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文档资料.ppt
《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文档资料.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基本组成组成: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血浆 血浆含水约9092,。溶质中有血浆蛋白、无机盐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等。1、无机盐:维持酸碱度,血浆渗透压2、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1、2、四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主要参与凝血。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5-85g/L 白蛋白(A):约4048g/L 球蛋白(G):约15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 A/G比值:1.52.5/L 肝脏病变(肝硬化),A/G比值下降,血浆蛋白的作用:(1)形成胶体渗透压;(2)运输功能:(3)与甲状腺、肾上腺、性激素结合防止这些激素过
2、 快由肾脏排出:(4)免疫功能:(5)参与血凝、抗凝和纤溶过程:(6)营养功能,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4、其它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维生素、激素、乳酸,微量酶以及少量气体等。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二)血细胞血细胞比容: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值: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红细胞比容),变化:例: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血浆量红细胞比容 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二、血量:全身血液的总量约占体重的7860Kg人血量:4.2-4.
3、8L循环血量:心血管系统储存血量:肝、肺、腹 腔静脉、皮 下静脉丛。,三、血浆的理化特性(一)比重 全血比重:1.0501.060,主要决定于红细胞数量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含量(二)酸碱度(pH值)1.正常值:pH为7.357.45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pH正常)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三)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影响因素:与溶质颗粒数目呈正相关。分类: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组成无机盐、糖
4、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NaCl)(主要为白蛋白)数量多 数量少压力大(300mmol/L或770KPa)小(1.3mmol/L或3.3KPa)意义调节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等渗溶液=等张溶液,(四)血液粘滞度来源:主要来源于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等颗粒间的 摩擦。计算:全血的粘滞度为4-5(取决于红细胞)血浆的粘滞度为1.6-2.4(取决于血浆蛋白)贫血红细胞粘滞度 大面积烧伤 血中水分渗出血管粘滞度,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血细胞的生成部位和一般过程,(一)生成部位胚胎早期:卵黄囊胚胎第二个月:肝、脾胚胎第四个月:骨
5、髓,(二)一般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可识别前体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抗癌药、氯霉素造血功能抑制 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二、红细胞(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形态:无核、双凹圆碟形、无线粒体 数量:男性:4.05.51012/L;Hb:120160g/L,女性:3.55.01012/L;Hb:110150g/L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直径:7-8um,(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1、红细胞生理特性,(1)可塑变形性 概念:影响因素:与表面积/体积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红细胞经过血窦孔隙,(2)悬浮稳定性 概念:产生原因:红细胞
6、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形状。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数值:男子为015mm/h,女子为020mm/h 意义:特征:,血沉速度与悬浮稳定性呈负相关。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如肺结核、风湿病,血沉加快。,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纤维蛋白原、球蛋白促进血沉;白蛋白、卵磷脂抑制血沉。,(3)渗透脆性概念: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临床意义:衰老RB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脆性大 成熟RBC、巨幼红细胞贫血脆性小,2、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缓冲作用;免疫功能,(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部位和过程:部位:胚胎期:肝、脾和骨髓;出生后
7、:骨髓。,过程:骨髓造血干细胞 红系定向祖细胞 原红细胞早幼红 细胞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网织红 细胞成熟红细胞,2.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蛋白质和铁是重要原料;叶酸和VitB12 是成熟的必须物质。(1)铁:Hb合成必需原料。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Hb。,临床: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有2条肽链和2条肽链。每条肽链上有一个亚铁血红素。每个亚铁血红素能结合一个O2分子。,(2)叶酸和VitB12:是合成DNA的重要辅酶。VitB12体内过程:吸收需壁细胞分泌内因子参与。叶酸:体内过程:叶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参 入DNA合成临 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VitB12,2
8、.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干 细 胞 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爆式促进活性 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原红细胞 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缺氧、RBC或Hb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肝细胞(次)-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雄激素、T3、生长素,负反馈,PO2 RBCHb,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主),肝细胞(次),雄激素 T3生长素,(四)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120天血管外破坏:90%被脾、骨髓巨噬细胞吞噬 血管内破坏:10%Hb与触珠蛋白结合,三、白细胞(一)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分类: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 单
9、核细胞占38 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嗜碱性粒细胞占01变异:新生儿最高,出生后3天3月10109/L;,(二)白细胞的功能 变形、渗出、游走、趋化、吞噬、分泌1.中性粒细胞: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循环池边缘池,2.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作用:1、吞噬、清除细菌、坏死组织和衰老红细胞2、吞噬、清除病毒(干扰素)、真菌、结核杆菌3、识别、杀伤肿瘤细胞(肿瘤坏死因子)4、参与特异性免疫功能3.嗜碱性粒细胞:胞内的颗粒中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
10、应。趋化因子A:限制嗜酸粒细胞过敏反应。,嗜碱性细胞在结缔组织和粘膜上皮内时,称肥大细胞。,4.嗜酸性粒细胞:基本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 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5.淋巴细胞=免疫细胞: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自然杀伤细胞:抗肿瘤、抗感染和免疫调节功能。,(三)白细胞生成的调节,干 细 胞 白系祖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成熟白细胞,IL-1、内毒素、Ca坏死因子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生成、释放)-集落刺激因子(CFS)乳铁蛋白 抑制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可存在组织的:中性粒细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文档资料 第三 血液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9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