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离子晶体.doc
《第四节离子晶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离子晶体.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 案课题:第四节 离子晶体(1)授课班级课 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2、了解离子晶体中离子晶体配位数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重要因素。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离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离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与精神。进一步认识“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客观规律重 点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离子晶体配位数及其影响因素; 难 点离子晶体配位数及其影响因素;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四节 离子晶体一、离子晶体1、定义: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
2、晶体。2、构成微粒:阴阳离子3、微粒间的作用:阴阳离子间以离子键结合,离子内可能有共价键4、配位数:与中心离子(或原子)直接成键的离子(或原子)称为配位离子(原子)。5、结构模型:(1) 氯化钠晶体 (2)氯化铯晶体6、影响因素:(1) 几何因素: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rr)。(2) 电荷因素:正负离子的电荷比。(3) 键性因素:离子键的纯粹程度。7、离子晶体特点:(1) 较高的熔点和沸点,难挥发、难于压缩。(2) 硬而脆(3) 不导电,但熔化后或溶于水后能导电。(4) 大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复习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3、金属晶体的有关理论。过渡在晶体中,若微粒为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为离子晶体,今天我们来研究离子晶体。板书第四节 离子晶体一、离子晶体1、定义: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讲在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间只存在离子键。不存在分子,而化学式表示为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的最简化。阴阳离子采用不等径密堆积。板书2、构成微粒:阴阳离子3、微粒间的作用:阴阳离子间以离子键结合,离子内可能有共价键讲离子晶体不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如NH4Cl为离子晶体,不含有金属阳离子,但一定含有阴离子。讲离子晶体种类繁多,结构多样,图327给出了两种典型的离子晶体的晶胞。我们来研究晶体中的配位数(在离子晶体中离子的
4、配位数(缩写为C N)是指一个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投影NaCl和CsCl的晶胞:科学探究1、CsCl、NaCl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比例都是l:l,同属AE型离子晶体。参考图327、图3-28,数一数这两种离子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配位数,它们是否相等?并填表。离子晶体阴离子的配位数阳离子的配位数NaCl66CsCl882、你认为什么因素决定了离子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利用相关数据计算,并填表:ZnSNaClCsClrr=0.2-0.4rr=0.52rr=0.93C.N=4C.N=6C.N=8投影探究练习参考资料: 离子 Na Cs Cl 离子半径pm 95 169 18l 讲 显而
5、易见,NaCl和CsCl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rr)是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简称几何因素。板书4、配位数:与中心离子(或原子)直接成键的离子(或原子)称为配位离子(原子)。讲配位离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板书5、结构模型:(1) 氯化钠晶体 投影讲由下图氯化钠晶体结构模型可得:每个Na+紧邻6个Cl-,每个Cl-紧邻6个Na+(上、下、左、右、前、后),这6个离子构成一个正八面体。设紧邻的Na+与Cl-间的距离为a,每个Na+与12个Na+等距离紧邻(同层4个、上层4个、下层4个)。由均摊法可得:该晶胞中所拥有的Na+数为4个 , Cl-数为4个,晶体中Na+数与
6、Cl-数之比为1:1,则此晶胞中含有4个NaCl结构单元。板书(2)氯化铯晶体讲每个Cs+紧邻8个Cl-,每个Cl-紧邻8个Cs+,这8个离子构成一个正立方体。设紧邻的Cs+与Cs+间的距离为a,则每个Cs+与6个Cs+等距离紧邻(上、下、左、右、前、后)。晶体中的Cs+与Cl-数之比为1:1。投影 讲 上面两例中每种晶体的正负离子的配位数相同,是由于正负离子电荷(绝对值)相同,于是正负离子的个数相同,结果导致正负离子配位数相等,如在NaCl中,Na扩和C1的配位数均为6。如果正负离子的电荷不同,正负离子的个数必定不相同,结果,正负离子的配位数就不会相同。这种正负离子的电荷比也是决定离子晶体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离子 晶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3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