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护理文档资料.ppt
《新生儿疾病护理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疾病护理文档资料.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病理生理】1、原发性呼吸暂停2、继发性呼吸暂停3、各器官缺血缺氧改变4、血生化和代谢改变 PaCO2升高,pH和PaO2降低 糖原消耗增加低血糖 离子Ca低钙血症 抑制胆红素与蛋白质结合高胆红素血症,【常见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 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3潜在并发症 呼吸衰竭;心力衰竭。4、体温过低 与缺氧有关5焦虑(家长)与病情危重及愈后不良有关。,【护理措施】1复苏步骤 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1)通畅气道(A):安置体位:患儿仰卧,肩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
2、清除分泌物: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2)建立呼吸(B):触觉刺激: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复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分;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重而定,一般认为示指与拇指按压时压力为152okPa,每增加一指,压力递增05kPa;氧气流量为 5升分或以上。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3)恢复循环(C):胸外按压心脏:一般采用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频率为12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约12cm。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4)药物治疗(D):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应用:胸外按压心
3、脏不能恢复正常循环时,可给予静脉、气管内注入1:1000肾上腺素;根据医嘱,及时正确输入纠酸、扩容剂等。(5)评价(E):复苏步骤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价患儿情况,然后再决定下一步骤操作。,2.保暖 贯穿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维持患儿肛温36537t:。3消毒隔离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勤洗手及加强环境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环。4加强监护 患儿取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等物品,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避免外渗。监护的主要内容为神志、肌张力、体温、床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注意喂养,合理给氧,避免感染,
4、观察用药反应,认真填写护理记录。5安慰家长耐心细致的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得到家长最佳的配合。,第六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支持疗法:供氧:纠正酸中毒:纠正低血糖:纠正低血压:补液: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 安定 出现颅内高压症状 利尿剂 激素亚低温治疗,【预后】,本病预后与病情严重度、抢救是否正确及时关系密切。凡自主呼吸出现过迟、频繁惊厥不能控制、神经症状持续1周仍未减轻或消失、脑电图异常、血清CPK-BB持续增高者预后均不良。幸存者常留有脑瘫、共济失调、智力障碍和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常见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 颅内高压症 2焦虑(家长
5、)与病情危重及愈后不良有关。【护理措施】1.给氧:选择适当的方法如鼻导管或面罩给氧,维持PaO25070mmHg,PaCO240mmHg。,2.保暖:用暖箱或热水袋,维持患儿中性温度,降低耗氧量,防止发生硬肿症。3、严密观察病情:神经系统变化、颅内压、前囟张力、肌张力、瞳孔大小、光反射、呼吸、心跳、血气电解质等。4、早期的康复干预,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f the newborn)是常见的一种脑损伤,系由产伤和缺氧引起,预后较差 早产儿发病率较高,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一切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可以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缺血的因素都可导致颅
6、内出血。因胎儿头过大、头盆不称、急产、臀位产、高位产钳和多次吸引器助产使胎儿头部受挤压,亦可造成产伤性颅内出血,足月儿多见。此外,快速输注高渗液体,机械通气不当等可致医源性颅内出血。母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或孕期使用抗惊厥药(苯妥因钠,苯巴比妥)、抗结核药(利福平)者,亦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也是引起出血的一个原因。,【发病机制】,(一)产伤性颅内出血 分娩过程中胎头所受压力过大,局部压力不均或头颅在短时间内变形过速者均可导致大脑镰、小脑幕撕裂而致硬脑膜下出血;脑表面静脉撕裂常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机制】,(二)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 缺氧和酸中
7、毒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增加或破裂出血。缺氧和酸中毒损伤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形成压力被动性脑电流,当体循环压力升高时,脑血流量增加,导致毛细血管破裂,相反在血压下降时,脑血流量减少而致缺血性改变,缺血坏死区内可有出血灶。,【发病机制】,(三)医源性颅内出血 过多搬动婴儿 输注高渗液体或输液过快 频繁吸引和气胸等,血压急剧 引致脑血流变化 造成颅内出血,【临床表现】,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常见者包括:意识形态改变:如激惹、过度兴奋、淡漠、嗜唾、昏迷等;眼症状: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等;颅内压增高表现:脑性尖叫,前囱隆起,角弓反张,惊厥等;,呼吸改变
8、:增快或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不良,固定和散大;其他: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和贫血。,【临床表现】,(一)硬脑膜下出血 多数为产伤所致的天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在数分钟或几小时内神经系统症状恶化、呼吸停止死亡,亚急性者,在出生24小时后出现症状,以惊厥为主,有局灶性脑征,如偏瘫、眼斜向瘫痪侧等;亦有症状在新生儿期不明显,而在出生数月后产生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有惊厥发作、发育迟缓和贫血等。,【临床表现】,(二)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出血起源于蛛网膜下腔内的桥静脉;典型症状是在生后第2天发作惊厥,发作间歇情况良好。大多
9、数预后良好,个别病例可因粘连而出现脑积水后遗症。少量出血者无症状;大量出血者常于短期内死亡。,【临床表现】,(三)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多见于早产儿。大部分在出生3天内发病。最常见:拥抱反射消失,肌张力低下,淡漠及呼吸暂停。小量出血可无症状,预后较好;严重者神经系统症状进展快,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意识状态从迟钝转为昏迷,瞳孔固定,对光反应消失,惊顾及去大脑强宣状态,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呼吸停止死亡;部分患儿在病程中有好转间隙,有的患儿病情不再加重,有的经过稳定期后,出现新的症状,存活者常留有脑积水和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临床表现】,(四)小脑出血 多发生在胎龄32周的早产儿,常合并肺透明膜病、
10、肺出血,临床症状不典型,大多数有频繁呼吸暂停,心动过缓,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治疗】,(一)支持疗法(二)控制惊厥(三)降低颅内压 可使用地塞米松、甘露醇(四)止血药 可选择使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和立止血等。,【治疗】,(五)脑代谢激活剂 可给予胞二磷胆碱、脑活素静滴(六)硬脑膜穿刺 用于硬脑膜下出血患儿,每日1次,每次抽出量不超过15ml。(七)出血后脑积水 可进行脑室穿刺引流,维持7天后撤除,如头围继续增大,可考虑脑积水分流术。,【预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后不易确定,与其原因、出血量、部位、类型以及其他围生期因素有关。一般认为足月儿、急性缺氧、20分钟A
11、pgar评分正常、蛛网膜下腔出血、室管膜下腔出血、小量脑室内出血及额叶小血肿等预后较好;,低出生体重儿颅内出血患者中1015发生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症状可有可无。其中65患儿可能停止发展或恢复。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慢性缺氧、20分钟Apgar评分过低、大量脑室出血伴脑室扩大、顶枕部脑实质出血或同时伴有顽固低血糖者预后差。存活者常留有癫痫、脑瘫、智力低下、视力或听力障碍、共济失调等后遗症。,2保持绝对静卧: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3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病情
12、好转及时停用。4合理喂养: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供给。5准时用药确保疗效。6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避免操作后包被松开。7.功能训练:,第十节 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可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大类,它是一种常见病,死亡率较高。,一、吸入性肺炎【病因】包括羊水、胎粪、乳汁等吸入。主要因缺氧刺激胎儿呼吸而使胎儿吸入羊水、胎粪引起吸入性肺炎;乳汁吸入常见于吞咽功能不全、吮乳后呕吐、食管闭锁和唇裂、腭裂等。其中以胎粪吸入性肺炎最为严重。,【临床表现】羊水、胎粪吸入者多有窒息史,在复苏或出
13、生后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伴紫绀、呻吟。胎粪吸入者病情往往较重,可引起呼吸衰竭、肺不张、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一旦并发气胸、纵隔气肿,病情突变甚至死亡。乳汁吸入者常有喂乳呛咳,乳汁从口、鼻流出,伴气急、紫绀等,严重者可导致窒息。,胸部 X线检查可见两侧肺纹理增粗伴肺气肿。胎粪吸入者往往有明显阻塞性肺气肿和两肺不规则斑片或粗大结节阴影。【治疗原则】尽快清除吸入物,给氧,保暖,适当限制液量,纠正酸中毒,应用抗生素及对症处理。,二、感染性肺炎【病因】细菌、病毒、衣原体等都可引起新生儿肺炎。病原体的侵入可发生在宫内、出生时及出生后。宫内感染和出生时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大肠
14、埃希菌(大肠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衣原体等为主。出生后感染以葡萄球菌为常见。,【临床表现】本病常无典型症状,主要特点为口吐白沫,精神萎靡,呛奶,吐奶,有时烦躁不安,面色青灰,鼻翼扇动、点头呼吸或呼吸不规则甚至暂停。一般不发烧,可有微热或体温过低,可不咳嗽,肺部可听不到罗音。【治疗原则】1控制感染:及早合理应用抗生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第一代头抱菌素等;肠道菌肺炎可选用第三代头抱菌素。2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合理喂养和氧疗。,三、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见护理诊断】l清理呼吸道无效 患儿咳嗽反射功能不良,吸入羊水、胎粪等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有关。3有体温改变的
15、危险 与感染、环境温度变化有关。4.婴儿喂养困难 与反应差、拒奶、呛奶等有关。5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与严重缺氧、酸中毒有关。,【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置于头高侧卧位,使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外流,口腔内分泌物要用消毒棉签擦净,如有鼻痂应用小镊子细心夹出。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拍击背部: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气道。有利于吸痰和促进肺循环。吸痰;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者应采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排出。,2、给氧:对呼吸困难者,应及时给氧,采用鼻导管给氧法。用导尿条轻轻插入鼻前庭或鼻咽部,并以胶布固定于
16、面颊部,氧气流量1-1.5L/min左右。湿化瓶中水温应保持在31 33 最为适宜。应间歇给氧,经常观察导管是否通畅。,3、维持正常体温:新生儿肺炎体温多正常,若体温高者可采用物理降温,一般不用退热药物,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4、喂养:应供给患儿足够的热量、营养和水份,如病情危重者,可暂停喂奶、喂药,以免呕吐引起窒息。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吸氧。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必要时鼻饲。,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e syndrome)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此时又
17、称新生儿硬肿症(neonatal scleredema)。,第十二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因和病理生理】,(一)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足,其特点是: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易于失热;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多,熔点高,受寒时易硬化而出现硬肿。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尤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更为明显,以棕色脂肪组织的化学产热方式为主,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病因和病理生理】,(二)寒冷损伤 寒冷环境或保温不当可使新生儿失热增加,当产热不敷失热时,体温随即下降,继而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出现肢端发冷和微循环
18、障碍,更进一步引起心功能低下表现。低体温和低环境温度常导致缺氧、各种能量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病因和病理生理】,(三)其他 新生儿严重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时,也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硬肿。,【临床表现】,本病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以出生3日内或早产新生儿多见。发病初期表现体温降低,吮乳差或拒乳、哭声弱等症状;病情加重时发生硬肿和多器官损害体征。(一)低体温 体核温度(肛门内5cm处温度)常降至35,重症30。,(二)硬肿 由皮脂硬化和水肿所形成,其特点为皮肤硬肿,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
19、肿者压之有轻度凹陷。硬肿发生顺序是: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范围可按:头颈部20;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三)多器官功能损害 早期常有心音低钝,心率缓慢、微循环障碍表现;严重时可呈现休克、DIC、急性肾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衰竭(MOF)表现。(四)病情分度 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可分为轻、中、重度,见表。,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情分度表,【治疗原则】,l复温 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复温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2支持疗法 足够的热量有利于体温恢复,根据患儿情况选择经口喂养或静脉营养。但应注意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3合理用药 有感染
20、者选用抗生素,纠正代谢紊乱。有出血倾向者用止血药。高凝状态时考虑用肝素,但DIC已发生出血时不宜用肝素。休克时除扩容纠酸外,可用多巴胺。,【常见护理诊断】,1体温过低 与早产、寒冷等因素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硬肿、水肿有关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热量摄入不足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皮肤粘膜屏障功能低下有关。5潜在并发症 肺出血 DIC6知识缺乏(家长)与家长缺乏正确保暖和育儿知识有关。,【预期目标】,1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2患儿能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体重开 始增长。3患儿住院期间没有发生交叉感染。4患儿不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被及时发 现和处理。5家长
21、了解疾病发展过程及育儿知识。,【护理措施】,1复温:如肛温在3034oC的轻、中度患儿,置于30oC的温箱中,每小时提高温箱温度0.5-1oC,最终箱温不超过34oC,使患儿体温于612小时恢复正常。,肛温30oC的重度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体温高12oC的温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并提高温箱温度0.5-1oC,最终箱温不超过34oC,使患儿体温于1224小时恢复正常;如无条件者可采用母体怀抱复温或热水袋、电热毯包裹等方法保暖。2、皮肤护理 蛋黄油 中药洗浴,4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轻者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营养。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最好应
22、用输液泵控制,无条件者应加强手控滴速,建立输液记录卡,每小时记录输入量及速度,根据病情加以调节,以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力衰竭和肺出血。3预防感染 加强消毒管理,做好室内、暖箱、患儿及医护人员卫生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皮肤的完整性。,5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观察和记录体温、呼吸、脉搏、硬肿范围、程度,24出入量等。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如突然面色青灰,呼吸急促,肺部湿罗音增多提示有肺出血;呕吐咖啡样物或大便由黄转黑或便潜血阳性提示胃肠道出血。备医好必要的抢救药物和设备(如多巴胺、肝素、止血敏、呋塞米(速尿)等药物及氧气、吸引器、复苏囊、呼吸机等仪器),一旦发生病情突变,能分秒必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儿 疾病 护理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9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