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备课).doc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备课).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1 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1)两大组成部分: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2)四种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相互关系如下:2.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是各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一个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的范围及大小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种类多种多样,具有多方面的差异。大的如整个海洋、陆地,其他如一条河流、一片草地、一座山林、甚至一块农田、一个池塘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4.生态系统的种类 (1)自然生态系统:海洋
2、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2)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5.生态系统与种群、群落的关系三者的关系是上下位关系,范围不断扩大,关系图如下: 同一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 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中所有的种群集合=群落 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生态系统考点2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地位及作用(1)生产者:自养生物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最主要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基本上来源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其次是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等,如蓝藻、硝化细菌。它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3、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或无机物中的能量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一切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绿色植物决定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植物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稳定性越强。绿色植物是沟通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桥梁,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最基本的环节。(2)消费者: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完整性角度看,它是可有可无的,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本成分。从它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生物类群的关系看,它有着自身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任何成分都无法替代的。它能加快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的传播等方面有重要的
4、作用。(3)分解者:异养生物能通过自身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去。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所以,它和产者一起实现物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4)非生物成分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中,光能是所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特别提醒: a.所有的植物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营寄生,属于消费者。b.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腐生性动物秃鹫、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c.细菌不全是分解者,腐生性细菌才属于分解者,寄生性细菌属于消费者,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微生物中的病毒是消费者。2.相互关系考点3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
5、(1)内容(2)特点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一般来说,一条食物链上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2.食物网 (1)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性关系是复杂的,一种生物可以捕食多种生物,同时可以被多种生物所捕食。一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2)意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顺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特别提醒: a.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处于不同营养级。b.食物网中种间关系除了捕食,还可能存在竞争。如: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青蛙和蜘蛛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c.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
6、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如果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若另一种生物食性多样,则影响较小;若食性单一,则影响较大。d.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关系的生物种类而不是数量。e.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不占营养级。3.食物网中生物变化的分析(1)口诀:“食物网,食物链,生物变动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2)常见的情况分析具体情况一: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具体情况二: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具体情况三: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3)复杂食物网的分析一个复杂的食物网中,当某种群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时,对另一种群生物数量
7、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遵循以下规律: 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应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小。 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第2、3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考点1 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1.能量流动的意义(1)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能量,能量是推动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2)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能量供应。就是说:能量必须不断地从无机环境
8、输入生物群落,并沿食物链(网)传递,才能维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3)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总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3)渠道:沿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4)形式变化:光能 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热能(最终散失)(5)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细胞呼吸,形式为热能。特别提醒: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而不是照射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上的太阳能。3.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龙去脉 (1)来源:流入某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生物
9、同化的全部能量。特别提醒: a.每个营养级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b.未利用的能量最终被分解者利用,可归为分解者分解途径。所以每个营养级的能量也可归为三个去向,三个去向不考虑时间因素。4.动物的同化量和摄入量的关系同化量是指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物质所含有的能量;未同化量是指被消费者摄入但未被消化吸收物质(食物残渣、粪便)所含的能量。因此,真正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应该是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该动物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没有被动物同化,应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即同化量= 摄入量粪便量。特别提醒: a.动物粪便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动物所同化的能量,但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生物所
10、同化的能量。粪便中能量最终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b.动物尿液中能量(如尿素中所含的能量)属经过动物吸收营养物质并经过细胞转化的,因此,尿液中的能量应归于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考点2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1.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各营养级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不能逆向流动和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2.能量传递的效率(1)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100%(2)大约为10%20%,但该值只是一个大体上的数值,反映各类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规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系统 及其 稳定性 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1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