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及对数运算(2).ppt
《对数及对数运算(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数及对数运算(2).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课时 对数的运算,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问题提出,1.对数源于指数,对数与指数是怎样互化的?,2.指数与对数都是一种运算,而且它们互为逆运算,指数运算有一系列性质,那么对数运算有那些性质呢?,对数的运算,知识探究(一):积与商的对数,思考2:将log232log24十log28推广到一般情形有什么结论?,思考1:求下列三个对数的值:log232,log24,log28你能发现这三个对数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思考3:如果a0,且a1,M0,N0,你能证明等式loga(MN)logaM十logaN成立吗?,思考4:将log232log24=log28推广到一般情形有什么结论?怎样证明?,
2、思考5:若a0,且a1,M1,M2,Mn均大于0,则loga(M1M2M3Mn)?,知识探究(二):幂的对数,思考1:log23与log281有什么关系?,思考2:将log281=4log23推广到一般情形有什么结论?,思考3:如果a0,且a1,M0,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等式logaMnnlogaM成立,思考4:log2x2=2log2x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吗?,思考6:上述关于对数运算的三个基本性质如何用文字语言描述?,思考5:如果a0,且a1,M0,则 等于什么?,两数积的对数,等于各数的对数的和;两数商的对数,等于被除数的对数减去 除数的对数;幂的对数等于幂指数乘以底数的对数,理论迁移,例1
3、用logax,logay,logaz表示下列 各式:;(2).,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1)log2(4725);(2)lg;(3)log318-log32;(4).,例3 计算:,小结作业:性质的等号左端是乘积的对数,右端是对数的和,从左往右看是个降级运算.性质的等号左端是商的对数,右端是对数的差,从左往右是一个降级运算,从右往左是一个升级运算.性质从左往右仍然是降级运算利用对数的性质可以使两正数的积、商的对数转化为两正数的各自的对数的和、差运算,大大的方便了对数式的化简和求值.,作业:P68练习:1,2,3.P74习题2.2A组:3,4,5.,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三课时 换底公式
4、及对数运算的应用,问题提出,.,(1)(2)(3),(1);(2);(3).,1.对数运算有哪三条基本性质?,2.对数运算有哪三个常用结论?,3.同底数的两个对数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可以进行乘、除运算吗?,4.由 得,但这只是一种表示,如何求得x的值?,换底公式及对数 运算的应用,知识探究(一):对数的换底公式,思考2:你能用lg2和lg3表示log23吗?,思考1:假设,则,从而有.进一步可得到什么结论?,思考3:一般地,如果a0,且a1;c0,且c1;b0,那么 与哪个对数相等?如何证明这个结论?,思考6:换底公式在对数运算中有什么意 义和作用?,思考5:通过查表可得任何一个正数的常用对数
5、,利用换底公式如何求 的值?,知识探究(二):换底公式的变式,思考1:与 有什么关系?,思考2:与 有什么关系?,思考3:可变形为什么?,理论迁移,例1 计算:(1);(2)(log2125log425log85)(log52log254log1258),作业:P68 练习:4.P74 习题2.2A组:6,11,12.,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四课时 对数运算习题课,知识回顾,.,1.指数与对数的换算:,2.对数运算的三个常用结论:,3.对数运算的三条基本性质:,4.对数换底公式:,理论迁移,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2,-2,1,例2 已知,求 的值.,例3 设,已知,求 的值.,例4
6、20世纪30年代,里克特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其计算公式为MlgAlgA0.其中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A0是“标准地震”的振幅(使用标准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的距离造成的偏差).(1)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是0.001,计算这次地震的震级(精确到0.1);,4.3,20世纪30年代,里克特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数 运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700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