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常用传感器技术.ppt
《第3章 常用传感器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常用传感器技术.ppt(2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机械工程学院仪器系李云雷Tel:2786982 办公室:12#527,第3章 常用传感器技术,3.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3.2 电阻式传感器3.3 电容式传感器3.4 电感式传感器3.5 压电式传感器3.6 磁电与热电式传感器3.7 光电式传感器3.8 光纤传感器3.9 半导体传感器3.10 其他类型传感器,人通过五官(视、听、嗅、味、触)接受外界的信息,经过大脑的思维(信息处理),作出相应的动作。同样,如果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装置来代替人的劳动,则可以说电子计算机相当于人的大脑(一般俗称电脑),而传感器则相当于人的五官部分。例如,足球机器人。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
2、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传感器。因此可以说,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传感器与计算机、通信和自动控制技术等一起构成一条从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应用的完整信息链。深入研究传感器的类型、原理和应用,研制开发新型传感器,对于科学技术和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和智能化发展,以及人类观测研究自然界事物的深度和广度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各类传感器(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磁电式、热电式、光电、光纤、半导体等)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及其典型应用。,3.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3.1.1定义与组成定义:根据我国国家
3、标准(GB/T76652005),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的定义为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解释: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和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信号部分。,注意事项:并非所有传感器都能明显地区分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这两部分,如热电偶;只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的传感器通常输出信号较弱或还不便于处理,此时需通过信号调理转换电路将其输出信号放大或转换为便于测量的电压、电流、频率等电信号。,传感器的典型组成:,膜盒敏感元件;电感线圈转换
4、元件;信号调理电路,3.1.2 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物理量分类,机械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热工量:温度、热量、流量、压力、液位物性参量:浓度、粘度、比重等;状态参量:裂纹、缺陷、泄露、磨损,常见的被测物理量,2、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机械式,电气式,光学式,流体式等.,机械式传感器以弹性体作为敏感元件,输入量可以是力、压力、温度等物理量,输出量为弹性元件本身的弹性变形。弹性变形经放大后可转化为仪表指针的偏转,借助刻度指示被测量的大小。应用实例:测力计、压力计、温度计。,测力计,压力计,温度计,弹性膜片,波纹管,波登管,3、按信号变换特征:,结构型:依靠传感器结构参数的变化实现信号转变.
5、例如:电容式和电感式传感器物性型: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变化来实现信号变换.如:水银温度计.,能量转换型和能量控制型.,4、按传感器的能量关系不同分类,能量转换型(无源传感器):直接由被测对象输入能量使其工作.例如:热电偶温度计,磁电式加速度计.能量控制型(有源传感器):从外部供给能量并由被测量控制外部供给能量的变化.例如:电阻应变片.,5、按传感器的输出量不同分类 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3.2 电阻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转变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再经一定的测量电路实现对测量结果的输出。电阻式传感器分类:变阻器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3.2.1 变阻器式传感器变阻器式传
6、感器又称为电位计式传感器。工作原理:一个电导体的电阻值:式中:R电阻();材料的电阻率(mm2/m);l导体的长度(m);A导体的截面积(mm2)。电阻丝直径和材质一定,电阻值随导线长度改变。变阻器式传感器有直线位移型、角位移型和非线性型等。,直线位移型kl为单位长度中的电阻。其灵敏度:,角位移型 灵敏度:触点转角(rad);ka单位弧度对应的电阻值。,非线性型 输出电阻(或电压)与电刷位移(包括线位移或角位移)之间具有非线性函数关系的一种电位器。,图3-5 变阻器式传感器a)直线位移型 b)角位移型 c)非线性型,变阻器式传感器的后接电路:电阻分压电路,变阻器式传感器的优缺点:优点:结构简单
7、,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缺点:分辨力受电阻丝直径限制,很难优于20m;较大的噪声(电刷和电阻元件之间接触面磨损、尘埃附着等原因)。,3.2.2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由弹性敏感元件和电阻应变片组成。当弹性敏感元件受到被测量作用时,将产生位移、应力和应变,则粘贴在弹性敏感元件上的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成电阻的变化。这样,通过测量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变化,从而确定被测量的大小。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它可采用不同的弹性敏感元件形式,构成测量位移、力、压力、加速度等各种参数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1.工作原理,图3-7 金属丝电阻应变片1敏感栅 2基底 3覆盖层 4引出线,敏感栅
8、:金属材料(半导体应变片为半导体材料)制成,用来感受应变;基底和覆盖层:(厚度一般在0.03mm左右)用来保护敏感栅、传递应变并使敏感栅和弹性敏感元件(或试件)之间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常用材料为纸基和胶基;引出线:将敏感栅接到测量电路中去,它由直径为0.150.30mm的镀银铜丝或镍铬铝丝制成。,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和“压阻效应”。电阻应变效应是指电阻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压阻效应是指电阻材料受到载荷作用而产生应力时,其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图3-8 金属丝的应变效应,公式推导:,则有:,设A=r2,r为电阻丝半径
9、,代入上式得,(39),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电阻丝的灵敏度系数:,2.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种类(1)金属电阻应变片:丝式应变片:将一根电阻丝绕成栅状,用胶粘剂贴于基底,其直径在0.0120.050mm之间。箔式应变片:用光刻、腐蚀等工艺方法制成的一种很薄的金属箔栅,其厚度一般在0.0030.010mm。它的优点是表面积和截面积之比大,散热条件好,故允许通过较大的电流,并可做成任意的形状,适于大批量生产。箔式应变片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并有逐渐取代丝式应变片的趋势。,(2)半导体应变片:常用硅、锗等材料做成单根状的敏感栅,使用方法与金属电阻应变片相同。优点:灵敏度很大,是金属电阻应变片的5070
10、倍(可参考表3-1和表3-2),可测微小应变,尺寸小,横向效应和机械滞后也小。缺点:温度稳定性差,测量较大应变时,非线性严重,必须采取补偿措施。,图3-10 半导体应变片结构1-半导体敏感条 2-基底 3-引出线,3.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1)直接测定结构的应变或应力。例如,为了研究机械、桥梁、建筑等的某些构件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变形情况,可利用不同形状的应变片,粘贴在构件的预定部位,可以测得构件的拉压应力、扭矩及弯矩等,为结构设计、应力校核或构件破坏的预测提供可靠测试数据。,(2)电阻应变片和弹性敏感元件配合制成各种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用来测量力、压力、扭矩、加速度等物理量。圆柱式力传感器:
11、R1、R3串联,R2、R4串联并置于相对位置的臂上,以减小弯矩的影响。横向贴片作温度补偿用。,图3-13 圆柱面展开及电桥a)圆柱面展开图 b)桥路连接图,膜片式压力传感器:切向应变t切向应变始终为正值,中心处最大;径向应变r有正有负,在中心处和切向应变相等,在边缘处最大;一般在膜片圆心处沿切向贴两片(R1、R4)感受t,因为圆心处切向应变最大;在边缘处沿径向贴两片(R2、R3)感受r,因为边缘处径向应变最大;四个应变片接成全桥测量电路,以提高灵敏度和实现温度补偿。,图3-14 膜片式压力传感器a)应力变化 b)应变片粘贴位置,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悬臂梁、质量块、螺钉固定在壳体;梁的上下两面粘
12、贴应变片,传感器内部充满硅油;测量加速度时,将壳体刚性连接在被测体上,由于梁的刚度很大,惯性质量块也以同样的加速度运动,其产生的惯性力作用在梁的端部使梁产生变形,应变片的阻值也发生相应变化;为了防止传过载破坏,质量块上下端面安装限位块。,图3-15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1-质量块 2-悬臂梁 3-硅油 4-限位块 5-应变片 6-壳体,3.3 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是将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一种装置。优点:结构简单、体积小、动态响应快、温度稳定性好、易实现非接触测量等。缺点:易受外界干扰和分布电容影响,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其缺点不断得以克服。应用:可测量位移、振动、角度、加速度,以及压
13、力、压差、液位、成份含量等。,3.3.1 工作原理及类型 公式:忽略边缘效应,平板电容器的电容可表达为:,各参数含义:A 极板面积(m2);两极板间距离(m)r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当介质为空气时r=1;0真空介电常数,0=8.8510-1 2(F/m);结论:被测量使、A或r变化,均会引起电容C变化。保持其中的两个参数不变,仅改变另一参数,即可把该参数的变化变换成电容量的变化。分类:根据电容器参数变化的特性,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极距变化型、面积变化型和介质变化型三种,前两种应用较广。,(1)极距变化型,极距有一微小变化量d时,引起电容变化量dC为,灵敏度为,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了一倍,
14、线性工作区扩大。,总结: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可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对被测系统的影响小,适用于微小位移(0.01m数百微米)的测量。但这种传感器具有非线性特性、传感器的杂散电容也对灵敏度和测量精度有影响,与传感器配合使用的电子线路也比较复杂,由于这些缺点,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2)面积变化型,图3-19 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a)角位移型 b)平面线位移型 c)圆柱体线位移型1动板 2定板,a)角位移型,电容量,灵敏度,结论: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b)平面线位移型,电容量,灵敏度,c)圆柱体线位移型,电容量,灵敏度,式中 D圆筒孔径;d 圆柱外径。,总结: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
15、器的优点是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但与极距变化型相比,灵敏度较低,适用于较大直线位移及角位移测量。,(3)介质变化型,图320a,介质液位计,液面位置变动,两电极侵入高度变化,电容量变化。图320b,在两固定极板间的介质层的厚度、温度或湿度发生变化时,介电常数变,导致电容量变化。,3.3.2 工作原理及类型 电容式传感器将被测量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后再由后续电路转换成电压、电流或频率等输出量。(1)变压器式交流电桥 电桥两臂C1、C2为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另外两臂为交流变压器二次绕组阻抗的一半,即L1和L2。图示为电感、电容组成的交流电桥。电桥的输出为一调幅波,经放大、相敏解调、滤波后输出。,(2)
16、直流极化电路 又称静压电容传感器电路,多用于电容传声器或压力传感器。组成:弹性膜片、电容器、直流极化电压E0、高阻值电阻R。输出电压:被测量:测量气流(或液流)振动速度,进而测其压力。,(3)调频电路 电容传感器作为振荡器谐振回路一部分,调频振荡器的谐振频率f为:式中L振荡回路电感。当被测量使电容值发生变化时,则振荡器频率也发生变化,频率的变化经鉴频器变为电压变化,再放大后由记录器或显示仪表指示。,调频电路工作原理,(4)运算放大电路 输出电压和位移量的关系:,则有,式中u0信号源电压;ug运放输出电压;co固定电容;cx传感器等效电容。,输出电压uo与电容传感器间隙成正比关系。,3.3.3
17、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实例1:电容式传声器,传声器由很薄的金属膜片和紧靠它的固定极板组成,二者之间留有空气薄层,构成空气介质电容器。当声压作用在膜片上时,膜片内外产生压差,使膜片产生与外界声波信号一致的振动,导致膜片与固定极板之间的距离改变,引起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变成电压输出。,实例2:电容式振动位移传感器,平面测端电极1作为电容器的一个极板,通过电极座5由引线接入电路,另一极是被测物体表面。金属壳体3与测端电极1之间有绝缘衬套2使彼此绝缘。使用时壳体3为夹持部分,传感器通过螺母7被夹持在标准台架或其他支承上。壳体3接大地可起屏蔽作用。弹簧卡圈4和盘形弹簧6起固定作用。这种传感器可测振动位
18、移,还可测量转轴的回转精度和轴心动态偏摆等。,实例3:差动式电容加速度传感器,两个固定极板,中间质量块的两个端面作为动极板。当测量垂直方向上的直线加速度时,传感器壳体固定在被测振动体上,质量块因惯性相对静止,因此将导致固定电极与动极板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一个增加、另一个减小,可证明两个电容的差值正比于被测加速度。这种加速度传感器的特点是频率响应快、量程大、精度较高。,3.4 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把被测量如位移等,转换为线圈自感或互感变化的一种装置。可测物理量:位移、振动、压力、加速度等。按工作原理分类:自感式、互感式和电涡流式。3.4.1 自感式电感传感器结构组成:线圈、铁心和衔
19、铁;后续测量电路。类型:变气隙型、变面积型、螺管型。,由电磁感应原理,线圈自感L为N-线圈匝数,Rm-磁路总磁阻H-1。当不考虑磁路的铁损且当气隙较小时,则该磁路的总磁阻,(328),式中 l铁芯的导磁长度(m);铁芯磁导率(H/m);A铁芯导磁截面积,A=ab(m2);气隙宽(m);0空气导磁率,0=410-7(H/m);A0空气隙导磁横截面积(m2)铁心磁阻与空气气隙的磁阻相比很小,可忽略,则总磁阻Rm近似为,代入328,得,当A0固定,变化时,L与成非线性变化关系,此时传感器灵敏度,灵敏度S与的平方值成反比,由于不是常数,因此会产生非线性误差。因此这种传感器常规定在较小气隙变化范围内工作
20、。中常选取/0.1。这种传感器适宜于测量小位移,一般为0.0011mm。,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自感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增大其线性工作范围,常将两个结构相同的自感线圈组合在一起形成差动式自感传感器。,差动型,当衔铁有位移时,可以使两个线圈的间隙按 变化。一个线圈自感增加,另一个线圈自感减小。将两线圈接于电桥的相邻桥臂时,其输出灵敏度可提高一倍,并改善了线性特性。,变面积型自感传感器:,自感L与A0成线性关系,这种传感器灵敏度较低。,被用于电感测微计上,其测量范围为0300m,最小分辨力为0.5m。,差动式螺管型自感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线圈接于电桥上,构成两个桥臂,线圈电感L1、L2随铁芯位移而变
21、化,其输出特性如图所示。,3.4.2 互感式电感传感器工作原理:利用电磁感应中的互感现象,图3-32.,传感器实质是一个变压器,初级线圈接入稳定交流电源,次级线圈感应产生输出电压。M变化,副线圈输出电压变化。由于常采用两个次级线圈组成差动式,故又称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简称差动变压器。,螺管型差动变压器:,工作原理:当铁心在中间位置时,由于两线圈互感系数相等M1=M2,感应电动势e1=e2,故输出电压e0=0;铁心向上运动时,M1M2,则e1e2;铁心向下运动时,M1M2,则e1e2,随着铁心偏离中间位置,e0逐渐增大,其输出特性如图3-33c所示。输出特性:输出电压是交流量,其幅值与铁心位移成
22、正比,交流电压表指示,只能反映铁心位移的大小,不能反映移动的方向性;存在零点残余电压(原因:两个次级线圈结构不对称,以及初级线圈铜损电阻、铁磁质材料不均匀、线圈间分布电容影响等)。后接电路要求:既能反映铁心位移方向,又能补偿零点残余电压。,差动变压器后续电路:差动相敏检波电路,当无输入信号时,铁心位于中间位置,调节电阻R,使零点残余电压最小;当有输入信号时,铁心上移或下移,其输出电压经交流放大、相敏检波、低通滤波后得到直流输出,由表头指示输入位移量的大小和方向。,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可达0.1m;线性范围大,可到100mm;稳定性好,使用方便。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直线位移,或借
23、助弹性元件将压力、重量等参数转换为位移变化,实现间接测量。,3.4.3电涡流式传感器电涡流效应: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内就会产生漩涡状的感应电流。结构原理:涡流产生:当线圈中通以一交变高频电流I1时,会引起一交变磁场H1。在靠近线圈的金属表面内部产生一感应电流I2,该电流即为涡流。抵抗作用:根据楞次定律,由该涡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H2将与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亦即H2将抵抗H1的变化。,线圈的阻抗变化及影响因素:由于该涡流磁场的作用,会使线圈的等效阻抗发生变化,其变化的程度除了与两者间的距离x有关外,还与金属导体的电阻率、磁导率以及线圈的激磁电流圆频率等有关
24、。主要应用:变化,可作为位移、振动测量;变化,可作为材质鉴别;变化,可用于探伤。,涡流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阻抗分压式调幅电路,如图336所示;图337为谐振曲线和输出特性特性。,测量开始前,传感器线圈远离被测导体,调整LC回路的谐振频率f0等于振荡器的振荡频率,LC回路的阻抗最大,回路的输出电压也最大。当传感器线圈接近被测导体时,线圈的等效电感发生变化,致使回路失谐而偏离激励频率,回路的谐振峰将向左右移动。若被测导体为非磁性材料,传感器线圈的等效电感减少,回路的谐振频率提高,谐振峰右移;若被测导体为磁性材料,则传感器线圈的等效电感增大,回路的谐振频率降低,谐振峰左移。,调频电路:谐振频率作为输
25、出量,位移变化,振荡频率f变化,鉴频器再实现频率-电压转换。,涡电流式传感器应用:电涡流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受油污等介质的影响等优点,而且频率响应范围宽(0104Hz),能进行动态非接触测量,其测量的范围和精度视传感器结构尺寸、线圈匝数以及激励频率而异,最高分辨力可达0.1m。,应用实例:涡电流式位移和振动测量仪测厚仪无损探伤径向振摆、回转轴误差运动、转速和厚度测量零件计数、表面裂纹和缺陷测量,径向振动测量,轴心轨迹测量,转速测量,零件计数器,表面裂纹测量,穿透式测厚(低频透射式),3.5 压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可逆型换能器。机械能电能:可用来测量力、压力、加速度等;电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3章 常用传感器技术 常用 传感器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2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