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ppt
《第15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五章 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目的与要求,掌握:麻醉期间病人循环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监测、ASA的基本监测标准熟悉:心功能监测、血红蛋白监测、麻醉深度监测了解: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现代临床麻醉安全性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监测技术的进步近1020年来各种有创血管压力监测和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等的广泛应用,对麻醉安全性的提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此选择适当的麻醉监测方法是保障麻醉安全性的重要前提之一,监测方法主要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类无创监测一般不增加病人的创伤和痛苦,但临床应用往往有其局限性有创监测在大部分情况下较为精确可靠,但都增加了病人的创伤和痛苦,有时还可产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有一定的危险
2、性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要确定适当的监测项目,切忌盲目滥用,一、循环监测,1、脉搏监测 2、间接动脉压监测 过去最常用汞柱式血压计和听诊器测量现一般都采用自动电子血压计进行动脉压力监测,3、直接动脉压监测方法:通过穿刺将导管直接置入周围动脉内,连接换能器,可测得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优点:此法测得的结果理论上较间接法准确,且可连续监测。特别适合于心血管手术、控制性降压以及动脉压剧烈波动等手术中的监测,穿刺部位: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或颞浅动脉等并发症:血栓形成与动脉栓塞,严重时可造成穿刺点远端缺血、坏死,应常规做Allen试验 动脉空气栓塞 渗血、出血和血肿 局部
3、或全身感染等,电子测压系统,注意事项:直接动脉压监测虽较准确,但临床上仍有许多因素影响其可靠性零点的校正置管的位置是否合适测压系统的谐频率和阻尼系数管道内是否有气泡或血块等末梢灌注太差时仍可使监测的准确性下降,4、中心静脉压监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意义:CVP是指上腔或下腔静脉即将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或右心房压力。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其压力的高低与血容量、静脉张力和右心功能有关。但不能反映左心功能,置管部位: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等常见并发症:气胸或血胸、出血或血肿、气栓、血栓形成和栓塞、血管和心脏穿孔、心律失常、感染等,颈内静脉穿刺途径,
4、颈内静脉中间径路解剖图,测量中心静脉装置,5、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d pressure,PCWP)方法:将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经颈内静脉置入右心房后,在导管尖端套囊内注气,使导管随血流缓慢“漂浮”前进,经过右心室、肺动脉,直到嵌入肺动脉小的分支,此时测得的压力即为PCWP,又称PAWP。不测压时将套囊内的气体放出,测压时再次充气,以防止造成阻塞远端的肺梗塞,意义:在患者无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变时,PCWP可较准确地反映左心室前负荷,同时可监测CVP和肺动脉压(PAP)选择不同种类的漂浮导管,还可以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5 麻醉 手术 期间 病人 监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49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