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抗菌药 物合理应用新进展刘钢文档资料.ppt
《儿科抗菌药 物合理应用新进展刘钢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抗菌药 物合理应用新进展刘钢文档资料.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体,抗菌药物,致病菌,抗菌药物、致病菌与机体的相互关系,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不,良,反,应,耐药,抗菌作用,吞噬,免疫,感染,致病,合理原则,3R:Right Patient Right Time Right Antibiotic3D:Drug Dose Duration,整合概念:优化抗菌治疗,Right Patient(有指征的病人)Right Antibiotic(合适的抗生素)Dose(剂量及其分配,即方案)Duration(疗程、包括开始时间)Miximal Clinical Outcome(尽可能好的临床结果)Minimal Resisitance(尽可能低的耐药),2R+2
2、D+2M,2RDM,要点,致病菌与儿童特点抗菌素选择与优化,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球菌PRP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ESBL 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细菌MDR-TB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超级细菌 supper bugs,h-VISA 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RSA 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CA-MRSA 社区获得性MRSAHA-MRSA 医院获得性MRSAMDR 多重耐药菌PDR(pan-drugs resistance)GN 泛耐药细菌NDM-1: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耐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
3、 碳青霉烯类 抗菌素 大环内酯类 单环菌素类 氨基糖甙类 内酰胺酶抑制剂 抗菌药 四环素类 利福霉素类 糖肽类 合成抗真菌药 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 磺胺类,抗生素的分类,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吸收 分布(1)骨组织:林可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及磷霉素(2)前列腺: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SMZ(3)血/脑屏障:氯、青、链、头孢曲松(4)血/胎盘屏障:青、头孢、磷霉素 代谢 排泄 大部分药物经肾脏排泄:-内酰胺类大多数品种、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在尿中达高浓度 某些药物经肝胆系统排泄: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利福平、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在胆汁中达高浓度,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用药注意点,(1)新生儿的生理
4、特点:体内酶系统不足或缺乏 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能力弱 细胞外液容积较大 肾功能发育不全(2)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的注意点:首选-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 慎用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不用氯霉素、磺胺药,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1)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剂量的药物 氨基糖苷类青霉素头孢唑啉 头孢他啶磷霉素万古霉素(2)肝功能减退时需减量应用的药物 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3)肝功能减退时应避免使用的药物 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异烟肼 两性霉素B酮康唑,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1)肾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剂量的药物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等)氯霉素异烟肼 利福平强力
5、霉素(2)肾功能减退时应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期的药物 两性霉素B甲硝唑5-氟胞嘧啶乙胺丁醇-内酰胺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3)肾功能减退时不宜使用:四环素磺胺类呋喃类头孢噻啶,抗生素选择,药物,感染部位浓度,对细菌MIC,结果,微生物学抗菌机制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给药方案,药效学时间/浓度依赖型杀菌剂/抑菌剂组织渗透抗菌时效,临床效果细菌清除患者依从性耐受性耐药产生,治疗失败原因,体外药敏与体内药物的抗菌活性不一致抗生素到达感染部位的浓度不足药物的渗透动力学参数与杀菌机制不匹配初次给药剂量不足有效药物浓度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抗菌药物药代/药效动力学 Pharmaco
6、kinetics(PK):在一定的给药条件下,反映抗菌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的参数,可表示为随时间而变化的组织和体液中的药物浓度 Pharmacodynamics(PD):反映血药浓度与药理、毒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包括血药浓度与抗菌作用的关系 PK/Pd的结合:可以反映随时间而变化的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MBC用药后药物血清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抑菌系数 Inhibition
7、quote,IQ,主要PD参数,TMIC的时间血清浓度AUC与该细菌MIC比值AUC/MIC抑菌系数,TMIC期望值,用2次剂量间隔时间中高于MIC的时间段除以2次剂量间隔时间青霉素达到给药间隔的50%头孢类达到给药间隔的65%75%碳青霉烯类达到给药间隔的40%,AUC/MIC抗生素血清浓度AUC与该细菌MIC之间的比值AUC可以是按24h计算得到的总面积也可是在24h中血清药物浓度MIC的面积抑菌系数是指药物某一特定浓度与MIC的比值(C/MIC),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抗生素PK/PD分类,第一大类:时间依赖型杀菌作用特点:当抗生素浓度已在MIC之上,其抗菌活性不再随浓度增高
8、而加强。在MIC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合,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超过MIC时间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L Abx(P、Cef、氨曲、碳烯类),克林和大环(红、克),TMIC 模式图,TMIC大于给药间隔的40%,则可达到大于85%的临床疗效,TMIC:血药浓度超过MIC的维持时间TMIC%:血药浓度超过MIC的维持时间与给药间隔时间的比值,即,TMIC,给药间隔,MIC90,时间,浓度,PK/PD原则时间依赖型的抗生素PK/PD重要参数,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杀菌和弱-中等程度持续效应 杀菌和强持续效应 PK/PD参数 TMIC AUCMIC 抗菌药物-内 酰胺类 阿奇霉素等新一代大环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抗菌药 物合理应用新进展刘钢文档资料 儿科 抗菌 合理 应用 进展 文档 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0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