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ppt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旧物质的消耗和新物质生成的过程,因此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1)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化学键被破坏。如H2F2=2HF,HH、FF键均被破坏。(2)对离子化合物,其溶于水后,便成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离子键被破坏。其熔化后,也成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离子键被破坏。(3)对于共价化合物,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能与水作用,其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如HCl、HBr等。,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从字面上讲就是吸收热量的反应,而放热反应,就是放出热量的反应。若从本质上分析,则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一是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角度;
2、二是从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角度。下面就逐一举例说明。,典例精析【例1】在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能量日益增多的今天,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合理利用常规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释放能量D若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小于旧化学键被破坏时需要吸收的能量,反应吸收能量,【解析】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这种能量变化除了转化为热能的形式外,还可以转化为光能、电能等,因此A正确,B错误。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
3、能量的相对大小或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与化学键被破坏时需要吸收的能量的相对大小,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或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大于化学键被破坏时需要吸收的能量则反应放出能量,否则吸收能量,故C、D均正确。【答案】B,【例2】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kJ):,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HClBHBrCHI(2)在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释放的能量最多的是_。,【解析】(1)在三种氢化物中,破坏1 mol HCl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最大,说明HCl最稳定,A项正
4、确。(2)1 mol H2与Cl2反应释放的能量为2432 kJ(243 kJ436 kJ)185 kJ;1 mol H2与Br2反应释放的能量为2366 kJ(193 kJ436 kJ)103 kJ;1 mol H2与I2反应释放的能量为2301 kJ(151 kJ436 kJ)15 kJ,综上可知Cl2与H2反应时释放的能量最多。【答案】ACl2,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下列实验:(为便于观察,预先将U形管内的少量水染成红色),完成下列空白。,(1)向锥形瓶内加入一小片铝片和一定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是_,原因是_。(2)向锥形瓶内改加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
5、混合物,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是_,原因是_。,【解析】若锥形瓶内物质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则锥形瓶内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U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若发生化学反应并放热,则会使锥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此时U形管内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若发生化学反应并吸热,则会使锥形瓶内的空气遇冷收缩,压强减小,此时U形管内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答案】(1)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并且放热,从而使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2)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从而使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某同学在盛有少量N
6、aHCO3固体和Na2CO3固体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反应后发现盛NaHCO3固体的试管的温度有所下降,而盛Na2CO3固体的试管的温度有所升高。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同学得出结论的方法_(填“正确”或“不正确”)。为研究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该同学又继续进行下列实验(每个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请填写下列空白。(1)该实验报告的题目是_。(2)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V形纸槽)、气球、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和_。(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如下结论:AN
7、aHCO3固体的溶解是_(填“吸热”或“放热”,下同)过程。B饱和Na2CO3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是_反应。,C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约是_的能量变化之和。【解析】反应热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在电解质的溶解过程中,除了存在扩散作用(吸收热量)和水合作用(放出热量)外,还有电离过程(吸收热量),而温度的变化反映的是整个变化过程中热量变化的总结果。(1)实验报告的题目要能反映整个实验的目的。(2)实验中要称量NaHCO3和Na2CO3的质量,要测量溶液的温度,所以还需要托盘天平和温度计。,(3)分析时可以将实验的三组数据联系起来比较。实验说明2.5 g NaHCO3固体溶于50 mL水后
8、溶液的温度降低1.5。实验说明含2.5 g NaHCO3的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温度降低1.2。实验包括两个过程:一是NaHCO3固体溶于水;二是NaHCO3与HCl反应。当反应物的量和溶液的体积相同时,反应后溶液的温度降低2.6,与实验和实验降低的温度之和大致相等。同理可以分析实验,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答案】不正确(1)NaHCO3固体、Na2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研究(2)托盘天平温度计(3)A.吸热B放热CNaHCO3固体溶解和NaHCO3饱和溶液与稀盐酸反应,1.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工业发电是将燃料燃烧转化为热能,再通过蒸汽机转化为机械能,最后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
9、能,电能也是使用方便、无污染的二次能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量,其构成前提是能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其构成条件是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电解溶液,形成闭合回路。电极构成一般为:负极还原性相对较强的材料,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还原性相对较弱的材料,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判断正负极要特别注意电解质溶液的影响。,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比较还原性的强弱在原电池的两极中,负极金属失电子被氧化。一般来说,负极金属的还原性强于正极金属。(2)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对于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组成原电池时的反应速率一般比直接发生反应时的大,且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
10、大。,(3)比较金属腐蚀的快慢在电解质溶液中,负极金属先被腐蚀,两种金属还原性差别越大,负极金属被腐蚀得就越快。(4)设计原电池理论上说,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例3】(浙江金华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16)将相同表面积的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所示同时插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装置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乙装置产生气泡速率比甲装置快C乙装置中铜片上发生2H2e=H2D甲装置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解析】甲装置形成原电池,而乙装置不是原电池。原电池的化学反应速率要快,它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甲池中C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反应 中的 能量 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0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