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教学分析.doc
《《数学广角》教学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广角》教学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广角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也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
2、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例如,两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或是两端都不栽。本单元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根据不
3、同的情况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图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例3则借助围棋盘来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教学建议 本套教材关于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数学问题,让学
4、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对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提高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
5、。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17123页)1 例1及“做一做”。编写意图(1)例1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这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小路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 教材用四幅图来呈现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讨论过程。首先由一个男孩说出学生们可能会想到的答案:“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接着一个女孩问:“对吗?”来引发学生思考。接下来呈现了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解决复杂的问题。这里采用的是画线段图的方式,让学
6、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紧接着在第三幅图里小精灵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最后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米长的小路,按5米可以平均分成20段,也就是共有20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因此一共要准备21棵树苗。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即遇到问题时,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测,要判断这个猜测对不对,可以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
7、并且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最后小精灵提出:“你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材在这里呈现的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探索规律,比较直观、简洁,学生也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索规律。 (2)“做一做”也是关于一条线段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植树问题。但是,这里给出了植树的棵数,要求的是首尾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和例1的情形一样,这里也要应用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只不过例1是知道了路长求栽树的棵数,而“做一做”是知道树的棵数求长度。通过“做一做”的练习,加深学生对例1中发现的规律的理解。教学建议(1)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情境图出示问题,先让学生想一想
8、,再让同桌或小组同学相互讨论,学生可能大多得出错误的结果: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怎样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初步向学生渗透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较为复杂的问题,例如假设路长只有20米,要栽几棵树呢?提示学生用画线段图或者是示意图的方式来帮助思考,这样就很容易地发现直接用除法205=4算出的结果和通过直观图看出的5棵树有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接下来教师可以突出画线段图的方法(如下图),让学生观察:如果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会出现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假如这条线段就是一条小路,平均分成4份后,如果两端都要栽树的话,共要栽几棵树?让学生把间隔点
9、数和栽树的棵数对应起来。之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在学生自己探索时,不同的学生把一条线段分成不同的份数,但结果都是栽树的棵数正好是间隔点数。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找出其中的规律,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树都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正好与间隔点的个数相同。最后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回过头再来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100米长的小路,按5米可以分成20个间隔,两端都要栽树的话,就要准备21棵树苗。 学生完成后,教师可提问:“还有别的想法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可以直接由示意图找到答案,或者由示意图发现规律。还有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验
10、算方法,例如可以这样想:栽20棵树,每两棵树相隔5米,通过示意图发现只有19个5米,也就是95米。这种思路同样也可以发现问题,再去寻找规律。只要学生的想法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2)“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前面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共种了36棵树,那么就有35个间隔,一个间隔6米,总长就是356=210(米)。也可以让学生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比如每隔6米种一棵树,2棵之间相距多远?3棵呢?4棵5棵呢?学生会发现相距的长度和栽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规律来解决这个问题。2例2及“做一做”。编写意图(1)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的另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广角 数学 广角 教学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1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