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鼎湖山听泉导学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工作者 名师测控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鼎湖山听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在多样化的朗读训练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感。2有机融合听、说、读、写,扎实进行双基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读中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教学重难点】1、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2、本文语言优美隽永,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
2、。 3、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教学法】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 (欣赏多媒体课件:“泉水流动”的声音响起的同时,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鼎湖山风景图片)同学们,当你用心倾听着悦耳的泉声,欣赏着蓊郁的山林之景的时候,你们的心中一定在问,这是什么“仙境”呀?这里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今天我们要和作者一起走进鼎湖山,去聆听它特有的泉音。2作者链接谢大光(1943一),1962年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3知识
3、链接鼎湖山简介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位于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自唐朝起已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内有云溪景区、天湖景区和天溪景区。目前最能吸引游客的还是天溪景区 天溪景区以庆云寺为中心。满山青翠簇拥的庆云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有大小殿房100多间,占地17000平方米,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4借助工具书所解决的生字词。 5请用一句话说说读了文章
4、后,你对鼎湖山之泉有怎样的认识。【导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题目中“听泉”二字是关键,贯穿全文的是“听”字,还是“泉”字?明确:单纯从题目看,“听字”支配“泉”字,但是从全文来看,一方面,落实到“听”字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见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由泉影的变化不定,作者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泉声化为老人与孩子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蕴寓的精神。另一方面,在最后,仿陋室铭中结句写下了:“山不在名,有泉则灵”,揭示出泉的作用。全文是在颂泉,而“听”,不过是认识泉的手段。 2、课文
5、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请用“泉”组一个词概括各部分的大意。(每空限填一字)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写闻泉;第二部分(第27段):写寻泉;第三部分(第810段):写听泉。二、合作探究1、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 2、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在文中划出这些描写泉水声的文句。 3、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呀。作者最初就是带着像我们一样喜悦激动的心情,来鼎湖山听泉的吗? 他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没见泉水,先闻泉声,心境随之改变,有了这一巧妙的过渡,入山寻泉也就自然而然了。作者入山寻泉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和感悟? 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 青山幽泉,置身其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作者是否体会到这其中的精神了? 三、精读品析1、作者真正听得山泉声音精妙的是入夜时分的听泉。反复诵读品味第八段。说说作者听得了山泉哪些声音?入夜静心听泉,作者除了听出了泉水丰富的声 响,还听出了别的什么了吗?2、自由读第五七段。说一说,作者写这几段文字的用意何在? 四、拓展延伸:假如有一批游客要参观鼎湖山风景区,联系课文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风景区的特点和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3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