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doc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 学设 计万有引力定律【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从内容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进一步外推,即:从天体运动推广到地面上任何物体的运动;又是下一节掌握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应用的学习的基础。本节重点内容是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意义,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本节难点是物体间距离的理解。另外本节内容还注重是对学生“科学方法”教育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
2、总结能力;本节结合“月地检验”,经历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学情分析】上节内容中,学生用所学的“圆周运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经历了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得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特点,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本节课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出发,根据类比事实将“平方反比关系”的作用力进行猜想,假设和推广,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到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再到任意物体间的吸引力都满足“平方反比的
3、关系”。学生会带着好奇和探究意识以及必要的检验论证,一路探究下去,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培养了探究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教学流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2.理解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意义。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2.结合“月地检验”,经历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培养学
4、生探究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科学家们谦逊的美德,使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协作、互相借鉴,培养团队精神。2.认识天文观测、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科学意识和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3.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教学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及物体间距离的理解。2.对万有引力定律普遍性的理解: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教学媒体】1.教室电脑多媒体系统。2. PowerPoint课件、Fl
5、ash动画(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动画,月球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运动及受力的动画,苹果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落地的动画)。【教学方法】阅读思考、猜想假设、分析推理、事实验证、归纳总结、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个问题:一是追寻牛顿的足迹学习了行星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找到了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谁能回答一下其具体内容呢?学生:(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老师:同学们掌握的很好,根据其引力的作用规律,完全可以解释行星的运动了。正是由于行星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作用,行星才不会飞离太阳,而是按照开普勒发现的三个规律绕太阳运动。老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另一个问题是:
6、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规律是否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思考该问题的探究思维程序如何呢?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说一说”和相应的探究思维程序,有助于提出“天体间引力规律的普遍性”的新问题从而导入新课。)老师:那么,你们是否想过天体间引力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也就是说,地面物体与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有同样的“平方反比关系”的规律吗?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三节开头的三个自然段,体会牛顿当年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二、新课教学1.天体间引力规律的普遍性科学推理,萌发猜想教师:(多媒体出示如下阅读提纲,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然后再多媒体演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动画,月
7、球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运动及受力的动画,苹果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落地的动画,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阅读问题。) 阅读提纲学生阅读活动或师生共同回答(1)行星为什么没有飞离太阳?原因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作用。(2)地面物体为什么不能离开地球而总是落回地面呢?因为地面物体受到地球对它的重力作用。(3)地球与太阳间的引力和地球吸引苹果的力是不是一种力呢?猜想一:地球与太阳间的引力和地球吸引苹果的力是一种力。(4)最高的山顶上或建筑物上的重力有明显减弱吗?客观事实表明:物体在地面和高山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没多大区别。(5)拉住月球的力和地面物体的重力性质一样吗?猜想二:地球对周围物体的重力作用应该会延伸到很远的地方,拉
8、住月球的力和地面物体的重力性质一样。(6)树上掉下的苹果砸着牛顿,使牛顿突发奇想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不同意。机遇偏爱于有准备的头脑。“当牛顿思考月亮绕地球运行的原因时,苹果偶然落地引起了他的遐想”的说法应该有点道理。教师: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是否可以推测: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以及地球、众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是同一种力,遵循相同的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上节课所学习的天体间引力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学生:可以,但这个想法的正确性要由事实来检验。教师:很好,科学离不开事实。牛顿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的正确性,做了“月地检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回答检验的思路。
9、2.月地间引力与地球吸引物体的力相同月地检验,验证猜想(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月底检验的思路。按如下板书思路逐步显示。)假定两力同种: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同样遵从“平方反比关系”的规律。第 谷(15461601)天文观测开普勒(15711630)数据处理牛 顿(16431727)分析应用两力关系:同一物体在地面所受地球的引力是它在月球轨道处所受引力的602倍。客观事实月球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60倍两处加速度关系:物体在月球轨道处运动的加速度应该是物体在地面下落时加速度的1/602。牛顿第二定律月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月球与地球的距离r =3.8108m月球的公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19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