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田地区二中历史组 陶飒,(一)知识结构,本课是普通高中新课标教科书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从“新中国初期”、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三个时间段介绍了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一、教材分析,(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3)联系比较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得出“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
2、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自豪感;,2、过程与方法,本课以启发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讲授法。主要包括四个环节: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学生阅读、思考、理解学生活动、再现历史学生感悟、教师评价。各环节均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显示国家领导人在险恶环境中善于利用矛盾、把握机遇,为国谋利的外交能力。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三)、重点、难点,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
3、熟,而且,该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正是其具体实践。因此,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本课教学重点。2、新中国制定外交方针时的国内外形势;万隆会议倡导的“求同存异”精神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而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确定“万隆精神”为本课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本课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故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三、教法和学法分析,教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集文字、图片、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3 新中国 初期 外交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22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