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茉莉花歌曲教学设计.doc
《初中音乐茉莉花歌曲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茉莉花歌曲教学设计.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音乐茉莉花歌曲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茉莉花歌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_藏的风土人情,以及_藏音乐风格特点和_藏舞蹈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能积极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并认真探索其文化内涵。提高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_藏乐曲的音乐情绪及藏族民间音乐的因素,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了解“热巴舞”的由来及艺术特点。教学重点:感受_藏乐曲的音乐情绪及藏族民间音乐的因素,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了解“热巴舞”的由来及艺术特点。教学难点:能积极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并认真探索其文化内涵。提高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多样性的
2、认识。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老师:同学们喜欢跳舞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请大家说一说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教师随音乐表演一段藏族舞蹈)老师: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舞蹈的种类也非常丰富,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感受一曲藏族舞曲-热巴舞曲。二、新授1、完整欣赏管弦乐热巴舞曲,感受藏族音乐风格与特点。2、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3、简单介绍热巴舞曲。热巴舞是中国藏族的一种以铃鼓舞为主,包括踢踏、说唱和杂耍在内的综合民间表演艺术。管弦乐热巴舞曲是吸收了_藏“热巴舞”中“踢踏舞”和“圆圈舞”的要素,其抒情、奔放的旋律与插入的舞蹈节奏形成独特呼应。全曲手法简练,结构严谨,具有热烈的场景感。作曲家用现代管弦乐器把藏族音
3、乐各元素表现的淋漓尽致。该曲于1999年在北京首演,2004年在“中国第十届音乐作品(交响乐)评比”中获三等奖。2005年入选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由萨尔茨堡莫扎特交响乐团在金色大厅演出,是近年来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的我国优秀管弦乐新作品之一。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由12个节目组成,全套演出需要5个小时。热巴舞是一种由鼓钹(单钹)、锣伴奏的集体大型歌舞,技巧性较强,初时舞姿轻捷,高潮时感情奔放,动作粗犷有力。跳热巴舞的原意是为了求佛保佑村寨平安、六畜兴旺和
4、禳灾、祈丰收。唱、舞、器乐、服装等方面的艺人需经事前长时间的培养、训练,方能参加。热巴舞共分12段,每跳一段前先念一段词,大意是颂扬天地日月、山川河流、菩萨等。所演节目最少不能少于九个节目:颂天地,拜四方、太阳、月亮、星星、鼓声传扬,四方平安、神佛与我们同歌舞、吉友、迷拉师徒斗法、乌鸦吹大话、吉友,迷拉下神山、英雄尼布里战胜恶魔独尼阿巴、送神佛、贵宾。4、再次欣赏热巴舞曲,引导学生感受整体音乐速度的变化并从作品中体会藏族民间“热巴舞”由慢而快的的速度特点。深入体会藏族音乐元素。5、分主题聆听,体验各主题情绪之间的不同。分主题欣赏热巴舞曲并进行对比情绪、旋律。第一主题:热情地、抒情性。第二主题:
5、欢快地、舞动感。第三主题:温柔地、亲切地,歌唱性。第四主题:热情、激动地,歌颂性。第五主题:急板、热烈奔放。同时完成课后实践与创造第四题,说说两个主题的不同之出。节拍4/4与2/4的不同,节奏不同,速度不同。6、实践体会。让学生伴随热巴舞曲用简单的舞步进行体验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三、教师总结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民族都有灿烂的文化与艺术,今天,我们体会到了藏族人民热情的舞曲与舞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多的了解体验各民族的音乐作品。并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初中音乐茉莉花歌曲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会演唱七子之歌学会相关的乐理知识。理解七子之歌中的深厚感情。二、教学时间2课时三、教
6、学过程第1节课一、情感导入与歌曲欣赏体验1、导入:以轻声的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录音为背景音乐,教师板书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2、 提问:这句格言出自哪位诗人?他与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有什么关系?3、 师生共议:这句格言出自我国现代着名爱国诗人、学者、烈士闻一多先生,它镌刻在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正是闻一多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使他创作了七子之歌的爱国诗篇,在1925年7月4日发表在现代评论上。七子之歌是一部组诗,组诗一共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门
7、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沉、诚挚的曲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4、 请同学们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七子之歌澳门。5、 师生共议:片中担任领唱的年仅七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林的那双充满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视着400年的澳门沧桑,荡澜着40万澳门同胞的炙泪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二、歌曲演唱与处理1、 请几位会唱这首歌的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门。2、 师生评议、讨论如何更好的表现作品:(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2)歌曲的第
8、一乐段要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去表现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去抒发离别已久的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3、 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师生共同演唱歌谱,做进一步的体验。引导学生以音乐为本,感悟作品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1)旋律线的进行。如:上行中的大跳5 3,下行中的3 21 65 。(2)节奏中的休止符。(3)速度、力度变化。(4)演唱状态。4、 如歌的朗诵歌词。5、 演唱歌曲;和伴奏带。三、听赏1997 天地人序曲1、教师导语: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七子之歌抒发了爱祖国、爱人民的主题。如今,爱的内容更宽泛,意
9、义更深远。一个正直的公民,不仅要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而且要爱世界、爱人类、爱地球。2、听赏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不出示标题,为下节课做铺垫)。第2节课一、欣赏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1、音画同步:在音乐声中出示作品的标题和香港的夜景图像,提示同学去想象音乐的意境。2、简介作品:交响曲1997 天地人是中国旅美作曲家谭盾创作的,1997年7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全曲共分天、地、人三个乐章,庄严壮丽的古代编钟声;天使般纯洁的童声;大提琴低缓的吟唱;交响乐队热情的合奏;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作品淋漓酣畅的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亿万炎黄子孙的豪迈心情,同时表达了中华儿女经历了
10、百年沧桑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祝福。二、复听作品1、将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当中编钟、童声合唱、大提琴独奏及乐队合奏出现的顺序在图中标示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普天同庆的场面。2、乐曲的高潮处由弱渐强,多次出现下列节奏型:_ _ _ _ _0 , 请同学随音乐的力度变化击这一节奏型。三、 播放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出示课件歌单,请同学随录音一起演唱。四、分析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两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曲目 相同 不同东方之珠 音乐创作手法 曲式结构、风格 音乐与高潮处理法 歌词表达方式 表达的情感前部分情绪平静、旋律流畅;都采用切分节奏及三拍长音。后部分为音乐的高潮,都用了大跳音程和弱
11、起拍的表现手法。 抒情、细腻而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体结构。 A:三连音的应用。B:连续上行几个乐音的应用,形成乐段色彩的变化。 含蓄、富有诗意 表达炎黄子孙对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鼓浪屿之波 A:由高到底,连续四组“递音”下行。B:音程大跳,加强歌曲的动力,形成歌曲的新鲜感。 倾诉、直白 思念台湾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渴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五、教师演唱一首自己谱曲的歌曲消失的爱,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一位生活在台湾,孤独、病残、年逾古稀的台湾老人,歌词表现了老人对年轻时代在大陆的一位姑娘的思念之情:台湾和大陆千古一脉,是祖国母亲的一个孩子,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
12、状态,海峡两岸的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感受:这节课是七子之歌的第一课时,作者注重了信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实际就是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
13、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七子之歌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七首。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两首,另外五首首分别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子”指的是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诗歌内容时代久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挖掘*的内涵。在了解“七子”含义时,我展示了几
14、组母子情深的图片,用来调动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真正的去理解一个离开母亲的孩子的心情。不由的产生与当时澳门民众一样的悲愤之情,一样的伤心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这样的朗读才会“有声有色”,这样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生生流动着的感情。在本课的学习中,在读通顺诗歌的基础上,她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解与疑惑。她紧紧把握好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对课堂教学的目的进程做到了心中有数,将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中,如学生提出的为什么称为“妈港”?掳去肉体是什么意思?对学生提出的枝
15、节问题如生词的意思,我灵活处理, 让学生互相解决,从而牢牢把握课文的中心。初中音乐茉莉花歌曲教学设计3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游击队之歌、欣赏四渡赤水出骑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2、培养学生用气息支持唱歌的能力、控制力度的能力。重点难点:1、学唱歌曲,进行爱国思想教育。2、附点节奏的演唱,气息的支持。教学过程:一、导课这节课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游击队之歌,听完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什么样的形象?这首歌曲创作于哪个历史时期?1、这首歌曲形象的描绘了游击健儿英勇善战,灵活机智、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极为深刻的表现了革命战士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
16、乐观主义精神。2、历史时期: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的隆隆炮声,我们的同胞开始了亡国奴的生活。他们_离开家园,扶老携幼,到处流浪,那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但是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他们用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等同敌人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的战争中,创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描写这些事迹的歌曲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游击军。二、学习歌曲1、听录音: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这首歌中有一个象声词“嘁嚓”。他出现了几次?在模仿什么声音?这个“嘁嚓”的脚步声反映了游击军战士什么样的形象?脚步轻盈,静悄悄,不让敌人发现。机警、敏捷、灵活
17、的音乐形象。2、听录音为歌曲伴奏: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身边的、随手可得的物品,来模仿这个脚步声,为歌曲伴奏,一起来体验一下游击军战士那种机警灵活的形象。给同学们增加点难度,我要求表现出游击战士从远出走来,又渐渐远去的脚步声。3、随录音轻声演唱:控制音量,自己听见即可。4、随录音轻声演唱:声音稍大点,让前后左右的同学听见即可。5、随琴演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唱准确为止。三、处理歌曲现在这首歌曲同学们唱的非常准确了,下面咱们一起考虑一下,用什么样的情绪、声音、力度才能把游击战士那种灵活机智、英勇善战、自信、乐观的英雄形象表现出来?1、前半部分,歌词从个到群,从少到多,从平原到高山,这说明我们的队伍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音乐 茉莉花 歌曲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