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教学目的 1、认识李白,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和手法。 、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二、教学重点 1、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 2、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主旨句与前文写景之前的关系一、导入新课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对李白的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学案检查:.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
2、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已学过的李诗词:静夜思望天门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书云. 背景简介 李白是在天宝元年(742年)来到长安的。此时的大唐虽
3、然经济依然繁荣,文化依然鼎盛,军事依然强大,但政治已不再清明。权谋机诈管控着臣僚,龌龊卑鄙侵蚀着官场,腐败业已产生,黑暗开始降临,危险正潜滋暗长。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高歌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来到了长安。才华横溢、品行高洁、行为狂放、志向远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这样的政治环境、官场风气是格格不入的。此时我们为他的狂放不羁而惊叹,但也可以深深感知他遭遇的挫折磨难,内心的愁闷彷徨。所以度过了近两年纵酒高歌、闲适无聊的生活后李白于天宝三年(744年)选择了离开,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也重新开始了自由洒脱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李白将由东鲁南游吴越,行前写了这首诗歌与友人作别,我们可以看作
4、这是他新的理想信念、新的人生抱负的展现。 .解题 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梦游,梦中游历。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本课重点字词小结 1)、重点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失向来之烟霞:代上文神异的景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头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过 2)、古今异义字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3)、多义字 訇然中开(打开,动词) 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 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 4)、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
5、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B.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C.使动用法 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 二、诵读并分析课文 (一 )诵读并分析1段 1、第一段 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2、天姥山有什么特点? 明确:神秘、高峻、伟丽 寄予的情:景仰向往。 3、主要手法:明确:对比,烘托,反衬。五岳、赤城和天台,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
6、愿望。 夸张:“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二)诵读并分析2段 1、明确:第二小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可划分为梦到剡溪、著屐登山、夜间景象、神仙洞府、梦境消失五个层次 月下清丽之景1至3句(飞:夸张,形容心情急切。送:拟人) 日升明快之景4、5句(引人入胜之景) 山中奇幻之景6至10句(殷:作动词用。栗、惊:使动用法) 天空盛大之景11至13句 烟霞如仙人 梦醒14、15句 (1)梦到剡溪:清幽寂静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直挂云帆济沧海飘然快意春风得意的李白 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的李白 (2)著屐登山:壮美奇绝 陶醉的乐而忘返的李白 (3)夜间景象:离奇险怪 迷惘震惊苦闷抑郁的李白 (4)神仙
7、洞府:壮丽辉煌美妙无比 飘飘欲仙的李白 (5)梦境消失(过渡句,写面对现实的无限痛苦): 更加失落惆怅郁闷的李白 (三)、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四) 诵读并分析段 . 概括层云意明确:惊梦长叹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分析本句抒情与前文写景的关系明确: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小结:李白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个白日梦。 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18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