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doc
《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1)烧、杀、抢、掠。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一路烧杀抢掠,攻入北京;在圆明园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放火焚烧圆明园。(2)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难点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太平天国运动妨碍了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倾销,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中外反动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勾结起来。(2)表现:186
2、0年,侵略者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1860年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1864年,中外反动势力围困天京。(3)结果: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常考热点质疑1.示例:(1)在近代,为什么说沙俄是我国最凶恶的敌人?(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教训?2.质疑:_知识系统概述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占领南京,并改名天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正当太平天国与清王朝进行殊死搏斗时,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于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因为它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故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主要是:对中国人民进行屠杀和抢劫,并放火焚烧圆明园。对我国领土的掠夺,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洋枪队”,对太平天国展开全面反扑,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了。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案【学习目标】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夏商周的更替()3、西周的分封制()【中考考点】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七上p20能力要求:识记夏朝、商朝、西周三代的更替七上p2023能力要求:识记西周的分封制七上p24能力要求:识记【知识梳理】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没有经过部
4、落推举,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二、夏商周的更替表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约公元前16_年阳城(河南登封)桀商公元前1046年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纣西周公元前771年镐京(西安)周幽王三、西周分封制目的:巩固的统治内容:把和、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作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人类最初并没有自私心理,自私观念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5、说明()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禅让制仍在继续2、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公元前27_年;禹b.公元前2070年;禹c.公元前_年;启d.公元前2070年;启3、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a._年左右b.30_年左右c.40_年左右d.50_年左右4、_年5月17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大禹()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b.自称为“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c.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d.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5、(_?扬州)“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
6、是西周时期实行的()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6、在夏商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贪图享乐统治残暴百姓怨声载道治国有方a.b.c.d.7、“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8、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拓展视野】1.(江苏南通卷)下列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于夏朝()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河北中考卷卷)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
7、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古代制度有关()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学法指导】熟记朝代顺序夏商和西周,通过绘制表格比较记忆三个朝代的信息(时间、都成、建立者和亡国者)。特别注意夏朝出现的“世袭制”和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明清前期的科学技术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课标内容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以长城、北京故宫为例,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学目标明长城;北京城及故宫;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明朝时,我国传统科学技术仍处在世界前列;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通过观看有关影视资料或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确结论的能
8、力。通过对本课最后一段大字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在观看有关录像资料、阅读有关材料或听取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努力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课中题和课后题的思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具体途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是世界上伟大工程,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古代杰出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分析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
9、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_,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通过学习武王伐纣这一战争的原因和经过,让学生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武王伐纣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通过对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之所以迅速发展,是成千上万的奴隶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教学建议知识分析商朝最后的商纣王倒行逆施,引起人民的反对,周武王起兵伐纣,建立周朝。从此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的
10、繁荣时期。教法建议难点突破:指导学生阅读等级制度并且用图示法将其内容描绘出来,教会学生通过简单图表概括理解复杂内容的方法.重点突破:指导学生回答“为什么武王伐纣是正义之举”?教会学生使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通过西周建立和商朝、西周灭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朝代更迭并能将其放置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朝代变迁的原因。武王伐纣武王伐纣是重点。因为正是通过这场战争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商的灭亡和周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是另一个重点。因为这种制度正是西周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在政治上的表现。而且这种制度对于后世影响很大。分封制分封制是
11、本课难点。分封的原因,诸侯国的建立以及同周天子的关系相对复杂,而且学生接触较少,不易理解。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教学难点:分封制教法设计:因为本课相关资料较多,可让学生事先预习,以学生讨论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堂教学设计:一、武王伐纣1、纣王的_建议教师让学生回忆夏桀的_,使学生理解凡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违背人民意志实施_的统治者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的。2、周国的强盛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周国强大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周的发展、强大是周人经过艰苦奋斗,和特别是重视人才的而得来的。3、武王伐纣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武王伐纣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捕捉故事中一些有效信息,
12、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商汤灭夏桀的原因,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周胜商败的原因?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商纣王的_,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阵前倒戈。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暴统治,有利于历史的进步。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重要标准。)一、西周政治、经济的发展1、周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区分周文王、周武王)、都城。建议教师给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
13、础。2、分封制和等级制让学生带着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诸侯?它们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阅读教材并加以讨论:学生能够回答出: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奴隶主的政权。周朝对建国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分封。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是:周天子是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即听王令,纳王贡,随王征,见王面)。其效果是:西周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3、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手工业的发展结合夏商农业和手工业状况,请同学比较并概述一下西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在学习奴隶
14、制经济的发展后,教师应结合教材指出西周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对奴隶的压迫和剥削之上的。(介绍诗经中硕鼠、伐檀)二、国人_和西周灭亡1.国人_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周厉王的_并解释国人、防民之口甚于防?quot;等名词后,可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在介绍完共和行政后,师生一起讨论国人_对西周的影响。2.西周灭亡让学生讲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3.东周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建议教师结合西周、东周具体名称和地理位置,再次向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础。初中历
15、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陈独秀蔡元培、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
16、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一、导入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既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通过这次思想交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新思想,中国出现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大家就会有所了解。二、授课过程(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
17、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了之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局面之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给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面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强调: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延续。)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3、思想文化方面: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之后,利用人们失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历史 层次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