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抗菌药物.ppt
《第22章抗菌药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章抗菌药物.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2章 抗菌药物,主要内容基本概念抗菌药物的药动学作用机制和耐药性不良反应合理应用给药方案,第一节 概述,一、抗菌药物的发展历史二、未来挑战三、专用名词,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ve agent)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抗生素(antibiotics)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化疗),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癌细胞致疾病的药物治疗。化疗药物(chemotherapeutic drug):防治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和恶性肿瘤的药物。包括:抗微生物药
2、(antimicrobial drug)抗寄生虫药(antiparasitic drug)抗癌药(anticancer drug),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能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抗生素(antibiotics)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作用的代谢产物。,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药动学,一、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二、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三、细菌药敏试验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最低抑菌浓度(MIC)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指
3、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后,当抗生素低于MIC或被消除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通常以时间(h)表示。评价抗菌药物和确定抗生素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的重要参数。,四、药物浓度的监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药物毒性大,其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者,如氨基糖苷类和万古霉素类;肾功能减退时易发生毒性反应者,如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新生儿使用时易发生严重毒性反应者,如氯霉素;某些特殊部位的感染,确定感染部位是否达到有效药物浓度,或浓度过高有可能导致毒性反应发生,如测定青霉素在脑脊液中的浓度。,第三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耐药性,一、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2.影响胞质膜通透性。3.影响胞
4、质内生命物质的合成影响叶酸代谢;抑制核酸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N-乙酰胞壁酸前体 N-乙酰胞壁酸 消旋酶 合成酶 黏肽合成酶N-乙酰胞壁酸 直链十肽 黏肽 五肽复合物 脂载体 二糖复合物,环丝氨酸,磷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内酰胺类,胞浆内 胞浆膜 细胞膜外,影响胞质膜通透性,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多肽类抗菌药多烯类抗真菌药咪唑类抗真菌药,通过离子吸附作用 与G-菌胞质膜磷脂结合 与真菌胞质膜固醇类物质结合 抑制真菌胞质膜麦角固醇合成,影响叶酸代谢,谷氨酸 食物+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啶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对氨苯甲酸 一碳单位(PABA)核酸合成,磺胺砜类
5、对氨基水杨酸,甲氧苄啶甲氨蝶啶乙胺嘧啶,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 抑制DNA回旋酶 复制受阻 DNA合成 利福平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转录受阻 mRNA,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 影响蛋白质合成全过程四环素类 通过与 30S 核糖体亚基结合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 通过与 50S 核糖体亚基结合 大环内酯类,影响蛋白质合成,二、细菌耐药性(resistance),细菌与抗菌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致使药物疗效降低或无效。分天然耐药和获得耐药。天然耐药性:青霉素对G肠道杆菌无 获得耐药性:金黄
6、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1产生灭活酶(1)水解酶-内酰胺酶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内酰胺环。(2)钝化酶 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抗生素的OH、NH2 上,使之失去抗菌活性,如G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2.细菌细胞壁外膜通透性 细菌细胞膜存在特异通道与非特异通道,当通道的机制通透性耐药。(1)细菌孔道蛋白质组成、数目、功能改变 如G 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2)产生新的蛋白质堵塞孔道 如细菌对四环素耐药。,3.靶位改变 药物与靶位亲和力:如内酰胺类与PBPS结合靶位结构改变 a)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产生PBPS(MRSA);b)链霉素:P10蛋白改变;c)利福平:RNA多聚酶亚基的改变。,4.细菌代谢途
7、径的改变 代谢拮抗物:如对磺胺类耐药的细菌产生大量的PABA。5.主动外排。耐药性产生的原因:(1)滥用(2)局部用(3)剂量不足(4)单独用(5)长期应用,重要致病菌的主要耐药机制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株,因产生-内酰胺酶使青霉素水解失活,但对苯唑西林仍敏感;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细菌产生一种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而与-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降低,对所有-内酰胺类均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敏感;耐受性菌株,因菌株缺乏自溶酶而引起。,细菌耐药性的防治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药要有严格指征;足量用药、疗程要适当;治疗慢性病要联合用药;不要局部用药。2.防止医院
8、中耐药菌的交叉感染。3.加强药政管理。,第三节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毒性反应(一)肾(二)肝(三)血液系统(四)神经精神系统(五)胃肠道(六)其他,二、变态反应 三、二重感染 1.口腔感染 有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鹅口疮。2.白色念珠菌肠炎。3.伪膜性肠炎。4.肺炎。5.败血症。,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严格掌握适应证。2.熟悉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点、适应证和不良反应。3.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及免疫状态而合理用药。,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4.抗菌药物在以下情况应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外科手术后的预防用药;皮肤和黏膜的局部用药;病毒感染和原因不明的发热者;联合使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抗菌 药物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50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