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之的用法.ppt
《初中文言虚词之的用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虚词之的用法.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虚词的用法,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十八个文言虚词,“之”字用法判断,(一)动词,到去。(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三)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2指示代词,这,此,例句:1、(陈涉)辍耕之垄上。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吾欲之南海,则何如?,
2、一、“之”字作动词,翻译为“到去”或“往”、“到”格式:人名或人称代词(有时省略)+之+地名或表示地方的名词:,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4.邻之厚,君之薄也。,二、作助词(一)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格式:主语(名词/代词)+之+谓语(动词/形容词),做好这类题的方法是,删除法,把这个“之”字去掉,再读几遍,你就会发现,句意前后没有任何变化。这时就可断定这个“之”字在句中起到这个作用。,1、于厅事之东北角 2、是寡人之过也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魏,多变之国也,(二)结构助词“的”格式:名词(或形容词)+之+名词。,1.怅恨久之2.顷之
3、,烟炎张天3.久之,闻左公被炮烙,(三)起凑足音节作用。无实义,可不译。(1)一般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表示时间持续的状态。,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2、烛之武言曰,(2)用在人名之间。无实义,可不译。,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四)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可不译。格式:“中心词(名词)+之+定语+者”(“者”有时省略),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孔子云:“何陋之有?”3.宋何罪之有?,(五)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可不译。格式:宾语(名词)+之+谓语(动
4、词)。,1.具答之 2.又数刀毙之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三、代词:(一)作第三人称代词,一般用在动词后作宾语。这时,所指代的对象大都出现在上下文中。可译为“我、他(它)、他(它)们”等,或将所代的对象直接译出。有时也可不译。格式:动词+之,渔为甚异之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二)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四、较特殊的情况:“之”与前面的动词在结构上看是动宾关系,从语义上看,则宾语“之”无所指,这时可视为补充音节的语气词,或者如古人所说的衬字。如: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真题回顾,1.(2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文言 虚词 用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4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