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案例》.doc
《《中学数学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数学教学案例》.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数学教学案例案例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示例为了说明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准确地陈述教学目标,现以“有理数的加法”一节为例,详细地说明教学目标的设计。“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设计1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1) 能准确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并知道哪哪些问题是属于有理数的加法。(2) 能按法则把有理数的加法分解成两个步骤完成: 确定符号; 确定绝对值。(3) 熟练、准确地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2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导出过程及本身所含的数学思想方法。(1)能解释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2)能懂得初步的算法思想;(3)学会“观察归纳”的思维方法。3初步感受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体验用
2、矛盾转化的观点认认识问题;培养严谨、认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学风。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 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都是由具体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组成的。因而,完成了上述方面的教学设计之后,就应着手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直接操作的部分,应该按照具体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同时,应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它主要包括:导入设计、教学情境设计、提问设计、练习设计、讨论设计和小结设计。案例 充 要 条 件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概念.2. 能在判断中正确运用以上概念,并为今后用等价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打下良好的逻辑基础.二、教学过程
3、(一)复习引入师: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用幻灯投影);(1)若,则;(2)若,则;(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5)若,则;(6)若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生:(1)、(3)、(6)是真命题,(2)、(4)、(5)是假命题.师:对于命题“若,则”,有时是真命题,有时是假命题。你是如何判断其真假的?生:看能不能推出,如果能推出,则原命题是真命题,否则就是假命题.师:很好!对于命题“若,则”,如果由经过推理能推出,也就是说,如果成立,那么一定成立。换句话说,只要有条件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的成立,这时我们称条件是成立的充分条件,记
4、作(二)讲授新课(板书充分条件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已知,那么我们就说是成立的充分条件.师:请用充分条件来叙述上述(1)、(3)、(6)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生:(口答)(1)“”是“”成立的充分条件;(2)“三角形全等”是“三角形面积相等”成立的充分条件;(3)“方程的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是“.”成立的充分条件.师: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成立,那么其逆否命题也成立,即如果没有,也就没有,亦即是成立的必须要有的条件,也就是必要条件.(板书必要条件的定义)师: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来叙述上述6个命题.(学生口答)(1)因为,所以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2)因为,所以是的必要条件,是的充
5、分;(3)因为“两三角形全等”“两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两三角形全等”是“两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充分条件,“两三角形面积相等”是“两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4)因为“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四边形是菱形”,所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四边形是菱形”的必要条件,“四边形是菱形”是“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充分条件;(5)因为,所以是的必要条件,是的充分条件; (6)因为“方程的有两个不等的实根”“”,而且“方程的有两个不等的实根”“”,所以“方程的有两个不等的实根”是“”充分条件,而且是必要条件.师:如果是的充分条件,又是的必要条件,则称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记作(板书充要
6、条件的定义)(三)巩固新课例1(用投影仪投影)ABA是B的什么条件B是A的什么条件是有理数是实数53、是奇数是偶数且是4的倍数是6的倍数(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作出下面回答) 因为有理数一定是实数,但实数不一定是有理数,所以A是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B是A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5一定能推出3,而3不一定推出5,所以A是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B是A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是奇数,那么一定是偶数;是偶数,、不一定都是奇数(可能都为偶数),所以A是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B是A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表示或,所以是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由交集的定义可知且是成立的充要条件; 由知且,所以是成立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由
7、知或,所以是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易知“是4的倍数”是“是6的倍数”成立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交流、思辨,在争论中得到了正确答案,加深了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认识.)例2已知是的充要条件,S是的必要条件同时又是的充分条件,试判断与的关系.(投影)师:请同学们把解答写在投影片上.(师巡视后,选错误及正确的解答展示,最后把正确的解答定格.)解:由已知得 , 所以是的充分条件,或是的必要条件.(四) 课堂练习课本(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上)第35页练习1、2;第36页练习1、2.(通过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五)小结回授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充分条件、
8、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概念,并学会了判断条件A是B的什么条件,这为我们今后解决数学问题打下了等价转化的基础.(六)布置作业第36页,习题1.81、2、3.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 下面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数学教案的格式。课题: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 时间:- 年 - 月 -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5-89)一、课型 :新授课二、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解法。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
9、生的独立与合作意识,让学生去体验成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在本质联系,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确定。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五、教学媒体:幻灯片六、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回顾旧知教师提出问题:1.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2.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1.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2.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探究1】实施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学生作出图象,然后让学生 (1)观察图象回答问题:取_时,即;取_时,即;取_时,即(2)根据图象写出:
10、不等式的解集_;不等式的解集_教师启发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三个概念之间的“三个一次”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2】实施过程:教师提出如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学生联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思考并交流此问题的解法:1求出方程的根;2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3根据方程的根和函数图象确定不等式的解集。教师和学生一起填空如下:(1)图象与轴交点的坐标为_,该坐标与方程的解的关系:_。(2)当取_时, ? 当取_时, ? 当取_时, ?(3)由图象写出: 不等式的解集_; 不等式的解集_。让学生反思并确认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和步
11、骤。从而总结出以下结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有 “三个二次”关系,三者之间有互为补充说明的相互联系。(三)深化思维、总结规律【探究3】实施过程:(学生分成三组)结合学生在完成上面习题的练习结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更一般的情况,由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格,提升知识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三种情况(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的解集。(如下图)三个二次0x1= x2=00)图 象x1x2 ax2+bx+c=0(a0)根x=x1 或x=x2x1=x2=无 解ax2+bx+c0(a0)解 集x|xx2x|x Rax2+bx+c0)解 集x|x1x0 的解集?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须先
12、把原不等式转化为 x2-3x-40 ,再求解.从而得到如下规律:若 a0 与 ax2+bx+c0 的解集时,可以先把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再求解.2. 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先把二次项系数化成正数,再解对应二次方程,最后根据方程的根的情况,结合不等号的方向写出解集(可称为“三步曲”法)。即: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 把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2) 解对应的二次方程的根;(3) 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结合不等号的方向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四)练习互检、共同提高1. 课堂练习:课本第89页,练习题1, 2.2. (“考一考”活动)同桌之间相互编题,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13、然后相互检查.(五)师生交流、课堂小结1. 研究了“三个一次”的关系;2.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3. 数学思想:类比、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六)课后作业、强化训练1.课本P89习题1,2.七、教学反思主题 如何说课一、数学课说课的含义说课是近几年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教研模式,它是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阐述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但说课不是对备课内容的简单叙述,也不是对讲课过程的简单总结,而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对备课、讲课等教学环节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原则上每次说课范围为一课时(如果是单元备课,就说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
14、程序四部分。、说教材 (1)说本课时教材的题目及主要内容;说课型(主要有新授课、讨论课、实验课、阅读指导课、复习课、检查课、综合课等)及所需课时。 (2)说前后联系及所处地位:要说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前后的联系及其在本单元或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明了教材编排意图。 (3)说重点、难点:说出哪些是重点、难点?确定这些重点、难点的依据是什么? (4)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出为完成本节授课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是什么?(用常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2)说出使用哪
15、些教具 (3)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学法 (1)结合教学内容说出通过什么方式,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如主动预习、 圈点勾划、查字典词典、记课堂笔记、手脑并用,读思结合、 独立作业、及时复习等)。 (2)说出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主要有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等)? (3)说出因材施教的措施(如优生的培养、差生转化) 、说教学程序 (1) 说出本节课的课堂结构(课的结构主要有导入新课、指导预习、明确目标、捡测目标,进行新课、知识迁移、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其中进行新课一个环节分为哪几个部分。 (2) 说出本课时师生双方活动
16、的具体安排和依据。 (3) 说出本课时师生的板书设计和依据。 (4) 说出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及练习意图。 (5) 说出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训练意图。说教学程序,是整个说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要求结构严谨,层次清楚。环环紧扣,过渡自然,要体现出如何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体现出:如何加强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德育;要体现如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体现出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要体现出如何改革教法,指导学法。板书要提纲挈领,布局合理美观。案例 说课 函数的单调性(1)陆萍(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225002)一、教材分析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 从知识结构上看, 函数的单调性
17、既是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等内容的基础, 在研究各种具体函数的性质, 解决各种问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建立过程中蕴涵诸多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函数的其他性质有很强的启发与示范作用.根据函数单调性在整个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 自主建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单调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数学教学案例 中学数学 教学 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18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