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国际预应力施工方案.doc
《XX国际预应力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国际预应力施工方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财源国际中心-东塔楼工程预应力施方案吉林省预应力工程有限公司 2006年9月27日1、编制依据42、工程概况43、施工部署43.1施工组织43.2施工安排64、施工准备64。1材料准备64.2施工机械准备74。3钢绞线下料74。4固定端埋入锚具的制作84。5相关施工材料规格及执行标准85、施工方法95。1有粘结预应力钢筋施工方法95.2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施工方法166、难点的技术控制措施206。1变角张拉工艺207、预应力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17。1材料要求217。2张拉机具要求228、质量控制措施228。1施工管理规定228.2预应力张拉控制238。3灌浆控制248.4冬季灌浆技术措施24
2、8。5锚固区的防火及防腐要求268。6 各种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位置冲突时的处理措施269、预应力梁、板施工记录资料准备2610、预应力施工与其它工种的配合2711、施工进度计划控制2712、环保措施2713、安全措施2814、深化设计图30 1、编制依据序号内 容1预应力设计说明及相应施工图纸2无粘结混凝土结构规程(GJ92-2004)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GJ85/J2192002)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GJ140/ J3012004)6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4)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北京
3、财源国际中心东塔楼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在五至十九层部分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板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板为单相板最大跨度为11.25米,预应力筋采用直径为15.24mm无粘结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tk1860N/mm2;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tk1860N/mm2;锚具采用DZM154、DZM155、DZM15-9、DZM15-1、DZM151P锚具.3、施工部署3。1施工组织3.1.1人员组织: 根据主体结构施工计划,由材料供应部门协同工程技术部门完成预应力筋施工前的材料供应、技术指导及工期安排.由施工方具体负责预应力钢筋的下料制作、搬运、铺设直至交工验收。预应力筋
4、在现场加工制作。工人要求有预应力施工经验,每个班组由班长负责,每个班长配备卷尺,工人经专门培训可以上岗.3.1。1。1相关人员组成职责项目施工管理成员组成姓 名职 务职 称李中学总指挥(项目经理)工程师冯成吉预应力技术员工程师郭长仁预应力施工员工程师孙大治预应力质检员工程师李福春预应力安全员工程师孙学彦预应力材料员胥东辉预应力班长刘 柱张拉班班长崔连东布筋班班长3.1。1。2相关人员职责项目经理及总指挥:负责施工的总体协调。技术员:负责施工技术指导及相关材料的报验。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的管理质检员:负责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安全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及安全隐患的清除。材料员:负责材料的管
5、理和材料的供应。3.1。1。2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 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施工班组3。2施工安排预应力施工跟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 4、施工准备4。1材料准备4.1。1检验:材料进场要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厂方试验报告单。并且质量证明书必须随材料一同到场,钢绞线以60吨为一批,不足60吨也要按一个批次取样验收,并且100现场取样。4.1.1。1外观检查:钢绞线表面,每盘钢绞线均有标识,钢绞线表面不得有裂纹、接疤、死弯和锈蚀现象。4.1。1。2力学性能试验:对进场钢绞线按国家标准的规定取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放可使用.4。1.2材料堆放4。1.2。1由材料部门合理、有计划的组织钢绞线、波纹管进场
6、,按指定的区域和场地卸料。进场材料堆放指定位置,准备好垫木,按规格分类堆放.4.1。2。2核对进货单,检查材料规格、数量、尺寸是否与之相符,并保证出厂合格证随车到达现场。4。1。2.3同规格材料分批进场,做到分批堆放,避免使后进材料压住先进材料。4。1.2。4做到挂牌标识,未做标识的材料不得随便乱用。4。1。2。5钢绞线、波纹管、锚具检验合格后分规格、种类码放整齐,并准备防雨布。4。2施工机械准备由项目部派专人负责,保证机械的正常使用及精确度的调整。名 称单 位数 量YDC1500N200千斤顶套2YCN23型前置内卡式千斤顶套6YCN25型前置内卡式千斤顶套6挤 压 泵台4挤 压 机台4角
7、磨 机台5切 割 机台3压力传感器台1电 钻台5张 拉 泵台4变 角 器套6灌浆泵台24.3钢绞线下料4.3。1下料场地应平整无积水,长度应满足最长束下料的要求.4.3。2预应力筋下料后应及时穿入孔道以免生锈,下料时如发现钢绞线表面有机械损伤随时剔除。4.3。3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一端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为:孔道的实际长度+张拉工作长度+固定端长度。张拉端长度为600mm。4.3。4钢绞线下料长度应准确,否则浪费了材料还会引起张拉不便。4。3.5编制每层的钢绞线下料统计表并在现场抽查孔道实际长度进行校核。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和每层下料根数在每层施工前给出。4。3.6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或毛刺等现象,长
8、度要求准确。4.3.7钢绞线要用砂轮切割机切断,严禁用电弧焊熔断。4。4固定端埋入锚具的制作预应力筋的固定端采用挤压锚:挤压设备采用JY-45型挤压机。承压板:采用预应力专用承压板。将制作后的预应力筋,穿入承压钢板,套上弹簧衬圈和挤压锚环,逐根挤压,完成预应力筋固定端的组装(见下图).4.5相关施工材料规格及执行标准4.5.1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15.24强度级别fptk=1860Mpa低松弛预应力筋标准:GB/T52232004及GB/T5224-20044。5。2锚具体系张拉端锚具型号:DZM15-1 DZM154、DZM155、 DZM15-9固定端锚具型号:DZM15-1P锚具标准:类
9、锚具GB/T14370-20004。5。3金属波纹管金属波纹管规格:标准型螺旋管55、90。5、施工方法5.1有粘结预应力钢筋施工方法5.1.1有粘结预应力钢筋工艺流程 安装底模 安装钢筋骨架埋管制孔预应力筋制作 穿 筋 浇筑混凝土 制混凝土试块 混凝土养护 张拉机具标定 张拉预应力筋 压混凝土试块 灌浆机具准备 孔道灌浆 制作水泥浆试块 切筋、防腐、封锚 压水泥浆试块5。1。2模板的安装与拆除5。1.2.1预应力梁的支架应能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并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最大荷载一般出现在预应力筋张拉前,包括:梁自重、楼面板自重、施工荷载等荷载,梁、板支架间距应由计算确
10、定,以确保预应力梁施工的安全。5.1.2。2楼板模板、预应力梁侧模板和次梁模板应在预应力筋张拉前拆除,预应力梁底模和支架应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结束,由预应力施工队伍正式通知土建单位方可拆模。5.1。3钢筋绑扎5.1。3。1框架梁应先绑扎非预应力钢筋及箍筋,吊筋应尽量置于两波纹管间隙间,S型拉筋待预应力筋安装完毕后再进行绑扎。5.1.3。2应保证预应力孔道(波纹管)坐标位置的正确,若有矛盾时,应在规范允许或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调整普通钢筋的位置,必要时与设计人员协商后确定。5。1.3。3在绑扎柱筋时应考虑波纹管能顺利通过和锚固端扩大喇叭口的安装钢筋交叉问题,施工时可会同有关人员商讨处理,必要时应与
11、设计人员协商后确定。5。1。3。4在绑扎楼面钢筋、安装管线时,不得移动波纹管的位置,不得压瘪波纹管。5.1。3。5钢筋工程施工结束时应全面检查波纹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1。3。6在张拉端部和梁面的穴口处,为保证端部有足够的承载力,适当增加端部构造钢筋,设置钢筋网片或螺旋筋。5。1.4波纹管的铺设5。1。4.1金属波纹管搬运与堆放金属波纹管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抛甩或在地上拖拉,吊装时不得以一根绳索在空中拦腰捆扎起吊。金属波纹管在室外保管时间不宜过长,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露和各种腐蚀性气体的影响。金属波纹管在仓库内长期保管时,仓库应干燥、防潮、通风、无腐蚀气体和介质。
12、5。1.4。2孔道直径及孔道布置孔道的直径应比预应力束外径大5-10mm,且孔道面积应大于预应力筋面积的两倍。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选用双波纹标准型金属波纹管。55、90。预应力筋孔道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波纹管直径,上下孔道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0d孔道至构件边缘的净距不应小于40mm。5。1.4。3波纹管按设计位置安装固定,其过程如下:在箍筋上按孔道坐标位置绑扎钢筋马镫铺设和固定波纹管5。1。4.4波纹管安装中特别注意预应力筋曲线的最高点、最低点及反弯点。5。1。4。5绑扎固定托架前,用垫块垫实箍筋,检查框架梁普通钢筋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绑扎固定托架。根据设计要求预应力筋的曲线坐标(矢高图
13、)在箍筋上画出波纹管(以管底为准)曲线位置,然后在箍筋上绑扎波纹管固定托架,托架为10钢筋.5。1。4。6铺设固定波纹管波纹管铺设时,应避免反复弯曲,以防管壁开裂.波纹管就位后,用铁丝将波纹管与托架固定扎牢,或用6倒U形筋点焊在托筋上卡住孔道,以防浇注混凝土时波纹管上浮。5。1。4.7波纹管的连接本工程采用的接头管分别为55、95,接管长为250-300mm,两端应均匀旋入,并应用胶带封裹接缝切实保证垫板处不致漏浆.见下图5.1.4.8波纹管位置的垂直偏差一般不宜大于10mm,水平偏差在1000mm范围内也不宜大于20mm。从梁上整体看,波纹管在梁内应平坦顺直,从梁侧看,波纹管曲线应平滑连续。
14、5。1。5灌浆孔、排气孔、泌水孔的做法和设置:5.1.5.1预应力筋孔道的灌浆孔宜设在锚垫板上,且在构件两端及跨中应设置灌浆孔或排气孔,灌浆孔间距不大于20m,灌浆孔用于进水泥浆,其孔径一般不宜小于16mm,排气孔是为了保证孔道内气流通畅,不形成封闭死角,保证水泥浆充满孔道,在施工中可将灌浆孔与排气孔统一都作成灌浆孔,灌浆孔(或排气孔)在跨内高点处应设在孔道上侧方,在跨内低点处应设在下侧方。5.1.5.2泌水管设在每跨曲线孔道的最高点处,开口向上,露出梁面的高度一般不小于300mm,泌水管用于排除孔道灌浆后水泥浆的泌水,并可二次补充水泥浆.泌水管可与灌浆孔统一留用.5.1.5.3灌浆孔的做法是
15、在波纹管上开口,用带嘴的塑料弧形压板与海绵垫片覆盖并用铁丝扎牢,再接增强(外径20mm,内径16mm),为保证留孔质量,波纹管上可先不打孔,在外接塑料管内插一根12的光面钢筋露出外侧,待孔道灌浆前再用钢筋打穿波纹管,拔出钢筋。或先打孔后外接塑料管用胶带密封好,防止混凝土进入管内。5。1.5.4长度较长梁(指单跨超过15米),除端部设灌浆口外,在中间处设灌浆孔,泌水口设置在梁端头和梁中间部位,对单跨梁灌浆口、泌水口设置在梁两端。5.1.6铸铁锚垫板的安装:5.1.6。1铸铁锚垫板为承压垫板与喇叭口铸为一体,加螺旋筋,其与梁钢筋焊接固定.5.1.6.2预应力梁端部铸铁喇叭口应安放平整、牢固,其预埋
16、孔的中心应与孔道中心线同心,端面与孔道中心线垂直,张拉端的锚具凸出梁端,具体做法见附图。5.1。7预应力筋编束和穿束5。1.7。1预应力筋编束用20号铁丝绑扎,间距11.5m,编数时应先将钢绞线理顺,并尽量使各根钢绞线松紧一致。5.1。7。2钢绞线束待波纹管固定并检查合格后穿入,采用人工穿束.5。1。7.3穿束前应核对框架梁的预应力配筋,不得穿错。5.1。7.4张拉端钢绞线应平齐并满足张拉所需的工作长度.5.1.8浇筑混凝土5.1.8。1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波纹管和锚垫板的位置是否正确、接头处是否牢固,检查合格后方准进入下一道程序,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经复查合格,才能浇筑混凝土。5。1.8.2
17、混凝土入模时,应避免波纹管受到过大的冲击,以防波纹管移位和压瘪。5。1。8.3混凝土应分层振捣,注意振捣密实,尤其是梁的端部及钢筋密集处更应加倍注意.必要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石子粒径或采取其它合理的措施解决.5。1。8.4振动器绝对不能直接振击波纹管,以防止振瘪波纹管,引起局部波纹管漏浆影响预应力筋张拉和孔道灌浆。5.1.8。5及时制作混凝土试块,并按施工规范要求留设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以确定张拉时间。5.1。8。6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检查和清理孔道、锚垫板及灌浆孔。5。1.9预应力张拉5.1.9。1张拉准备根据图纸中的设计,本工程预应力筋采用一端张拉方式.5.1。9.2张拉顺序预应力梁
18、的张拉顺序,采取对称张拉,先下后上,先内后外的原则。5。1.9。3张拉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标定。5。1.9.4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先清理锚垫板端面和喇叭口内的杂物,且应检查并保证安装锚垫板后的混凝土密实,同时应清理预应力筋表面浮锈和渣土。安装锚具时工作锚对中,夹片均匀打紧并外露一致;千斤顶上的工具锚的孔位与工作锚的孔位排列一致,防止在千斤顶穿心孔内打叉。5.1.9.5.张拉时间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100方可进行张拉,正式张拉前应对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进行试压,强度达到要求后,由总包单位发放张拉通知单后,方准张拉.5.1。9。6张拉步骤5。1.9.6.1张拉进行双控,以控制拉力为主,控制伸长
19、值为辅,张拉力误差5设计控制拉力之间.实测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相对允许偏差为6%+6%,当超出此范围时,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5.1.9.6。2预应力筋张拉采用超张拉,即加荷方式01.03con(锚固).每根预应力筋张拉应力为con=0。7fptk=1302N/mm2,每束预应力筋张拉力为N=conAs,其中As为每束预应力筋的截面积。填写张拉记录:每张拉一束钢绞线,必须如实填写预应力张拉记录表,作为原始资料保管。张拉伸长值计算公式 : L=FPL/AsEs,5。1.10孔道灌浆5.1.10。1灌浆准备:灌浆前应先优化配合比设计,确定合理的外加剂及灌浆材料配合比。灌浆前应全面检查构件孔道
20、及灌浆孔、排气孔、泌水孔是否通畅。根据灌浆高度、长度、形态选用适宜的灌浆设备,灌浆前应检查配套设备、及阀门的可靠性,注入泵体的水泥浆应筛滤,滤网孔径不大于5mm,输浆管连接的出浆孔不小于10mm。5。1.10。2制浆要求灌浆水泥应用强度等级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不大于0.45,拌制后3h泌水率不宜大于2,且不应大于3,泌水应在24h内全部被浆体吸收,流动度为1318cm,灌浆水泥采用机械拌搅,确保灌浆材料的搅拌均匀。运输时间和间歇过长产生沉淀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5。1。10。3灌浆时间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及时灌浆,一般待施工区段预应力筋全部张拉完毕后一次进行灌浆。5。1。10.
21、4灌浆工艺:灌浆顺序宜先灌下孔道,后灌上层孔道。灌浆应慢慢进行,从曲线孔道中在最高点所设的灌浆孔均匀地一次灌满孔道,灌浆不得中断,并应排气通顺待两端锚具出气孔处冒出浓浆后方可封闭泌水孔(排气孔),在灌满孔道封闭排气后,宜加压至0.50.7Mpa,稍后封闭灌浆孔。灌浆后应及时检查泌水情况,并及时进行二次灌浆一般在一次灌浆30-45min后进行,采用人工重力补浆法进行补浆。当发生孔道阻塞串孔或中断灌浆时,应及时冲洗孔道,采取重新灌浆。灌浆时应及时制作水泥浆试块。灌浆应填写施工记录,标明灌浆日期、水泥品种等级、配合比、构件编号和灌浆情况.5.1.11锚具封闭保护灌浆后端部应尽早对端部预应力筋和锚具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国际 预应力 施工 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4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