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1)烧、杀、抢、掠。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一路烧杀抢掠,攻入北京;在圆明园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放火焚烧圆明园。(2)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难点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太平天国运动妨碍了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倾销,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中外反动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勾结起来。(2)表现:186
2、0年,侵略者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1860年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1864年,中外反动势力围困天京。(3)结果: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常考热点质疑1.示例:(1)在近代,为什么说沙俄是我国最凶恶的敌人?(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教训?2.质疑:_知识系统概述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占领南京,并改名天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正当太平天国与清王朝进行殊死搏斗时,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于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因为它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故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主要是:对中国人民进行屠杀和抢劫,并放火焚烧圆明园。对我国领土的掠夺,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洋枪队”,对太平天国展开全面反扑,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了。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案【学习目标】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夏商周的更替()3、西周的分封制()【中考考点】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七上p20能力要求:识记夏朝、商朝、西周三代的更替七上p2023能力要求:识记西周的分封制七上p24能力要求:识记【知识梳理】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没有经过部
4、落推举,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二、夏商周的更替表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约公元前16_年阳城(河南登封)桀商公元前1046年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纣西周公元前771年镐京(西安)周幽王三、西周分封制目的:巩固的统治内容:把和、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作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人类最初并没有自私心理,自私观念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5、说明()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禅让制仍在继续2、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公元前27_年;禹b.公元前2070年;禹c.公元前_年;启d.公元前2070年;启3、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a._年左右b.30_年左右c.40_年左右d.50_年左右4、_年5月17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大禹()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b.自称为“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c.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d.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5、(_?扬州)“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
6、是西周时期实行的()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6、在夏商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贪图享乐统治残暴百姓怨声载道治国有方a.b.c.d.7、“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8、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拓展视野】1.(江苏南通卷)下列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于夏朝()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河北中考卷卷)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
7、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古代制度有关()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学法指导】熟记朝代顺序夏商和西周,通过绘制表格比较记忆三个朝代的信息(时间、都成、建立者和亡国者)。特别注意夏朝出现的“世袭制”和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明清前期的科学技术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课标内容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以长城、北京故宫为例,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学目标明长城;北京城及故宫;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明朝时,我国传统科学技术仍处在世界前列;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通过观看有关影视资料或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确结论的能
8、力。通过对本课最后一段大字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在观看有关录像资料、阅读有关材料或听取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努力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课中题和课后题的思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具体途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是世界上伟大工程,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古代杰出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分析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
9、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_,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通过学习武王伐纣这一战争的原因和经过,让学生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武王伐纣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通过对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之所以迅速发展,是成千上万的奴隶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教学建议知识分析商朝最后的商纣王倒行逆施,引起人民的反对,周武王起兵伐纣,建立周朝。从此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的
10、繁荣时期。教法建议难点突破:指导学生阅读等级制度并且用图示法将其内容描绘出来,教会学生通过简单图表概括理解复杂内容的方法.重点突破:指导学生回答“为什么武王伐纣是正义之举”?教会学生使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通过西周建立和商朝、西周灭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朝代更迭并能将其放置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朝代变迁的原因。武王伐纣武王伐纣是重点。因为正是通过这场战争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商的灭亡和周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是另一个重点。因为这种制度正是西周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在政治上的表现。而且这种制度对于后世影响很大。分封制分封制是
11、本课难点。分封的原因,诸侯国的建立以及同周天子的关系相对复杂,而且学生接触较少,不易理解。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教学难点:分封制教法设计:因为本课相关资料较多,可让学生事先预习,以学生讨论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堂教学设计:一、武王伐纣1、纣王的_建议教师让学生回忆夏桀的_,使学生理解凡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违背人民意志实施_的统治者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的。2、周国的强盛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周国强大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周的发展、强大是周人经过艰苦奋斗,和特别是重视人才的而得来的。3、武王伐纣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武王伐纣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捕捉故事中一些有效信息,
12、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商汤灭夏桀的原因,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周胜商败的原因?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商纣王的_,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阵前倒戈。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暴统治,有利于历史的进步。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重要标准。)一、西周政治、经济的发展1、周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区分周文王、周武王)、都城。建议教师给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
13、础。2、分封制和等级制让学生带着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诸侯?它们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阅读教材并加以讨论:学生能够回答出: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奴隶主的政权。周朝对建国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分封。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是:周天子是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即听王令,纳王贡,随王征,见王面)。其效果是:西周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3、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手工业的发展结合夏商农业和手工业状况,请同学比较并概述一下西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在学习奴隶
14、制经济的发展后,教师应结合教材指出西周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对奴隶的压迫和剥削之上的。(介绍诗经中硕鼠、伐檀)二、国人_和西周灭亡1.国人_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周厉王的_并解释国人、防民之口甚于防?quot;等名词后,可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在介绍完共和行政后,师生一起讨论国人_对西周的影响。2.西周灭亡让学生讲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3.东周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建议教师结合西周、东周具体名称和地理位置,再次向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础。初中历
15、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陈独秀蔡元培、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
16、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一、导入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既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通过这次思想交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新思想,中国出现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大家就会有所了解。二、授课过程(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
17、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了之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局面之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给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面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强调: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延续。)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3、思想文化方面: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之后,利用人们失望
18、的情绪来诋毁民主共和,妄图使人们相信只有尊孔复古才能救中国,为其复辟大造舆论。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大搞尊孔复古,重谈“三纲五常”,使思想界乌烟瘴气,但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的行为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于是他们以西方的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武器在思想领域里向封建思想发起猛烈地冲击,新文化运动兴起。(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学生活动:结合课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具体情况如何?结合小字,了解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学生回答后,老师评价点拨。)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2、前期的指导思想:民权、平
19、等、达尔文的进化论3、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思想自由”:实质是让新思想能在北大得以传播;“兼容并包”:鼓励新思想的倡导者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正是由于蔡元培先生的这种进步的思想,使北大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学府,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在北大里,在新青年这个主要阵地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要以新文化取代封建旧文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下边我们来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以十月革命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学生看书讨论、总结)1、前期:提倡民主、科学“民主、科学”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内
20、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某些唯心主义社会科学理论。它体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希望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希望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强烈愿望。但是我们也看到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并非全是科学的事物,但是对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来说是全盘接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所谓旧道德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以此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所以新文化运动中就把斗争矛头指向旧道德,提出“_孔家店”的口号,全盘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活动:大家思考一下:他们这样做是否正确?)对儒家传统道德要予以批
21、判,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来说,其中不乏有糟粕,但是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如:“仁”的学说、以德治民、选贤任能、教育思想方法等等,所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而不能全盘否定。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是一定思想和精神的载体。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它包括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胡适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侧重于文体形式的改革;陈独秀要求文学不仅要在形式上,而且要在内容上进行一些改革,_旧文学,建设新文学。鲁迅把反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被誉为是文学革命的主将。也正是这一项内容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使人们进一步摆脱
22、封建旧道德的束缚。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学生活动:新文化运动反映资产阶级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愿望能否实现呢?)辛亥革命的失败已经证明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就在中国人民陷入迷茫之时,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2、后期:宣传社会主义(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1页关于庶民的胜利的节选材料,回答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待十月革命是什么态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大力宣传十月革命。第一次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同志,他发表众多*宣传十月革命,传播
23、社会主义思想,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给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作为资产阶级新文化与封建旧文化的这次激烈交锋,它究竟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呢?(学生活动:阅读、总结)(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以往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此次运动,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学生活动:前两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指的是什么?答:第一次是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第二次是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2、弘扬(民主、科学),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3、宣传动员: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4、最重要的成果: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
24、克思主义作思想武器。5、有利于文化繁荣、普及五、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0页节选材料陈独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结合本节内容评价新文化运动。老师点评)积极:沉重打击了封建文化,宣传、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传入中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局限:由于前期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自身局限性决定他们提不出实际的反帝反封的政治方案,不能给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态度;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局限在知识分子范围内,没有形成一场_。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
25、计4一、案例标题: 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学科:初中历史年级: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活动课二、案例内容: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一)、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进行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教材分析:本节活动课让学生深刻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教学重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2、改革开放后的祖国建设成就。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事实,也感受到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及改革开放后成就的图片,引出为改革开放喝彩。、培养并
26、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纪念改革开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时事热点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_周年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出发点: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
27、祖国和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辛与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五)、教法学法、通过好歌曲导入新课。分析归纳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六)、媒体选择 :视频、图片等。(七)、教学程序1、情景再现: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其他视频、图片引出课题: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2、教师:出示十七届三中全会图片介绍: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3、活动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问题措施让学生合作完
28、成:1.时间:1950-1953年措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意义:()2. .时间:()措施:三大改造内容:()意义:1958年4出示练习:综合理解改革的历史作用。、说出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历史意义。、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5、议一议: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6、课堂总结: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7、教学评价设计 :8、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9、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10、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11、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
29、安排;12、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育人作用;13、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
30、世的崇敬。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反映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这一次变法运动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大改革。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历史特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
31、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初中学生理解这一历史转变是较困难的。教材只交待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了。这样的交待,使学生感到很抽象,也不好理解。因此,这是本课的难点。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教材引言中的“立木为信”的故事,让学生阅读或讲述后,提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归纳为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从此直接引入新课。2、“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一目,可让学生利用教材“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提供的材料,自己归
32、纳整理。如有条件,制作教学软件,演示有关我国冶铁技术的发展过程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工具,以加深理解。3、“著名的都江堰”一目,教师可制作都江堰的图片或教学软件,展示其防洪灌溉的原理。或者让学生根据教材叙述,画出都江堰防洪灌溉示意图。4、“商鞅变法”一目是本课的重点。首先,教师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内容,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怎样?那时社会阶级关系有怎样的变化?到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解决上述问题,由此正确理解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教师讲述其改革措施时,应让学生逐项分析它的历史作用。可利用板书或教学软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图示设计
33、如下:通过图示,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讲清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就是突破本课难点的一种主要手段。5、讲完三个目的内容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变法运动与战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相互关系,从而找出战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最主要的原因。三、学法指导1、注意前后联系。学习本课时,应指导学生把“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大变革的时代”两课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注意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过程中从量到质的变化。2、从现象入手,抓住本质。各国变法的内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是现象,但
34、是只看到了现象还不能抓住本质。只有通过每一个具体措施或现象的分析,才能找出它的本质。例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就必须思考:商鞅变法采取怎样的措施?它有利于哪个阶级?对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或军队的战斗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增强整个国家的实力会产生怎样的作用?要指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以便抓住商鞅变法的本质。3、综合归纳。在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商鞅变法”“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著名的都江堰”综合起来分析,才能深化对变法的历史背景、战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的理解。4、人物评价。引导学生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应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评价他们的历史功过。在课堂
35、活动和讨论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们一起讨论。真理愈辩愈明。通过讨论,学生就会知道什么看法是对的,什么看法不对,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四、问题探究动脑筋1、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二是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练一练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活动与探究阅读下列材料,请你把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结合起来,谈谈这个考古发现说明什么问题?它说明了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普遍的史实。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