体验、阅读思考,导致写作教学本末倒置、效率低下,混淆了可训练与不可训练的区别。可训练的操作技巧层面的东西对作文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心智层面的东西,包括语感、灵感、情感之类又是不可训练的。大量的重复训练,使学生没有了实践、读书、思考的时间,这完全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涵养,靠积累;强化训练、突击训练鲜有成效。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于漪,4.创新走进误区,禁锢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创新不是理论知识,不是方法技巧,而是精神境界和教学状态
15、,是改革写作教学的精神力量和思维方式。写作创新靠什么?观察体验,阅读积累,悲悯之心,真实感受,理性思辨,新颖独到。,5.应试教育下的写作教学与它的本质渐行渐远 学生作文受写作规律、作文规律、考试规律的 多重制约。急功近利,强化训练,把学生作文推向 新的僵化。所有的写作教学改革都不得不在“考 试”面前有所“收敛”。考场作文的评价系统出了问题,导致学生作文“八股”化。温家宝总理:(2012.9.7.)当前迫切需要把教育从应试和高考指挥棒下解放出来,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第二部分 深化写作教学改革的行动策略,一 写作教学行动策略的研究方向:基本原则:按照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写作的规律去寻找深化
16、写作教学改革的行动策略。一位数学老师问我:“我们数学课给学生教一道例题,学生就会做很多道习题,你们语文课一学期给学生教了几十篇文章,学生怎么还是写不好一篇作文?”我很无奈。(摘自一位语文老师的论文)由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学生 由关注教学转向关注写作 由关注写作结果转向关注写作过程 由关注写作技巧转向关注作文灵魂 由关注命题形式转向关注命题内涵,二 关于行动策略的建议(一)战略眼光 激发兴趣,触动心灵,张扬个性,鼓励创新。怦然心动才会有文思泉涌笔随心舞才会有真情流露 不是没有兴趣,而是没有感动;不是没有素材,而是没有发现。,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教育家 第斯多惠
17、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 苏霍姆林斯基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怎样使这些艺术家不要消失在长大的过程中。毕加索,(二)战术安排 1.先体验后倾诉,先实践后总结;先写作后指导,少讲解多写作;2.增加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通过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来提高写作能力。3.不要相信“作文宝典”“作文秘诀”之类;不要模仿“满分作文”“优秀作文”,不要再用同样的方式去写。,4.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 抓住取材、构思、起草、修改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实践证明:出一道作文题不如创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处 思考 写作 教学 问题 2012 赵明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6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