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重点复习资料.doc
《中考语文重点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重点复习资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语文重点复习资料一、名 著(一)骆驼祥子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老舍是语言大师。2、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的故事。3、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第一次,积攒了3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车很快被大兵抢走。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没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他用和虎妞结婚的钱买的车。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4、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韧、如同骆驼一般。经过三起三落,祥子变成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小说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5、骆驼祥子中既有人物肖像描写,又有人物心理描写。6、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叙述和比
2、喻生动形象,有力的烘托出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二)、童年1、童年的作者是前苏联的著名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它两部分别为在人间和我的大学。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到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3、童年中各个人物的形象和事例。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事例:、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剥削手下的工人。、阿列克谢染坏一匹布,被外祖父打昏死过去。、用树枝把幼小的阿廖沙抽得失去知觉。、暗地里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去偷
3、东西舅舅:粗野、自私事例:、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妻子。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的胸怀。事例:经常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次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阿廖沙难得的是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三)、名人传 1、贝多芬传-音乐家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 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
4、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3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德国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
5、。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气。 2、米开朗基罗传-雕塑家、绘画家、诗人兼建筑师: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
6、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另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他人鼓动教皇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
7、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3、托尔斯泰传-小说家: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 望。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他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
8、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俄罗斯殖民地)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
9、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结果这件事被果戈理讽刺后写在死魂灵中)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
10、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他创作出了童年(1855)、少年(1857)、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
11、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
12、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
13、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三位名人中,列夫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的启示者和引路人。 思考和练习1、内容:名人传记叙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2、作者简介罗曼罗兰(20世纪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3、身份:贝多芬德国音乐家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
14、画家和雕塑家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4、经历的磨难: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竟终生未婚,为享受到真正的爱情。托尔斯泰夫妻之间持续数十年不理解贝多芬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他的音乐受到欢呼,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米开朗琪罗储备颇为教皇服务外,他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有一批卑鄙小人出于嫉妒和怨恨,对他进行恶毒的污蔑,攻击。托尔斯泰面对的则是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于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了教籍。5、对不幸和命运的抗争: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来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站着雕塑,终于留下传世杰作,托尔斯泰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托脱贵族生活的决心。6、精彩片段赏析:八下2
15、45247页7、探究思考:读了名人传你对生活中的磨难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谈体会。文中描写了名人们相貌丑陋,体弱多病,与家庭关系紧张,与同事不合等这是否会影响你对他们的崇拜和尊敬?8、传主性格(1).贝多芬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弃音乐(2).米开朗琪罗的遭遇悲惨,仍然坚持雕塑. (3).托尔斯泰面对内心的惶惑矛盾,最终创作出不朽名篇.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二、综合性学习(一)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在班级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人物,提高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兴趣,班级想开辟更多的活动途径来进行纪念。1、为了营造气氛,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_2、如果你
16、是组织者,你会设计哪些活动形式?请你仿照下列形式再拟几个。活动形式一:举行课本剧表演 活动形式二:(观摩专题影视)活动形式三:(参观教育基地)3、如果在活动结束后,你感觉活动内容不够丰富,还有新想法,请提出来以备日后进一步完善(至少两条)。( 举行演讲比赛 进行征文比赛 开展橱窗宣传 举办书画展览)4、当你在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中,踏着历史的足迹,触摸着中华魂,感悟着民族情,我想你的心灵定然受到震撼和洗礼。请你描写一下这次活动带给你的感想。(50字左右)(二)黄河,母亲河七(X)班要举行一次“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请完成下列各题。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为此次活动拟
17、一条宣传标语。(2分)_请你仿照例子补充活动形式。(2分)A、举行以“歌唱黄河”为主题的文艺演出 B、 C、请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2分)_请谈谈此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2分) 写两句有关黄河的俗语或谚语。(三)漫游语文世界九()班拟定在班上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请你设计一条标语,营造活动氛围。_2、请仿照示例,补充设计活动过程。A、交流搜集的新鲜用语、广告语、网络语言等 B、_ C、_D、谈对改动成语设计广告语的看法3、如果金庙中学拟定让同学们利用周六周日走上街头学语文,用语文,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4、为
18、了让同学们更多更好更广阔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你有什么建议?5、参加这项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感受?三、古诗词赏析(一)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诗表现了文天祥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大义大勇的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首联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入仕和抗元);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颈联运用对偶双关,概括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当年兵败福建;如今不幸被俘),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
19、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全诗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一、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二、表达技巧:比喻、对偶等手法的运用,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三、名句赏析:说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四、问题思考:1、诗歌首联写了自己和国家哪两件大事? (入仕和抗元)2、诗歌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
20、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3、诗歌颔联通过两种自然景物,以形象的比喻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写出了国家局势的危急。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5、颈联自古被人们称为妙手偶得的佳句,请你谈谈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颈联中“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用语巧妙自然。)(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
21、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诗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居易诗的末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慨: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惆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
22、术感染力。一、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二、表达技巧:运用层层递进的手法。比喻、用典等手法的运用。三、名句赏析:说说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重点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31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