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以语文能力为中心的教与学.doc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以语文能力为中心的教与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以语文能力为中心的教与学.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以语文能力为中心的教与学一、关于学习的思考仔细回想一下到目前为止你所学过的事物,它们是如何学会的。例如:你如何知道遥控器可以开关电视?你如何知道火是热的、冰是冷的?水煮开了会变成水蒸气,冰块放久了会化成水?你又是如何学会骑脚踏车、开车的?如何学会有关三角函数、有关郑和下南洋的这段历史?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我们重新了解学习这回事。学习似乎有许多的类型:有的学习很简单;有的却很复杂,有些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有些是为了技巧的精熟,有些学习可以无师自通;有学习就必须要有老师的教导。但是在大部分的情形中,有老师的从旁指导或辅助是相当必要的。为什么学习会有这么多类型?这些不同的学
2、习类型,能不能归并成某一种一致的类型?而这种一致的学习类型是不是能解释一切的学习行为?并对学习提供良好的模式?这些问题不应只是在专业教科书中由专家学者来探讨,事实上它对每一位身在第一线从事教学的老师而言是既实在而又困惑的问题。专家学者可能将某一学习类型视之为典范,据此而发展出一套学习的理论。例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完形主义的学习理论、问题解决理论、认知结构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等。但对一般教师而言,学生具有不同的特质与潜能,这是不言而喻的。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历程以及意愿,都有所差异,这也是老师们心知肚明的。但也许是过度的理论崇拜,也许是跳不出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许是学校制度的限制,使得老师在课
3、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或所带领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前述老师所熟知的学生学习差异的现象。身为一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是发展学生智能的责任,而不是成品加工、大量生产的工作。所以专业教师应该眼光远大、宽广,一方面要能关照各种学习理论;一方面还要能关照学生学习的各个层面。并能审视和反省不同理论间的差异,思考各理论在教学实际工作上的意涵。这样的专业探究与宏观调配,应当是教师获得专业自主与尊重的基础。基于不同的学习理论以及课堂教学的实务状况,可以归结出两种教学的模式,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一是传送模式,一是沟通模式。这两种模式的特色与差异在于(Weaver1990):传送模式重视直接教学,学习是由课程和教师所
4、控制,学习是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的复制过程,不鼓励冒险,强调正确习惯的养成。沟通模式又称交易模式,重视学习者本身,教师是协助者而非控制者。强调有意义的、整体的学习,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步调和方式来发展。归结出这两种模式,目的不在比较两者的优异,而是希望老师在教学时能视学生的学习状况、教授的科目,弹性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最有利学生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再者,回到学习者本身来看,学习是人类的天性,学习意味着人的自由度逐步增加。但是这并不意指每个人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是一致的。特别是在一个社会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已不再是个体自身的事,它还受到同侪的影响与压力,而社会、家庭也会赋予一定的期望。这
5、一切都将学习逐渐扯离自然的状况,反倒使学习变得艰难而无趣,甚至连人最自然的语文学习,都成为孩子生活中的梦餍。所以,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儿童的学习,是每位教师与家长所必须深思的。其实,每个人都有学习的经验。不论是成功的经验或是失败的经验,在过程中,我们都希望别人能接受我们所犯的错,毕竟错误是学习的必要过程。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希望得到的是协助,而不是指责与指导。我们期望的是在一次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策略。凡此种种几乎是每个人共同的心声,所以只要能将心比心,教师与家长自然能扮演好诱发者与鹰架的角色与功能二、关于语文学习的思考以下将以语文科为例,来探讨以“语文能力的发展
6、”为中心的教与学。对于一门学科而言,不论是教与学,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这门学科的特质是什么?学习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然后才是如何去学它?换句话说,就是要问: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去学?就语文的学习而言,语文是人类沟通的主要工具,藉由语文人类得以累积经验、形成知识、文化,语文能力也是人类得天独厚的一种先验能力。但随着经验、知识的不断发展、更新,原先仅止于沟通功能的语言,也逐渐复杂化、多样化,由单纯的工具性衍生出丰富的文学性与文化性意涵。因此,语文的学习至少应包括语文的这三个层面(工具性、文学性、文化性)。但在教学上,应先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其次才是文学性与文化性。因为一方面这符合语文发展的真实历
7、程,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生活实用才是吸引学习的主要动机。再者,语文本身是有机的,会发展、会改变。因此,语文的学习应重视过程的发展与理解,以及创造性。也就是说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能适切的运用语文来表情达意,而不在于牢记某一种固定的形式与规则。由于语文是生活必要的工具,每一个人都是活在一个充满语文的环境里,在这样的环境里,语文的学习是自然而容易的。所以,语文学习愈自然、愈生活效果往往愈好。换个角度来说,由于语文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语文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所以,语文的学习不单是学习有形的字、词、句、文法规则,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语言背后无形的思维内涵(即文学与文化)。综合以上所述,语文
8、学习的基本理念,可以下列数点归纳之:思维是语文的基础。语文学习应是自然的、生活的。语文学习应是过程性重于知识性。语文学习工具性应优先于文学性与文化性。文学是语文学习重要的媒介。掌握了语文学习的基本理念以后,接着要来思考的是,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什么?重点在哪里?由于学科特性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材料多半是一篇一篇的文章,许多教师往往将语文教学等同于文章教学。其实,这样的看法也不能说错。但是,问题出在教科书的限制上,教师如果抱着教科书不放,以为将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完、读完,学生就学会了语文,这是非常错误而危险的观点。要知道教材只是媒介,媒介本身并不是学习最终的目的,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希望透过教材的媒介,培
9、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以语文科来说,一般所谓的语文能力包含听、说、读、写、作等语文知识与技能。由于是母语的关系,学生在入学前已有相当的听说能力,所以,学校教学的重点多半放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上。在此,也以读写教学为论述要点,探讨如何将读写教学的重点,回归到以能力发展为中心的教与学。三、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首先谈到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是什么?阅读能力一般来说主要指的是认读与理解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者认为阅读就是认字和组合字、词或句的过程。学生在面对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先能念出字音;了解字义;把字组成语词、句子,才能了解文章的意义。因此,一个尚未能认识足够字量的学生基本上是无法阅读的。所以,阅读教学的重点
10、应放在朗读、学写生字以及课文的讲解上。但是近年来,新的阅读研究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看法,新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虽然需要认字,但主要还是一个推理猜测的过程,需要运用一些技巧和策略(洪月女译民87)。也就是说,读者在面对文章时,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先备的语言知识去思考、推测,他们会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做猜测,帮助推断、记忆生字语词的意义;他们也会整理句子和段落的意义,从而理解全文。因此,一个能念许多字却掌握不到意义的学生,并不是真正的阅读者。换言之,阅读的重点是在文章的理解,有效的阅读并不是精确的知觉、辨认文章中所有的文字,而是了解意义(吴敏而民83)。再者,阅读也不是一个被动的理解过程,而是积极主动
11、的建构过程。古德曼教授即指出,阅读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历程。阅读时所获取的意义是读者与文章交易时建构出来的,读者从文章读懂的意义,取决于读者带到文章里来的意义。因此,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不单纯只是认字的问题而已,只要是能影响意义摘取的因素,都是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诸如语文能力、先备知识、情绪因素、阅读技能等,而其中又以阅读技能相对的是语文教学应当特别重视的内容。阅读活动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技能。阅读技能包括各种阅读方式(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思维技巧(分析、概括、想象、联想、推理、评价、判断)和一般的理解策略(如认字的策略运用上下文猜测、分析字形部件猜音义、利用音义猜字形,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学 论文 语文 能力 中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1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