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的快慢导学案.doc
《13运动的快慢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运动的快慢导学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审批: 运动的快慢 导 学 案 编号:3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说明】预习课本1922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导学流程】目标预设-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点拨提升反馈评价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 4.会计算平均速度.重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平均速度的计算. 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二、导入新课:三、自主学习1.速度是反映物体_ 的物理量,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
2、速度就 ;同样的道理,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 。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我们用符号_表示路程,用符号_表示时间,用符号_表示速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_.其中路程的单位是_;时间的单位是_;速度的单位是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做速度的单位.3. 物体 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 ,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 ,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 ,公式为_,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交通运输中常用_作单位.4.平均速度是反映做_ 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只能对运动做
3、_描述。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 速度。5.课本21页“想想议议”,由图可知,甲物体做的是_ 运动,乙物体做的是_ 运动.四、合作探究:1.假设一个 物体1s能够运动1m,那么该物体的运动速度为 ,该物体1小时运动 Km.2.假设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为1km/h,那么该物体的运动速度也可以表示为 m/s.3.通过上面的计算你能够得出的结论是:1 m/s= km/h; 1 km/h= m/s.4.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车限速为40kmh一位女士因开车超速被警察罚款,如图是警察和这位女士的一段对话请你利用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运动 快慢 导学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1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