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瑞穗证券讲座3回日本投资者和中国市场0000.ppt
《复旦瑞穗证券讲座3回日本投资者和中国市场000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瑞穗证券讲座3回日本投资者和中国市场0000.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复旦瑞穗证券讲座第3回日本投资者和中国市场,2007年5月16日演讲者高级研究员漆畑 春彦,瑞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目录,序言:本讲义的要点 P2日本投资者的概要及市场的结构变化 泡沫期之后的证券市场 P41个人投资者的动向:越来越多的风险资产选择 P5 个人投资者的动向:转向风险资产的背景 P6 个人投资者的动向:金融产品交易法草案的提交 P72机构投资者的动向:机构投资者的问题所在 P8 机构投资者的动向:流通市场的变化不断发展的 市场的机构化 P9(参考)发行市场的变化主要银行功能低下引起 的企业直接金融变化 P10 机构投资者的动向:邮政储蓄、简易保险和制度改 革 P11 机构投资者的动
2、向:年金资产运用和制度改革 P12 机构投资者的动向:投资信托和制度改革 P13 机构投资者的动向:保险公司和制度改革 P14,3海外投资者的动向:存在怎样的运用主体 P15 海外投资者的动向:资产运用公司 P16 海外投资者的动向:年金基金、大学基金、私人银行 P17 海外投资者的动向:对冲基金 P18 海外投资者的动向:美国的企业制度改革 P19 海外投资者的动向:欧美的运用制度改革 P20 日本投资者的方向性:今后追求的目标 P21中国市场与日本投资者1中国证券市场的概况 P23 2日本的中国投资:期待高涨的中国股投资信托 P243欧美的金融机构扩大对华业务 P254中国证券市场的课题
3、P265为解决问题进行的市场改革、政府的措施 P276今后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课题 P28总结: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启迪 P29,要点1:个人投资者的动向(第1章)以存款为主的日本的个人金融资产。但是 为什么近几年来个人资金逐步向风险性 资产转移了呢?,序言:本讲义的要点,2003年以后市场环境的明显好转金融危机解决在望。2005年4月正式实施存款 限额保护制度。证券改革计划等制度改革、法律完善的动向。投资者教育、咨询业务的深入普及,要点2:机构投资者的动向(第1章)日本机构投资者培育的瓶颈何在?“市场的机构化”是如何发展的?运用管制放松、运用改革是如何推进的?,制度设计、资产分配、运用等功能分工不
4、明确、管理方式未曾确立。僵硬的运用限制的存在。外国人、年金、信托银行等引领了机构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运用限制的撤消、产品多样化、信息公开扩大、公司治理改革的推进。,要点3:海外投资者的动向(第1章)海外投资者是怎样的运用主体?欧美等国进行了怎样的运用改革,运用业界发生了 怎样的改变?,主要的运用主体为投资信托运用公司、年金基金、对冲基金等。近年来,欧美金融当局进行了投资信托制度改革、引进了对冲基金管理方法等。,要点4:中国证券市场的课题(第2章)从日本、欧美投资者的变迁、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 改革中可以学到什么?今后的课题是什么?,方向性和日本欧美基本一致。日本欧美等国大胆地进行了
5、证券市场的重建、强化,以及运用机构、证券公司竞争力的强化措施。与外资合作强化证券业者、增加市场透明度、提高 公司治理是今后的关键所在。,日本投资者的概要及市场的结构变化,泡沫期之后的证券市场,泡沫期以后的股票成交金额、日经平均股价的变迁,(资料来源)瑞穗证券根据Bloomberg编制,和美国相比,日本的个人金融资产以存款为主。这一倾向长期以来一直延续至今,而以19971998年接连发生的金融机构破产案为契机,出现了“安全投资转移”这一现象,存款不断向邮政储蓄及大型金融机构集中。在存款利率接近于零的情况下仍出现这种异常的现象,其原因在于:优先考虑安全性的国民性、对邮政局等官方金融机构的信赖、判断
6、风险、回报的投资知识尚未深入普及到个人等。但是,围绕日本的个人金融资产,近几年出现了变化的苗头。从个人金融资产的结构来看,1998年末股票与投资 信托占总体的6.4,有价证券也仅占总体的8.7,而到2006年末,它们已经分别增长至16.2和19.3。,1.个人投资者的动向:越来越多的风险资产的选择,日本的个人金融资产(2006年底),(资料来源)瑞穗证券根据日银资料编制,日本,美国,个人逐步转向风险性资产的背景有以下4点。2003年以后日本经济、市场环境的显著好转。银行坏账余额减少等金融危机的解决出现了希望。以2005年4月起全面实施存款限额保护制度为契机,金融行 政当局由重视“金融体系的稳定
7、”转向重视“金融体系的活力”(2004/12月公布的“金融改革计划”)。其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转向“投资服务法”法制化2006年3月:提交“金融产品交易法案”2001、2002年“证券市场的结构改革计划”等推动个人参与市场的措施。证券公司推进的投资者教育(关于风险产品的启蒙、个人自认的贯彻)、由“大量推荐销售”向“运用咨询业务”的转移及其深入普及。,1.个人投资者的动向:转向风险资产的背景,证券改革计划的概要(2002/8),(资料来源)金融厅资料,日本的银行不良债券余额(全国银行统计),(资料来源)瑞穗证券根据金融厅资料编制,1任何人都能轻松投资的市场的完善证券公司对销售渠道的扩充银行等开展有
8、价证券销售确立值得信任的投资信托、投资顾问服务投资知识的普及、信息提供有助于推动投资者积极参与的税制措施的期望2受到投资者信任的市场的确立证券交易等监察委员会的体制、功能的强化吸取美国违规会计事件的教训,充实并加强会计审查确保市场上的公平交易充实信息公开内容基于投资者立场的公司治理的强化3构筑高效而富有竞争力的市场面向世界的中长期日本市场的应有姿态完善交易所市场,店铺市场、私募债券市场的规则保证市场交易顺利进行的证券决算系统改革促进证券化、流动化(培育住宅贷款证券化市场等),1.个人投资者的动向:金融产品交易法草案的提交,2006年6月,金融产品交易法成立,它将现有的证券交易法、金融期货交易法
9、、商品基金法等分别 规定不同金融产品的法律统一起来,规定了各种金融产品的销售与劝诱等内容,完善一个横向的保护投资者的规则。受“活 力门事件”启示,该法正在进行对加强投资事业组合的透明性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则的提升。该法预计在 2007年12月上旬之前实施。,(资料来源)金融审议会资料,2.机构投资者的动向:机构投资者的问题所在,机构投资者以稳定的资产为背景的法人或团体,出于纯粹的投资目的而持续进行证券投资的机构。系指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投资代理功能或投资中介功能的投资者,其行动目的仅仅在于为委托机构投资者投资的投资 者从证券投资中有效获取股利收益、资本收益。(据财经详报社图说 日本的证券市场)如果
10、照此定义的话,可以说在日本几乎不存在欧美所说的机构投资者。制度设计、资产分配、运用等功能分工不明确,公司治理也尚未完全确立。由于年金制度普及的滞后及资产运用限制,法人部门的资金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资产的相当一部分经常被直接 用于倾向于企业的贷款,有价证券投资有限,运用方法也以被动运用为主,多元化进程迟缓。,(资料来源)瑞穗证券根据日本银行经济统计月报编制,主要投资者的有价证券持有情况(2005年底),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海外投资者带动下“市场的机构化”不断发展。观察各个投资部门的成交金额所占比率可以 发现,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比率从1990年的30.3%下降到1997年的15.1%,而另
11、一方面海外投资者则从13.1%上升到35.2%。90年代后期,个人投资者持股比率下降,而年金、信托银行等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比率则相应增加,与海外 资者共同推动了机构化的发展。从各类投资者的持股比率中可以看出,海外投资者从1990年的4.7%持续上升,1997年为13.4%,2004年达到 23.7%,作为股东的地位不断提高。海外投资者的持股比率不断上升,另一方面,90年代后期以来,金融机构和企业公司间的“交叉持股”被解除,这两 者的持股比率趋向减少。而银行的贷款不畅和主要银行功能的低下、企业经营狭窄化现象则越来越严重。,(资料来源)瑞穗证券根据全国证券交易所协商会股东分布情况调查编制,2.机构投
12、资者的动向:流通市场的变化不断发展的市场的机构化,(资料来源)瑞穗证券根据东证资料编制,各类投资者持股比率的变迁,越来越高的海外投资者的存在地位(各个投资部门成交金额所占比率),泡沫时期的企业积极利用了成本低廉的股票发行取代了通过主要银行进行的间接金融。由于逐渐摆脱了高度增长期的 慢性资金不足,证券市场也日趋完善,因此通过交叉持股来维持与银行等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就显得不是那么必要 了。到21世纪初期银行的贷款不畅日益突出,更进一步加快了主要银行功能的低下,企业转换日式经营基础而转向了“重视股东型”的经营。1989年,企业通过股票筹集资金达到近9万亿日元,而90年代前期到中期则经历了持续的低迷
13、。另一方面,通过公司债的融资,在经济后退、设备投资下降等的背景下曾一度减少,但随着长期利率的下降,自90年 后期开始增加发行金额。日本国内的企业增资额,2005年为2.1164万亿日元,2006年为3.2555万亿日元。公司债 发行额(民间及公共部门合计),2005年为227.1726万亿日元,2006年为209.5344万亿日元(日本证券业协会)。,企业融资的变迁(国内市场),(资料来源)瑞穗证券根据瑞穗银行证券便览编制,(参考)发行市场的变化随着主要银行功能低下而出现的企业的直接金融转换、向重视股东型经营的转变,从前,邮政储蓄资金以高利率托管于资金运用部,在牺牲从财政投资机构获得的高利率的
14、基础上,向国民提供10年定 期储蓄等优于民间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类似这种勉强维持财政投资的行为,是招致作为财政投资机构的特殊法人的 不健全化等问题的原因所在。随着2001年度的财政投融资改革,邮政储蓄资金向财务省资金运用部的托管被取消,开始全额自主运用,向根据 市场原理进行运用的方向转移。该改革还同时取消了简易保险资金对财政投资机构的贷款等。面向邮政民营化的 邮政资金运用的改革正在逐步深入。,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的结构(2001年度财政投融资改革),(资料来源)瑞穗证券根据邮政储蓄、简易保险的信息公开资料编制,2.机构投资者的动向:邮政储蓄、简易保险和制度改革,邮政民营化和财政投融资改革,(
15、资料来源)瑞穗证券编制,(邮政民营化的论点),日本的企业年金分为合格退职年金、厚生年金基金、确定缴费年金(401k)、确定给付企业年金;官方年金分为国民 年金、厚生年金、共济年金。确定缴费年金有以下特点:将来的给付随运用业绩而变化;分为企业型、个人型;加入者为60岁以下的企业职工或自营业者;加入者拥有个人单独的年金管理资产,由本人指示运用;即使工作 单位变动也可以不中断年金加入期,继续享受免税待遇办理移交。过去,核心的企业年金制度“厚生年金基金”的运用委托仅限于人寿保险和信托银行,并要求执行僵化的“5:3:3:2规定”(资产构成要求安全性资产50%以上、股票及外汇计价资产30%以下、不动产20
16、%以下)。1990年同意增加投资顾问业者为运用委托单位,1997年完全撤消了5:3:3:2规定。官方年金基金由于低生育率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采取了下调领取起始年龄,减少领取金额等措施,引发了人们对 年金的不信任感。,年金资产运用的结构(厚生年金基金),(资料来源)瑞穗证券根据厚生劳动省网页编制,2.机构投资者的动向:年金资产运用和制度改革,关于企业年金主要的运用限制放宽,(资料来源)瑞穗证券根据各类资料编制,投资信托是一种将财产委托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运用的制度,具有根据规模利益,即使零散的资金也 可以进行与大额投资者相同效果的运用;由专业人员负责资金运用;分散投资等优点。在日本,私募
17、投资信托、基金中的基金、不动产投资信托等得到解禁,面向年金资金运用及富裕阶层需求的产品 相继出现。作为存款限额保护全面解禁后的继承产品,人们对投资信托产品抱有很高的期望。2006年末的纯资产余额(公募投资信托),股票投信为55.6万亿日元(前年比增长36.3),公司债投信为10.5 万亿日元(同比减少8),MMF为2.6万亿日元(同比减少10.8)。随着近年来股票市场的复苏,股票投信的 余额也在顺利增长。从销售渠道来看纯资产的份额(公募投信),证券公司占57.3,银行占42.1、直接销售(投信公司)占0.6,自1998年1月银行窗口销售解禁以后,银行渠道的增长尤为显著。,投资信托(合同型)的构
18、成,(资料来源)瑞穗证券根据图说 日本的证券市场编制,2.机构投资者的动向:投资信托和制度改革,日本投资信托制度改革的经过,(资料来源)瑞穗证券编制,1951年证券投资信托法实施(投资信托制度从单位型股票投资信托开始)1961年公司债投资信托的募集开始1967年“对受益人的忠实义务”的制定1980年中期国债基金募集开始1984年投资信托开始从事投资建议业务1990年外资投资信托公司相继进入投资信托业务1992年MMF的募集开始1993年银行类投资信托公司进入投资信托业务,投资信托公司开始直接销售1995年 运用中金融衍生产品的利用扩大,投资信托和投资业务的兼营1997年金融机构的窗口销售业务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旦 瑞穗 证券 讲座 日本 投资者 中国市场 0000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5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