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发展.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改变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发展,就业导向下的教材改革与实施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周南岳,在当前形势下重新审视:课程大纲需要关注的问题?学生就业需要学习什么类型的课程?,第一部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解读提要:计算机教学大纲的修订背景新大纲的特点新大纲实施与教学几点启示,一、计算机教学大纲的修订背景,新形势下的任务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明确了公共基础课的作用(1)服务公民的基本文化素养(2)服务专业学习(3)为终身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文化课改革的原则,一、计算机教学大纲的修订背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1),共同基础与多样化选择相结合,(2),
2、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4),正确处理文化素质、综合职业能力、个性发展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原有水平基础上提高,尊重学生在原有基础、学习需求、职业生涯发展上的差异,而不是强调难度与具体学时,淡化学科体系,与专业课程相衔接,提高对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而非灌输知识,在满足国家基本教学要求前提下,有一定的灵活性,一、计算机教学大纲的修订背景,新形势下的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作用(1)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是信息化社会高素质劳动者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之一,本门课程承担着培养未来合格劳动者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的重任(2)为专业学习提供基本手段(3)介绍终身学习的技术和平台
3、,一、计算机教学大纲的修订背景,大纲修订的必要性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基本普及各种形式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嵌入式系统等)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新“文盲”,一、计算机教学大纲的修订背景,大纲修订的必要性2001年颁布的大纲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01年大纲的历史性的贡献(使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但教学内容已经显得陈旧2009年以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适应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修订大纲,二、新大纲的特点,新大纲特点主要特点1.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4、办公应用能力、网络应用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具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规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二、新大纲的特点,新大纲特点主要特点2.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融合,体现学以致用选定9个职业模块,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职业,加强、完善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为学生在今后职业活动中使用计算机创造条件 不仅有专门的职业模块,在教材中力求做到启发学生有意识地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二、新大纲的特点,新大纲特点主要特点3.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知识技能要求包含: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因特网、
5、文字、数据、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分析、发布、展示等内容安排基本按照职业人使用计算机的过程,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框架,以此构建大纲教学内容,二、新大纲的特点,新大纲特点主要特点4.贴近实际,有时代特征 因特网应用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合理、合法地获取信息增加了对网上学习、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求职等要求,既贴近生活又有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增加多媒体技术应用内容,使课程更贴近生活,时代感更强,二、新大纲的特点,新大纲特点主要特点5.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为教学实施提供了灵活的空间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的划分拓展内容可使教学中灵活地把握深度和难度,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教学安排,满足学分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发
6、展的需要,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课程定位及其在教材中的体现学生起点与使用教材的版本教材内容的取舍职业模块的定位在大纲实施中体现教师的作用社会化考试与使用教材的处理教育技术应用(客户/服务器)关于教学评价,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1.课程定位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三个服务的具体化)(1)课程定位体现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为信息化社会提供合格的技术工人打基础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介绍和熟悉终身学习平台,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1.课程定位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1)课程定位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信息技术基础的区别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集中常用的技能和必要的知识,深入学习有专
7、业课信息技术基础内容宽泛信息数字化应用、传感技术应用、控制技术应用等计算机应用基础强调操作技能训练信息技术基础比较注重知识传授,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2)教学中体现大纲丰富教学形式,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节尊重学生人格,打造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环境,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2.学生起点与使用教材的版本学生起点教材版本,教材版本与建设特色教材设计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特点教材内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虑差异,提供多样化教材系列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3.大纲内容的取舍完善和优化的课程内容删除陈旧、艰深简洁、明了、新颖、有条理的特征增加与学生和
8、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具体、更富有生活气息,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4.职业模块的定位-提升能力“职业模块是为适应相关职业岗位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为3236学时,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旨在提升学生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若干内容。”职业模块和基础模块是融为一体的,在教学中可灵活安排,不宜简单地把基础模块理解成是理论教学,职业模块是实训对职业模块中的各个子模块不规定具体课时分配,以增加各地实行时的灵活性,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5.教师的作用观念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教过了与教好了教学方法的转变从灌输 到“做中学”,“做中教”计算机应用基础的
9、教师也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责任中职学生要不要创新?,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5.在大纲实施中体现教师的作用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有助于师生互动体现范例性课题原则鼓励学生想像和思考教师在教材蓝本上进行二次开发,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6.社会化考试与使用教材一张文凭多个证书是可以提倡的各地考试的证书种类、形式差异很大,很难统一要求建议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各地情况去安排,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6.社会化考试与使用教材要考证就要灵活处理教材针对大纲知识点,挖掘教材使用中的知识点教学参考书使用举例,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7.教育技术应用实战环节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10、的重要性实物模拟是解决实物不足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件能自如地分解各种复杂的动作步骤利用资源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倡有效的电子课件,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7.教育技术应用多媒体机房教学模式与过程评价结合的(客户/服务器)教学手段与形成性评价结合的教学过程与考试结合的教学模式,三、新大纲实施与教学,8.教学评价问题(提倡发展性评价)考核内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方式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对每一个环节感兴趣,逐步产生成就感,8.教学评价问题(考核与评价的例)例如:,期末考试40分4A作业10分小组实践项目30分电
11、子学习档案10分课堂表现10分从“考一次”的终结性考评到”一直在考察”的过程性考评,第二部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编写实践提要:教材编写思路教材框架新编教材特点教材单元使用案例,一、教材编写思路,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突破时间、空间及表现方式对人们的限制和束缚,使许多教学内容无法进入课堂,更难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进行改革,实现现代化的教学,一、教材编写思路,在这种背景下,教材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已为人们所熟悉并逐渐接受 这源于全球终身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一、教材编写思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精神的指引下,计算机应用
12、基础教材为学生专业服务、搭建终身教育平台,培养合格的公民教材形态发生变化,新形态教材集成方案,在教学内容精益求精的基础上,围绕纸质教材,精心打造教材形态,打造教材的立体化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其配套的这些数字化资源既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也可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或开展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将学习评价引入教学和自学过程中,为教学改革打开一片新的天地,一、教材编写思路,教材编写以课程大纲为依据体现实践特点教材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特点教材以学生为本位体现发展思维的多种学习形式(体验与探索)教材内容适应学生的接收能力调动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教材的具体体现,一条主线、
13、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单元-课结构课是主题单元的主要组成的教学环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逐步领会主题涵义,体验活动体验是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来获得对操作的真实感受探索活动探索是培养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通过思维、经历来获得计算机技术在生活、工作职场中的真实过程,考核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对每一个环节感兴趣,逐步产生成就感考核内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方式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知识,教学参考书
14、,网络学习平台,客户/服务器系统,学习内容,范例教学,考试系统,学习资源,职业模块,主题引导,体验探索,二、教材框架,Windows XP+Office 2003(基础版),教材立体化主要作用,基于学生的教学,学生本位,新课学习,测验和考试记录,证书需求,个人课程学习档案,教师编写教学方案,二、教材框架,课程结构,教学目标,体验探索,完成实践实训环节,三、新编教材特点,1教学模式机房化2教材结构主题化3课程内容问题化4上机操作图表化5数字资源人性化6学习内容双证化7课堂评价自动化,1教学模式机房化,教材为便于教师讲授和学生掌握并运用计算机工具,教学内容的编写结构按照机房教学模式组织设定教师讲授
15、教学和学生学习操作是在多功能教室环境中进行在多功能教室进行计算机教学,既能使教师在教学中一边讲授一边指导学生练习,有利于学生模仿教师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又加大了知识传授的信息量,保证课堂教学有较高的效率,2教材结构主题化,教材内容采用主题引导、任务驱动在组织教与学内容时将信息技术的知识应用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每一个任务一个主题,然后以主题为核心设计应用,当学习完所有主题后,就具备了综合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教材每一课均以任务引领,这些任务是让学生受到从建立模型、寻找方法,直至解决问题全过程的初步训练从实际出发讲授这些任务,突出了从问题的实际背景中建立概念的基本观念以主题引导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便于学
16、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能够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3课程内容问题化,教学中的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问题可以让学习者获得信息、激励思考本书描述的各课主题任务,用问题启示。问题紧紧围绕教学进行,课程的问题从一定角度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做定向思考,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主动投身于教学活动中去,并能意识到自己在该活动中的地位,从而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教师在教学中,以开放、交互与共享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行授课,有效地利用“探究-研讨课题”中的问题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要求,才能够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转移到与专业
17、课整合教学过程从问题开始,教师使用引入的问题让学生有选择地思考,具有控制学生思路的功能教师若不为学生的思维设置“路标”,学生就容易被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新奇刺激干扰,出现思维脱离教学内容的现象,提问的四个思维能级,导入,消化,探究,创新,启发想象和创造力激发认识的兴趣增强吸引力联系新旧知识,知识的迁移应用概括、归纳、判断、选择、比较承前启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积极性,按提问的类型分记忆性问题:再现知识、防止遗忘,思考水平低思考性问题:对已有知识加工获得问题答案,将思维引向深层、引向概括探索性问题:通过条件与问题间反馈,发现联 系,形成思路,适合学生操作实验,提升能力,4上机操作图表化,本书
18、每一课用动词明确描述学习目标,并将目标分成各个主题任务,由于教材的许多主题段落用问题启示因此目标也就罗列其中,在主题任务学习中以图示介绍操作步骤,以表格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分析小结教学和学习内容直观明晰,学习者上机可以在主题的引领下按图示或表格操作。,通过运用图表形式,以直观的形式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主题范例与图表于一体,直观地融于学习内容教材已经不再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与学生对话的文本教材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或是教师教学的“教本”,而是发展思维进行教学活动的范例,是学生与教师互动的中介和桥梁,如果不熟悉上机操作,在数字化资源的配套光盘中还有演示视频,供学习者观看模拟。给学习者提供的这方面
19、的帮助,可以让学习者一直到掌握为止,然后,再用软件仿真检测或测试自己的学习效果。光盘提供的动画和视频也可以作为教师教学共享的素材,减轻教师制作课件的负担,将精力投入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5数字资源人性化,教材中的各课主题任务的主要课程内容、体验等学习问题,分别可以在配套的光盘中查找对应课程的视频与动画本书配套光盘中的安装软件可供老师和学生在多媒体机房实现网络教学(需要安装相关的服务器端管理软件)和学习;学生每节课的学习实况可以通过软件自动检测和评价,本书配套光盘中的内容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除Office办公软件的仿真测试不能修改外,理论试题、上机实习等内容均可允许教师根据当地或学生实际情况增删
20、、修改、补充。其中,学生通过使用与书配套的学习卡账号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站上进行网上学习、下载资料和答疑等多项增值服务,6学习内容双证化,本教材考虑学生获得双证的需求,教学内容体系的组织和目标的编拟参照了教育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一级B)、NIT考试、计算机综合能力国际认证(IC3)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计算机工种考核等大纲的要求等,以方便需要参加有关考试的学校组织教学本书配套光盘提供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操(仿真)试题(Windows XP、Office 2003),供参加教育部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练习使用(随机组题),7课堂评价自动化,在评价过程中,课程制定的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都起着关键作
21、用,它们指导教与学,向其他人传达教学意图,并提供评价学生学业的指导意见,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其中包括课堂测试发生的评价。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编写中,每一课都有明确而清晰的目标。我们通过计算机编程技术,利用编制的计算机软件实施教学目标学习、以及对照教学目标检测与评价教与学结果,四、教材案例解说,1.2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P5),表1-4针对学生不愿意记忆安排填写表格中内容1.4知识产权与版权保护(P23),表1-8针对具体使用行为填写合法与非法使用,4.4制作Word表格,(1)知识熟悉表格属性的基本设置。掌握表格自动套用格式。掌握斜线表头绘制。(2)技能与能力会在Wor
22、d文档中创建并编辑表格。会表格中用简单公式对数据进行计算。会对表格数据进行排序。2重点与难点(1)重点创建并编辑表格。对表格数据的处理。(2)难点表格的格式设置。制作斜线表头。简单的公式计算。能对表格数据进行排序,教材内容结构分析,本节安排了三个任务的教学活动,以“金新一佳超市收货单据”表格为例,引导学生完成从表格的创建到表格的格式化;以某公司员工销售额统计为例对表格数据计算、排序等,从而熟练掌握表格相关知识与技能。第1个任务的教学活动,创建和编辑表格;第2个任务的教学活动,对创建的表格进行格式设置;第3个任务的教学活动,则是表格内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排序等简单处理。,教学建议,第1个任务的教
23、学活动需要在创建和编辑表格的过程中,实施两个教学环节。第1个教学环节,掌握创建表格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表格,让学生说出表格的特点,同时教师准备几张复杂的表格结构框架用投影机展示,向学生提出问题:表格有几行几列?单元格大小是否一致?复杂表格的行与列如何统计?然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创建典型几种表格的雏形。最后初步完成教材图4-33所示的表格样式,第2个教学环节,对创建的表格进行编辑。告诉学生创建的表格具有行与列,只是简单表格,对于一些复杂的表格,还需要对表格进行编辑。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照教材样例,在计算机上自主探索表格菜单栏的运用,通过合并单元格制作出图4-33的
24、表结构。对于这个复杂的表格还可以使用分别使用“拆分单元格”与“合并单元格”制作出图4-33表格样例。教师可以从创建选择的行与列的不同说明如何使用拆分和合并功能。,第2个任务的教学活动,需要对表格在格式化过程中,把握四个环节的教学。第1个教学环节,行高列宽的设置及斜线表头的制作。需要学生认识并掌握“表格属性”对话框,如图4-12所示。包括教师在教学中依次选择各个选项卡,依次设置表格的行高、列宽、以及单元格等,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各个单元格设置完成后,利用表格菜单中的“绘制斜线表头”命令,设置表头斜线。教学中要注意提示学生表头斜线只能在第1行第1列设置。,第3个教学环节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底纹。表格的边
25、框和底纹决定了读者对表格的第一印象。因此,使用图4-13所示“边框和底纹”对话框设置表格格式,也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在本节教材的案例中学生在完成斜线表头设置边框底纹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斜线表头单元格如何设置底纹。要注意的设置包括在“绘图”菜单中设置“绘图网格”对话框中的“水平间距”和“垂直间距”均为最小值;取消斜线表头内的“组合”才能对斜线表头的对象进行设置等注意事项。,实施有效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多,学时数少,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是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课程实施改革是为改变我们原来的教学工作,改变我们的教学状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而教学工作是依靠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
26、中完成的,可以提供很多完成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案或教学模式,但是,无论那种教学方案或是教学模式,或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理念建立后都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学效益如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材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实现教学的最优效益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任何教学目标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在编写的教材中明晰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将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有效性。为此,我们编制的软件充分运用学校机房网络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检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及测试评价,对学生进行及时诊断。,与形成性
27、评价结合的教学过程与考试结合的教学模式,五、几点启示,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完善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管理机制教育部修订文化课大纲的要求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特色增加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五、几点启示,新大纲对“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运用操作活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主体的主动学习动机 在课堂中引入操作性活动和体验活动,加强学生的技能与实践环节教学学生通过体验与探索模拟进入岗位后独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五、几点启示,规范教学秩序,加强教材管理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推进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弹性结构的课程体系设立必修、选修、讲座课程内容文化课设立: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内容教学模式的转变与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的转变与教材改革,教学模式促使教材演化最终决定教学改革成败的是教师机房教学需要教师付出精力和创新,敬请批评指正!谢 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修订小组,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南岳1300612377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5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