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版).docx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1 .适应(adaptation):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2 .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而致器官和组织缩小的现象,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菱缩。3 .肥大(hypertrophy):指实质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引起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4 .增生(hyperp1.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导致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分裂增加的结果。5 .化生(metap1.
2、asia):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或理化因素的刺激而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是一种异常的增生,可恶变,分为鳞状上皮细胞化生,肠上皮化生和间叶组织化生。6 .损伤(injwy):组织和细胞受到超过代偿能力的有害因素刺激后,细胞及间质的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称为损伤。7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8 .水样变性(hydropicdegeneration):当缺氧,毒性物质损坏线粒体内ATP产生时.,细胞膜上的钠泵功能降低,使细胞膜对电解质的主动运输功
3、能发生障碍,更多的钠钙离子和水进入细胞内,而细胞内钾离子外逸,导致细胞内水分增多,形成细胞肿胀,称为。9 .脂肪变性(fattydegeneration):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少量脂滴,如果这些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则称为脂肪变性。10 .虎斑心(tigroidheart):心肌脂肪变性时,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11 .玻璃样变性(hya1.inedegeneration):指结缔组织,血管壁,细胞内出现均质,红染的毛玻璃样半透明蛋白。在HE染色切片中均
4、质性红染。又称透明变性。12 .马洛里小体(Manorysbody):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内出现的红染的玻璃样物质,称为马洛里小体。13 .黏液样变性(mucoiddegeneration):组织间质出现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称为黏液样变性。14 .黏液性水肿(myxedema):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全身真皮及皮下组织的基质中,有类黏液及水分潴留,称为黏液性水肿。15 .淀粉样变性(amy1.oiddegeneration):细胞外,间质内有淀粉样物质沉着称为淀粉样变性,亦称淀粉样物质沉着症。16 .脂褐素(IiPOfUSein):细胞内自噬溶酶体中不能被溶酶体酶消化的细胞器碎片而形成
5、的黄褐色颗粒,其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的混合体,源自于自由基催化的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17 .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由铁蛋白微粒集结而成的色素颗粒,呈金黄色或棕黄色,具有折光性,是由血红蛋白被巨噬细胞溶酶体分解,转化而形成的。18 .病理性钙化(patho1.ogicca1.cification):在骨和牙齿以外的其他组织内有固体钙盐沉积,则称之为。首先是磷酸钙,其次是碳酸钙19 .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ca1.cification):较常见,是变性、坏死的组织或异物的钙盐沉积,而机体本身并无全身性钙、磷代谢障碍,血钙正常。常见于结核坏死灶,AS斑块,异物
6、沉积后坏死组织中。20 .转移性钙化(I1.IetaStatiCca1.cification):由于全身性的钙、磷代谢障碍,引起机体血钙或血磷升高,导致钙盐在未受损伤的组织内沉积。常见于正常泌酸的部位,如肺泡壁,肾小管的基底膜和胃黏膜上皮。21 .坏死(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不仅代谢停止,功能丧失,而且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属不可逆损伤。22 .细胞死亡(Cendeath):各种损伤严重时,细胞发生不可逆性代谢,结构,功能障碍,导致细胞死亡。23 .凝固性坏死(COagU1.atiVenecrosis):坏死组织因为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
7、干燥结实的凝固体。常见于心肾脾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24 .液化性坏死(IiqUefaCtiVenecrosis):有些组织坏死后被酶分解成液体状态,并可形成坏死囊腔。此时,坏死组织的水解占主导地位。主要发生在含蛋白质少,脂质多,水分多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的组织。25 .干酪样坏死(caseousnecrosis):分解较彻底,1.M下不见轮廓,含有较多脂质,主要见于结合分枝杆菌引起的坏死,是凝固型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坏死组织略带黄色,质软,状似干酪,故称为干酪样坏死。26 .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necrosis):发生在间质、胶原纤维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常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
8、。27 .坏疽(gangrene):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的感染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分干性湿性气性。28 .糜烂(erosion):局限在表皮和黏膜层的浅表坏死性缺损。29 .溃疡(u1.cer):深达皮下和黏膜下的缺损称为溃疡。30 .空洞(cavity):肾、肺等内脏器官坏死组织液化后可经相应管道排出,留下空腔,成为空洞。31 .窦道(sinus):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盲性管道,称为窦道。32 .痿管(fistu1.a):体表与空腔器官之间或空腔器官与空腔器官之间两端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为痿管。33 .机化(organization):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
9、其他异常物质如血栓的过程。34 .包裹(encapsu1.ation):坏死组织范围较大,或坏死组织难以溶解吸收,或不能完全机化,则由周围新生结缔组织加以包围,称为包裹。35 .凋亡(apoptosis):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一般表现为单个细胞的死亡,且不伴有炎症反应,以凋亡小体形成为特点,是依赖能量的细胞内死亡程序活化的细胞自杀。36 .凋亡小体(apoptoticbodies):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萎缩、碎裂,形成的有膜包围的含有核和细胞质碎片的小体。可被吞噬细胞所吞噬。37 .老化(aging):机体发育成熟后,
10、伴随年龄的增长,全身器官的组织结构发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细胞功能逐渐减退并趋向死亡,这一过程称为老化。38 .自噬(autophagy)是指细胞对其细胞内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质,依赖自身溶酶体途径进行降解的现象和过程。39 .嗜酸性小体(acidophi1.icbody)凋亡细胞进一步发展,核浓缩降解消失,胞浆浓缩,强嗜酸性,使整个凋亡细胞变成深红染的圆形小体,称之为。第三章再生与修复1 .修复(repair):组织和细胞损伤后,机体对细胞、组织和器官损伤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2 .再生(regeneration):机体组织细胞损伤后,为修复“耗损”的实质细胞而由损伤周围的同种健康细
11、胞分裂增生加以修复的过程。3 .完全再生: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完全恢复原组织结构和功能称为完全再生。4 .不完全再生:不能完全由原组织再生修复,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不完全再生,也称为纤维性修复。5 .接触抑制(COntaCtinhibition):皮肤划伤时,缺损部周围上皮细胞移动,分裂增生,将划伤面覆盖而相互接触时,细胞停止生长,不至于堆积。这种现象称接触抑制。6 .瘢痕性修复(纤维性修复)由于组织细胞损伤过重或有感染等,不能用完全再生方式进行修复,而以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的肉芽组织,进而变成纤维组织进行修复的过程。7 .肉芽组织(granu1.ationtissue)
12、: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8 .瘢痕组织(scartissue):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9 .瘢痕疙瘩(ke1.oid):瘢痕组织增生过度,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地扩延,称为瘢痕疙瘩。10 .创伤愈合(woundhea1.ing):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包括了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的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修复过程的协同作用。11 .一期愈合(primaryhea1.ing):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其肉芽生成少,愈合时间短,疤痕小,例无感染
13、的手术创口。12 .二期愈合(secondaryhea1.ing):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往往需要清创后才能愈合。其肉芽多,愈合时间长,疤痕大。13 .痂下愈合(hea1.ingunderscar):伤口表面的血液、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干燥后形成硬痂,在痂下进行愈合过程。14 .室壁瘤:如果瘢痕组织中胶原形成不足或承受力大而持久,加之瘢痕缺乏弹性,可造成瘢痕膨出,在腹壁可形成疝,在心壁可形成室壁瘤。15 .机化(OrganiZatiOn)是指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并取代各种失活组织或其他异物的过程,最后肉芽组织成熟,转变为纤维瘢痕组织16 .包裹(enca
14、psu1.ation)是一种不完全的机化,即在失活组织或异物不能完全机化时,在其周围由增生的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包膜,将其与正常组织分隔开。17.不稳定细胞(Iabi1.ece1.1.s):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表皮,呼吸道、消化道粘膜上皮,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18 .稳定细胞(StabIeca1.1.):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在细胞增生周期中处于静止期(Go),但受到损伤刺激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1.),表现出较强再生能力,如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肾小管上皮、间叶细胞、平滑肌细胞。19 .永久性细胞(Permanentce1.1.s):无再生能力或再
15、生力极弱,如神经细胞、横纹肌细胞及心肌细胞。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 .充血(hyperemia):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2 .动脉性充血(arteria1.hyperemia):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指器官或局部组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多。3 .静脉性充血(VenOUShyperemia):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指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淤血。4 .心力衰竭细胞(heartfai1.urece1.1.s):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增厚和纤维组织增生,肺内出现大量巨噬细胞,有些巨噬细胞吞噬漏出的红细胞并将其降解,在胞
16、质内形成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称为心力衰竭细胞。5 .肺褐色硬化(browndurarion):长期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肺质地变硬,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呈棕褐色。6 .槟榔肝(nutmegIiVer):慢性肺淤血时,小叶中央因高度淤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肉眼观,淤血,脂肪变性相间存在,使肝切面出现红黄相间的似槟榔样的条纹,称为槟榔肝。7 .淤血性肝硬化(congestive1.ivercirrhosis):长期眼中的肝淤血,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消失,网状支架塌陷,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可形成淤血性肝硬化。8 .出血(hemorr
17、hage):细胞从血管或心脏逸出,称为出血。9 .水肿(edema):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称为水肿。10 .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流动状态下,由于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血因子被激活而发生的异常凝固。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rombus)oI1.栓塞(embo1.ism):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物质称为栓子(embo1.us)o12 .白色血栓:又称血小板血栓或析出性血栓,多发生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内及动脉内或静脉性
18、血栓的起始,即形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13 .混合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肉眼观,灰白色红褐色交替,粗糙干燥,常黏附于受损血管壁14 .红色血栓:为阻塞性血栓,主要见于静脉,随着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血管腔,使下游局部血流停止,导致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暗红色湿润与血管壁无粘连15 .透明血栓:即微血栓或纤维素性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小血管内,只在显微镜下可见,最常见于DIC16 .梗死:局部组织因血流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一般由动脉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或静脉阻塞引起局部血流停滞导致的缺血缺氧,也可引起梗死。第五章炎症1.炎症(inf1.ammatio
19、n):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目的、以局部血管反应为中心环节和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其本质是机体的保护性和防御性反应。2 .炎症介质(inf1.ammatorymediator):炎症过程中,致炎因子引起局部细胞或体液释放,产生的介导和参与炎症反应过程的化学活性物称为炎症介质。3 .假膜:渗出的纤维蛋白与白细胞和坏死的黏膜组织及病原菌等混杂在黏膜表面,可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覆盖于黏膜上,称为假膜。4 .趋化作用(chemotaxis):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炎症组织内分布的化学刺激物部位作定向移动的过程。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5 .感染性肉芽肿(infec
20、tivegranu1.oma):由生物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肉芽肿性炎。6 .肉芽肿性炎(granu1.omatousinf1.ammation):炎症局部出现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并形成界限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称为肉芽肿性炎。7 .白细胞渗出:血液中的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的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渗出的白细胞则称为炎细胞,炎细胞在血管外组织出现的现象,称为炎细胞浸润8 .白细胞黏着(adhesion):通过细胞黏着分子与特异性受体结合的作用,附壁的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形成两者间的牢固的黏着,称之为白细胞黏着。9 .白细胞游出(emigration):白细胞黏着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后
21、,伸出伪足插入内皮细胞间隙,以阿米巴样运动方式穿出到血管外,称白细胞游出。10 .假膜性炎(pseudomembranousinf1.ammation):纤维素性炎中,白喉、细菌性痢疾渗出的纤维蛋白与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组织及病原菌等混杂在粘膜表面可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假膜),覆盖于粘膜上,故称假膜性炎。I1.绒毛心:心包膜发生纤维素性炎时,其心包腔出现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心脏的搏动使心包的腔、壁两层渗出的纤维蛋白呈绒毛状,形成绒毛心。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多见于风湿性外膜炎。12 .炎性息肉(inf1.ammatorypo1.yp):在慢性炎症刺激下,局部黏膜上皮、腺体和间质增生向黏膜表面突起形成的
22、炎性肿块。13 .炎性假瘤(inf1.ammatorypseudotumor):慢性炎症增生时形成境界较清楚的肿瘤样肿块,常发生于眼眶和肺。14 .变质(a1.teration):炎症局部的组织和细胞所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包括实质细胞的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间质的黏液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同时伴有代谢改变(局部组织酸中毒、局部渗透压、炎症介质释放)15 .渗出(exudation):炎症局部组织内的血液成分(液体、蛋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或黏膜表面的过程。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渗出性病变是炎症的重要标志。16 .增生(pro1.iferation
23、):在致炎因子坏死组织的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子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增殖,细胞数目增多。(主要是慢性炎症时的病变,常以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为主)17 .炎性水肿(edema):炎性渗出液在组织间隙内的堆积,使含水量增加引起的局部肿胀。18 .炎性积液(hydrops):炎症时渗出液潴留在浆膜腔(心包腔、腹膜腔、浆膜腔)19 .急性炎症(acuteinf1.ammation):机体接收刺激后的快速反应,持续时间短,常常仅数天或数周,是以液体或蛋白质成分渗出为主,或中性粒细胞渗出、浸润为特征的炎症过程,即是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的炎症。临床表现典型,如急性阑尾炎20 .慢性炎症(chronicinf1
24、.ammation)慢性炎症时,局部病变多以增生为主,变质渗出轻,炎细胞已浸润,多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为主,可分为非特异性和肉芽肿性两大类。21 .白细胞边集(margination):由于血液减慢和液体渗出的变化,白细胞离开中心部到达血管边缘部。22 .脓液(pus):炎症局部大量中性粒细胞坏死、崩解,其释放溶酶体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称为化脓。所形成的浑浊液状物称为脓液。23 .溃疡(u1.cer):皮肤或黏膜的化脓性炎,由于局部皮肤或黏膜坏死、崩解脱落,可形成局部组织缺损,称溃疡。24 .窦道(sinus):深部脓肿向体表或自然管道穿破一在组织内形成一个有盲端的管道。25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学 名词解释 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4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