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思维的盲点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doc
《读懂学生思维的盲点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懂学生思维的盲点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懂学生思维的盲点,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在小学数学阶段的很多知识教学中,学生会因为先前知识的理解造成的思维定势影响到后面内容的学习。如果教师读不懂学生思维上的障碍,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就不能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读懂学生思维的盲点,教学时给学生一个理解的支点,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以及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和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的计算,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每100千克盐水含盐3.5千克,一千克盐水含盐多少千克
2、?因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这道题依然是基本的除法数量关系,又因学生已经会计算3.5100这样的算式,所以,这类题目都是直接出现在练习题中,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发现很多学生都这样解答:而这道题正确的算式是:3.5100=0.035(千克),从学生的作业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明白这道题应该用除法算,但把3.5100写成了1003.5,可是计算时他还是按照3.5100来计算的,所以得到的结果是正确的。如果细细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我想学生对题中问题是理解的,能根据除法的意义,判断出用除法算,也明白应把3.5缩小到它的一百分之一,但是由于以前受对数的认识范围的限制,学生接触的除法算式都是大数除以小数
3、,从未见过小数除以大数,虽然前面刚刚学习过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的除法计算,但当时学生仅仅是通过移动小数点学习了算法,并没有结合生活情境和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式的意义,所以孩子会产生思维障碍,无法理解小数如何能除以大数,所以在写算式时把大数放到了前面,小数放到了后面,写成了1003.5,而计算时是倒着看1003.5,就成了3.5100,所以得到的结果却是对的。这种由于学生对数的认识范围的限制和教材编排问题给学生造成的思维定势不仅仅出现在除法中,比如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时,一个数乘比1小的分数,所得的结果会比这个数小,而在学生的印象中,两数相乘,结果都会越乘越大,怎么会变小呢?这种由于思维跨度太大,学生无法理解的情况,只要找准了学生思维的盲点,再结合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参与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教师应读懂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与思考中,得到思维的提升,数学素养的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读懂 学生 思维 盲点 促进 深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58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