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功能高分子.ppt
《第十章功能高分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功能高分子.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功能高分子,功能高分子:具有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能的高分子,如吸附性能、反应性能、光性能、电性能、磁性能等。10.1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 吸附是指液体或气体中的某些分子通过各种亲和作用结合于固体材料上。应用:利用吸附的选择性,可实现复杂物质体系的分离与各种成分的富集与纯化;通过专一型吸附可实现对复杂体系中某种物质的检测。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对某些特定离子或分子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的高分子。,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分类:按其吸附机理可分为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和亲和吸附高分子三大类;按其形态可分为无定形、珠状、纤维状;按其孔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微孔型(凝胶型)、中孔型、大孔型、特大孔型等。,10.1.
2、1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骨架结构的合成 为了保证吸附树脂在使用时不被溶解,其骨架结构通常需有一定程度的交联,常常是由单乙烯基单体和多乙烯基交联单体共聚而成的交联结构,可以有无定形、珠状和纤维状三种基本形态,其中珠状材料应用最为广泛。,成珠技术:悬浮聚合 501500m 沉淀聚合 微米级 乳液聚合 0.050.7m 其中以悬浮聚合的应用最为广泛。,悬浮聚合所得的交联聚合物小球为凝胶型,凝胶型交联小球在干态时孔隙非常小,只有在添加良溶剂后才会重构一定的孔隙。因此,凝胶型交联小球常常必须在良溶剂中使用。如果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加入致孔剂,则可得到大孔型交联小球,其多孔结构是永久的,在气相和不良溶剂中也可使
3、用,并且大孔型交联小球比凝胶型交联小球吸附能力更强,在进行化学改性时,更容易获得高的功能基引入率。,致孔技术:惰性稀释剂致孔 线形高分子致孔,10.1.2 化学吸附功能高分子(1)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通过离子键与各种阳离子或阴离子产生吸附作用,对相应的离子进行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最具代表性的是聚苯乙烯磺酸树脂 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最具代表性的是聚(甲基)丙烯酸型 的离子交换树脂 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常用的是对聚苯乙烯交联小球先后经 氯甲基化和季铵化改性后得到 弱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其离子交换功能团为伯胺基、仲胺基 或叔胺基,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 用于
4、清除离子:如阳离子交换树脂用于清除水溶液中的阳离子,阴离子交换树脂用于清除水溶液中的阴离子,将阳离子交换树脂与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别装柱串联使用或混合装柱,可消除水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用于制备去离子水、废水处理等。用于离子交换:利用其离子交换的可逆性,用于离子交换反应,最成功的应用是离子交换色谱,可以用来分离由多种离子组成的混合物。用于酸、碱催化反应:如质子型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作为非常有效的高分子酸催化剂,氢氧根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则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高分子碱性催化剂。,(2)高分子螯合树脂 高分子螯合树脂的特征是在高分子骨架上连接有对金属离子具有配位功能的螯合基团,通过选择性螯合作用而实现对各种金属离
5、子的浓缩和富集,可广泛地应用于分析检测、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如-二酮螯合树脂,可以由甲基丙烯酰丙酮的聚合反应而得,也可由聚乙烯醇与乙烯酮等反应而得:,冠醚类螯合树脂中的冠醚结构可以在主链上,也可在侧基上,其中以侧链形式较多,如:,10.1.3 物理吸附功能高分子 物理吸附功能高分子主要是一些非离子吸附树脂,根据其极性大小可分为非极性、中极性和强极性三类。,非极性吸附树脂主要是交联聚苯乙烯大孔树脂,可通过范德华力吸附具有一定疏水性的物质,可用于水溶液或空气中有机成分的吸附和富集。中极性吸附树脂主要是交联聚丙烯酸酯类及其与苯乙烯的共聚物。其吸附作用除范德华力外,氢键也起一定的作用,与被吸
6、附物质中的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能从水溶液中吸附疏水性物质,也能从有机溶液中吸附亲水性物质。聚丙烯酸酯类吸附树脂通过化学改性引入强极性基团成为强极性吸附树脂,如利用水解反应释放出强极性的羧基,其吸附作用主要通过氢键和偶极作用进行。强极性吸附树脂主要用于在非极性溶液中吸附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对被吸附化合物的吸附能力正好与非极性吸附树脂相反,即被吸附化合物的极性越弱,吸附能力越弱。,10.2 高分子试剂与高分子催化剂10.2.1概述 将具有反应活性或催化活性的功能基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入高分子骨架就可得到高分子试剂或高分子催化剂。活性功能基的引入可有三种基本方法:含功能基单体的聚合 对聚
7、合物载体进行功能化改性 前两种方法的结合,即通过含功能基单体的聚合引入某种功能基,再通过化学改性将之转化为另一种功能基。10.2.2 高分子试剂与高分子催化剂的优越性,(1)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高分子骨架的引入对功能基及催化剂分子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可大大提高其稳定性;其次高分子化后可大大减小试剂的挥发性,提高安全性;(2)易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可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3)化学反应的选择性更高,利用高分子载体的空间立体效应,可实现立体选择合成及分离;(4)后处理较简单,在反应完成后可方便地借助固-液分离方法将高分子试剂或高分子催化剂与反应体系中其他组分相互分离,(5)可使用过量试剂
8、使反应完全,同时不会使后处理变复杂;(6)可应用于组合化学合成,实现化学反应的自动化,特别是在多肽、多核苷酸、多糖等的自动化合成工艺上具有重要意义。10.2.3 高分子试剂,高分子氧化还原试剂,高分子氧化剂,高分子还原剂,高分子卤化试剂,高分子亲核取代试剂,10.2.4 高分子催化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高分子负载Lewis酸和超强酸,高分子相转移催化剂,10.3 高分子分离功能膜 当膜处在某两相之间时,由于膜两侧存在的压力差、浓度差以及电位差等,驱使液态或气态的分子或离子等可从膜的一侧渗透到另一侧。在渗透过程中,由于分子或离子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所荷电荷等不同,其渗透速率也不同,即膜对渗
9、透物具有选择性,因此可利用膜的这种渗透选择性来分离不同的化合物,具有这种分离功能的高分子膜称高分子分离功能膜。,渗透物在膜中的渗透速率称为膜的渗透性,不同渗透物在膜中的渗透速率不同称为膜的渗透选择性,是分离膜分离功能的基础。10.3.1 高分子分离功能膜分类 按被分离物质的不同:可分为气体分离膜、液体分离膜、固体分离膜、离子分离膜和微生物分离膜等。按膜的孔径或被分离物的体积大小:5000nm以上,微粒过滤膜 1005000nm,微滤膜,可用于分离血细胞、乳胶等 2100nm,超滤膜,可用于分离白蛋白、胃蛋白酶等 10,纳滤膜,可用于分离二价盐、游离酸和糖等,反渗透膜(超细滤膜),可在分子水平上
10、分离NaCl等。,按膜的结构主要分为:致密膜:一种刚性、紧密无孔的膜,可以由聚合物熔融挤出成膜或由聚合物溶液浇铸成膜。多孔膜:多孔膜是一种刚性膜,其中含有无规分布且相互连接的多孔结构。可由烧结法、拉伸法、径迹蚀刻 等方法获得。,10.3.2 高分子分离膜的分离机理 高分子分离膜主要有三种基本的分离机理:(1)筛分效应分离机理 多孔膜的分离机理是筛分机理,即在膜渗透过程中,只有体积小于膜孔的分子能够由膜孔通过,并且体积较小的渗透物比体积较大的渗透物渗透速率更快。,(2)溶解扩散效应分离机理 溶解-扩散机理:首先,渗透分子溶解在膜的表面,然后扩散穿过分离膜,出现在膜的另一面。其中溶解性取决于膜与渗
11、透物的亲和性;而扩散性则取决于膜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分子链运动。致密膜的一个重要性能是如果被分离物在膜中的溶解性差别显著时,即使其分子大小相近也能有效地分离。(3)电化学效应分离机理 在微孔分离膜上接枝离子基团便可得到离子交换分离膜,离子交换分离膜的分离机理除筛分效应外,主要是电化学效应分离机理:吸附分离膜上固定离子基团的反离子,而排斥固定离子基团的同离子。,10.3.3 膜分离技术(1)透析 透析是最早建立的膜分离技术之一,其原理是溶质在浓度差的驱动下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分离膜渗透到浓度低的另一侧,通过下游侧的溶液流动完成分离过程。(2)电渗析 电渗析是指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通过离子选择性分离
12、膜分别向与之对应的电极迁移,使不同离子相互分离的过程。(3)全蒸发 全蒸发的基本原理是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放于膜的一侧,其中高挥发性的有机溶剂以蒸汽的形式渗透分离膜,在膜的另一侧收集。其驱动力是渗透物蒸发所引起的蒸汽压差。,(4)微滤、超滤、纳滤和超细滤 微滤、超滤、纳滤和超细滤是以压力差为驱动力,促使被分离物从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利用筛分原理除去溶液中悬浮的微粒或溶解的溶质为目的的连续膜分离过程。微滤可用于清除溶液中的微生物以及其他悬浮微粒(0.1-10um)。重要应用:除菌(饮用水处理等)、果汁澄清、溶液澄清、气体净化等。超滤常用于清除液体中的胶体级微粒以及大分子溶质(2-100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功能 高分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4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