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单向拉伸和双向粘性压力没胀形试验测定五种超高强度钢板的流动应力.doc
《用单向拉伸和双向粘性压力没胀形试验测定五种超高强度钢板的流动应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单向拉伸和双向粘性压力没胀形试验测定五种超高强度钢板的流动应力.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附件 附件C:译文指导教师评定成绩(五级制):指导教师签字:附件C:译文 用单向拉伸和双向粘性压力胀形试验(VPB)测定五种超高强度钢板的流动应力A. Nasser, A. Yadav, P. Pathak and T. Altan(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俄亥俄州立大学净成形(ERC/NSM)工程研究中心)摘 要 在室温下,对五种超高强钢板材分别进行单向拉伸和双向粘性压力胀形试验,绘制流动应力曲线以进行比较。在拉伸试验中还测定了应变比值(R值),并用它来修正各向异性板材的双向流动应力曲线。为了获得流动应力曲线,在VPB试验中,把压力与对应凸圆高度的原始数据一直推算到
2、了材料破裂时的爆炸压力。这项实验结果显示,在双向应力状态下,可以获得更高应变值下的流动应力的数据;同时可以看出,处于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材料,其变形行为也不同。这两个结论以及在实际冲压中几乎都是双向应力状态的事实表明,胀形试验更适合用于获得超高强度刚板材的流动应力,并可把此流动应力输入有限元模拟模型。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板 单向拉伸试验 双向胀形试验 流动应力 成形性能 双相钢 塑性诱发相变钢(TRIP)1 引言该研究关注两种类型的钢:双相钢(DP)和塑性诱发相变钢(TRIP)。DP钢的微观组织由铁素体和马氏体混合而成;而TRIP的微观组织是以铁素体为基体,另外夹杂着马氏体和(或)贝氏体,还有多余5
3、%的残余奥氏体。与传统高强钢(HSS)相比,超高强度钢(AHSS)越来越高的成形性是一个主要的优点,例如,双相钢有很高的初始应变硬化和很低的屈强比,这说明与传统高速钢(HSS)相比,双相钢有相对较高的延展性。该结论由ASTM(2007)和ASTM(2006)提出,ASTM(2007)讨论了获得拉伸应变硬化成分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2006)说明了用于测量板金属塑性应变率的试验方法。不过,与普通拉伸钢相比,超高强度钢(AHSS)的延展性相对较低。在冲压工艺或模具设计中,进行有限元模拟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有限元模型的一个关键性输入就是所用板材的机械性能(即流动应力曲线)。通常,流动应力曲线是通
4、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的,虽然这种方法正确且方便,但是存在两个很大的局限。第一,在这个试验中获得的应变值通常比实际冲压工艺中观察到的要小。因此,在拉伸试验中获得的数据通常要经过推算才能用于有限元模拟。第二,实际冲压中的应力状态通常是双向的,这就产生了在单向加载条件下获得的流动应力数据是否合适的问题。基于这些考虑,为了得到输入有限元模型的流动应力,在净成形(ERC/NSM)工程研究中心广泛使用了双向胀形试验。ERC/NSM进行的胀形试验使用粘性物质作为加压介质。因此,称之为“粘性压力胀形(VPB)”试验。这个试验最初是由Gutscher and Altan (2004)开发的,然后Palaniswa
5、my and Altan (2007)对包括各向异性材料在内的材料做了进一步的研究。2 VPB实验背景图1是VPB试验中所用的模具图。上模与滑块连接,砧座为下模提供所需要的锁模力。下模上的冲头安装在压机的工作台上,因此,它是固定的。开始时,模具是打开的,粘性介质充满冲头顶部的区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板材的纯拉伸条件,当模具闭合时,用锁扣把板料完全夹紧在上下模之间,防止任何其他物质进入图. 1(a)。锁模力的大小取决于试验所用的材料及其厚度。然后,滑块和上模以及压边圈一起向下运动。粘性介质由固定下模施压,使板材胀形进入上模。由于模具是轴对称的,所以板材是在稳定的双向应力下胀形。在实验过程
6、中,不断地,用分压计测量凸圆高度,用压力传感器测量胀形压力,图2详细的展示了VPB试验模具的几何特征。文章中用到的所有符号都总结在文章末尾给出的专业术语中。图1.粘性压力胀形试验装置图2.粘性压力胀形试验的几何特征3 确定流动应力曲线的逆分析方法3.1各向同性材料用于测定板材流动应力的方法认为材料遵循Hollomon power law (如方程(1)所示) (1)使用经典的薄膜塑性理论计算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方程(如方程(2)和(3)所示)。这些方程都是在满足下列假设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胀形形状为球面;板材厚度与板材表面积相比很小,这样,就可以像(Gutscher and Altan (200
7、4)讨论的那样忽略弯曲应力的存在。 (2) (3)除了在试验中容易测量的胀形压力和凸圆高度以外,上面方程(2)和(3)中还包含了另外两个未知量:凸圆顶部的厚度和曲率半径。为了测定这两个未知量,我们使用商业有限元软件PAMSTAMP对不同性能的材料(不同的n值)做了一系列的有限元模拟,得到了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反映出了凸圆顶部的厚度和曲率半径是如何随着凸圆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这些模拟中使用了米塞斯屈服准则和由(Hill, 1990)概括的塑性本构模型。使用上述数据库和试验压力凸圆高度曲线开发了一个指令来反复测定材料的流动应力曲线。图3为基于逆分析法的有限元的流程图。首先,假定一个n值,使用已
8、测的凸圆高度和数据库来计算凸圆顶部的曲率半径和厚度。那么,所有需要的信息都具备了,使用薄膜理论方程来计算等效应力和应变。于是,就得到了the power law。用具有不同n值的材料重复做,直到相邻两次的n值之差小于或等于0.001,就获得了最终的流动应力曲线。图3.基于逆分析法的用来确定板材流动应力的有限元的流程图(Gutscher and Altan, 2004)3.2各向异性材料由于材料通常是各向异性的(例如,机械性能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果材料仍被认为是各向同性的,那么在胀形试验中得到的流动应力曲线就可能不准确。因此,在这个试验中,对于各向异性材料来说,用3.1中描述的
9、方法计算的流动应力就要被修正。上述方法中使用了米塞斯屈服准则,而这一部分用的是Hill (1990)s各向异性屈服准则。下面是用于各向异性材料的修正式。 (4) 如果材料在任何平面内都不具有各向异性(例如,各个方向的R值都相同),那么方程(4)就简化成了方程(5)。 (5)4 研究目的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确定以下五种超高强度钢板的流动应力:DP 600, DP 780, DP 780-CR, DP 780-HY和TRIP 780。具体如下:(1) 比较这些材料在平稳的双向应力状态下和单向拉伸条件下的流动应力曲线;(2) 研究各向异性修正对粘性压力胀形试验所得到的流动应力曲线的影响;(3) 研究应
10、变硬化特征和试验材料的成形性。5 实验步骤5.1拉伸试验为了消除与剪切操作有关的边界影响,用线切割的方法准备拉伸试件。对于这五种超高强度钢板中的每一种,在相对于轧制方向的三个方向中(0, 45和90),每一个方向上都至少要准备三个试件。使用国际标准ASTM E 646-07规定的试件尺寸。试验中使用100KN的MTS 810材料拉伸试验机。整个试验过程中使用了一个水压夹持装置和一个变形测量计。试件以前面提到的标准0.1min1 (1.67103s1)的应变率加载。试验开始之前,试件要准确地与加载轴连接并且固定,避免扭曲。把试件加载到工程应变的8%后停下来,并测量试件宽度来确定应变比值(对于90
11、方向的DP 780-HY,这个试验要在7%就停下来,因为在此方向上这期间的伸长变形不均匀)。在量程范围内,用最小分度值为0.01mm (0.005mm)的千分尺测量三个位置的宽度(按照标准ASTM E 646的要求),然后计算出平均宽度。测量并记录下宽度以后,对试件继续加载直到破坏。整个实验过程当中,载荷和测得的工程应变都要被记录下来用于计算真实应力和应变。试验结果总结在表1中。表1.拉伸和粘性压力胀形试验的试验结果#MaterialThicknessNumber of samples tested Tensile testVPB test 0 45 90 Total Burst 1DP 60
12、01mm334612DP 7801mm3241043DP 780-CR1mm434714DP 780-HY1mm332725TRIP 7801mm33372注:最初计划在每种条件下至少有三个试件。但是,在试验开始时一些试件丢失了,因此不能在上表列出。由测量的宽度值计算出宽度方向的真实应变。用停止加载处的轴向真实应变和计算的宽度方向的真实应变以及体积不变准则(方程(6)计算厚度方向的真实应变。 ax+w+t=0 (6)对于每种材料,计算出每个方向的应变比值(R值),然后计算出厚向异性和平面内各向异性的平均值。计算中用到了方程(7)(9)和ASTM (2007)中描述的国际标准ASTM E 517
13、-00。 (7) (8) (9)注:ASTM标准E517认为应该用全应变中的塑性应变来计算应变比值,考虑到从全应变中减去弹性应变对R值没有多大影响,因此,计算中应用了全应变值。工程应力S由测得的载荷除以原始截面积(12.7mm1mm)计算出来。用下列方程计算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数据。(这些方程不能用在失稳/缩颈点)=ln(1+e) (10)=S(1+e) (11)5.2 VPB试验对于这五种高强钢材的每一种,都至少要剪切六个10in.10in.的方形试件。所有的试件厚度都是1mm而且与拉伸试验的试件取自同一种板材。试验中使用160吨的液压机Minster Tranemo DPA-160-10。分别
14、用Honeywell (S-model)压力传感器和ETI (LCP 12 S-100mm)分压计来测量胀形压力和凸圆高度。用国家仪器数据采集系统(硬件SCXI-1000和SCXI-1520)来收集数据。为了确保测量精确,试验前要对测量仪器校核。为了保证板材不掉入模腔.,把锁模力设置为100吨。在ERC/NSM上可以达到的胀形试验模具的模腔直径为4.161 in (105.7mm),模具圆角半径为0.25in. (6.35mm)。用到的分压计是易碎仪器,在试件爆炸时不能承受冲击载荷。因此,对于每一种材料,至少有一个试件爆炸时由于没有分压计,其爆炸压力是未知的。为了避免爆破其他试件,其他试件都被
15、加载到爆炸压力的9095%,分压计用来测量胀形高度。用0 和 90方向的压力及凸圆原始高度,板材厚度和应变率作为输入指令(第3部分)来计算流动应力曲线。为了得到流动应力曲线,假定材料各向同性,那么测量的值可以同时用于R0 和 R90。因为得到爆炸压力的实验数据是不可能的,为了对平稳双向压力下的材料成形性做一个大概的估计,用高阶多项式来近似推断爆炸压力。在指令中使用推断的曲线来获得流动应力曲线。爆炸试件的凸圆高度可以用来衡量处于平衡双向应力状态下的材料成形性。但是,由于这个实验的目的不是评价材料成形性,所以从重复性的观点来看,爆炸试件和测量的次数是不够的。因此,在这篇论文中,这些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16、。表1总结了拉伸和VPB试验的结果。6 结果6.1拉伸试验图4和图5分别展示了由拉伸试验得到的不同钢种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的比较和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比较。没有考虑试件不同方向上流动应力曲线的变化。因此,对于各种材料和各个方向,这个流动应力曲线不具有代表性。例如,DP 780-HY三个方向上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如图6所示。表2中总结了五种超高强度钢材在三个方向上的应变比值,厚向异性系数和面内各向异性系数。图7和图8比较了拉伸试验中用到的五种超高强度钢板的均匀延伸率,总延伸率,极限抗拉强度,总应变为0.2%处的屈服强度的平均值(0, 45, 和90)。图4.由拉伸试验获得的不同种类高强钢的工程应力应变
17、曲线的比较图5.由拉伸试验获得的不同种类刚强刚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比较图6.由拉伸试验获得的DP 780-HY在相对于轧制方向的三个方向0, 45, 和90上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表2不同种类的高强刚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变率的比较0 45 90 R DP 6000.9421.011.081.01050.001DP 7800.8020.90.8740.8690.062DP 780-CR0.9250.8111.0640.902750.1835TRIP 7800.4980.8720.5830.706250.3315DP 780-HY0.8431.1080.9310.99750.221图7.不同种类的高强钢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向 拉伸 双向 粘性 压力 没胀形 试验 测定 超高 强度 钢板 流动 应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3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