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文档资料.ppt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文档资料.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身医学理论发展的两个里程碑,一.心理-生理学派理论,沃尔夫(Wolff)是心理生理学方面的杰出代表采用了精细的实验设计,用实验造成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可以严密地观察和比较,研究对象是可观察到的心理因素,该实验具有可重复性,他的研究为心身医学开创了心理生理学实验研究的先河。,他用实验室和临床观察方法,观察心理应激与胃肠分泌和运动的关联。发现:愤怒、仇恨时胃液分泌活动亢进,抑郁或孤独时则抑制。生理及病理改变是心身疾病结构性改变的前驱。不同的心理刺激能激发全身性应激反应,赞同应激是非特异性反应的理论。以客观方法把生活中的应激与生理学的反应联系起来,认为持久的生理变化可导致结构
2、的改变,并提出了生活情境和情绪对躯体疾病有重要影响。,二.脑科学研究阐明了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麦根(Magoun)确定了大脑皮质、边缘系统、间脑、下丘脑、网状结构和脊髓的解剖生理,从而阐明了心身相关的物质基础:正如在研究物种发展史中所证实的,神经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是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心身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必然与神经医学紧密相连。近年来,神经内分泌理论(包括神经免疫学)及神经生化学、神经递质学说、行为科学、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生物反馈学说,均为心身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心身相关的应激反应机制,一.心理与生理活动相互关系心身疾病的可获得性,巴甫洛夫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塞理的应
3、激反应说,巴甫洛夫及贝柯夫等以可重复的科学实验证明,机体的某种反应、器官或系统的机能(包括代谢、内分泌活动等全身性机能)是受大脑皮层活动影响的,而大脑皮层的机能也受内感受器影响,这种双向联系完全按条件反射规律进行,从而形成机体对内外环境反应的统一性。,塞理对应激的适应性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刺激,均可产生类似的应激反应,机体会出现“全身适应综合征”。该征可分为警觉、抵抗和衰竭三个期,前两个期是动员全身系统的机能以进行适应,但若抵抗期太长,某些系统的功能难以适应了,就进入崩溃状态(衰竭期),并出现病理变化,这就是由应激而导致心身疾病。,二.应激反应机制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神经传
4、导物质、:细胞因子、:激素,免疫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应激直接抑制免疫功能: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激活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HPA)轴,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上升,后者对所有免疫细胞都有抑制作用。应激间接抑制免疫功能:应激使血浆中的生长激素含量下降,从而间接导致免疫功能的下降。应激对生理状态的影响:通过激活肾上腺髓质的功能,使血浆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上升,进而使心率加快、血压和血糖上升;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可使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受抑制。,值得指出的是慢性应激源持续时间较长,所引起神经免疫指标的改变较持久;免疫功能的改变与应激者的人格特点有关,这是因为应激反应因不同个体
5、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特点不同而异,同一刺激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生理和神经内分泌反应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社会支持在减少应激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应急(心理压力)导致心身疾病,心身医疗:12月号(1996),理性部位,情感、本能的部位,大脑皮质,大脑边缘系统,下丘脑,植物神经系统,心理压力或应急,各种主诉,长期反复压力影响器官功能,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竞争加剧的“不良反应”,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各种心理应急因素急剧增加。,儿童的行为问题:独子问题、依赖性强,自
6、我为中心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应试教育的怪胎,为入重点幼儿园、小学、中学,付出巨额赞助费;为入名牌大学而移地高考;高分未必高能;名牌大学的学生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工作人员:大锅饭、“末位告诫”、优胜劣汰、竞争上岗、面临下岗,对于这些压力如处理不当,则易导致心身疾病或心理障碍,也可使躯体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化、疗效降低、病程延长。近期统计资料显示,我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与应激相关的疾病患者约占人群的510,心身疾病、心理障碍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在轻型精神障碍中,神经症患病率最高,北京地区为25.18%(1991年)。,我国综合医院的就诊者中心身疾病约占1/3,据中华行为医学会主任委员杨菊贤教授估
7、计,在综合性医院就诊者中,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和心理障碍者约各占13。我们曾对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所患的病种作过一个月时间段内的统计,脑血管病占13强,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占13弱,心身疾病(包括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占13。在我国,由于受文化、历史和人们头脑中的某些习惯观念的影响,与 应激相关的疾病患者中有90就医于综合性医院。这些患者往往以躯体症状为主诉,不愿主动诉说心理症状及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还可能受社会偏见的影响而隐瞒病情、不愿或拒绝去精神专科就诊。,中华医学会05年4月公布: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城市三级综合医院中2400名就诊者的访谈和分析抑郁焦虑症状普遍存在于神经内科,心血管科和消化内
8、科病人中,发生率高达 25%经精神科医生测评后发现,其中39-73%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尤其在帕金森病,中风,冠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和产后,更年期综合症病人患有抑郁/焦虑的比例较其他病人更高,但未诊断率高于90%;仅有1/6病人的抑郁/焦虑患者得到相应治疗,心身疾病的定义及范围,一.心身疾病的概念是随着对医学、疾病病因研究的深化而发展的,在20世纪中叶,亚历山大对当时认为病因不明(从生物医学观点出发)而又有典型躯体症状的“神圣的七种病”进行了重点研究,发现这是一些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而有躯体病理形态变化的疾病,后来被称为经典的心身疾病。以弗洛伊德为首的许多专家指出,由情绪障碍而引起的躯体障碍是
9、广泛存在的事实,是不容怀疑的,而这些病态如果没有心理学的乃至心理生理学的理解,至少到现在为止是无法使其治愈的。对这样的躯体异常赋以心身疾病的名称而区别对待,当然是必要的了。,二.“心身疾病”命名与分类的演变,从心身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的现有研究成果可知,心身疾病无精神病性症状,因此不应纳入精神病范畴,但在习惯上,还是把心身疾病纳入精神病分类中。,#心身疾病的概念#,我国的精神疾病分类(CCMD),CCMD的不同版本中的名称变化是心身疾病(1981)心理 生理障碍、神经症及心因性精神障碍,以及内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1989)应激相关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2002),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
10、统计手册(DSM),DSM的不同版本中的名称变化是心身疾病(1952)心理生理性植物神经与内脏反应(1968)影响躯体情况的心理因素(1982,1987)影响医学情况的心理因素(PFAMC,1997),国际疾病分类(ICD),ICD也曾有过“心理生理障碍”、“精神因素引起生理功能”等分类,在ICD10(1996)中,明确建议不使用“心身的”、“心因的”专业性词汇,理由是因各国使用的含义不同,并容易误解为只有少数疾病才与行为有心因性影响,故将心身疾病纳入“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躯体形式障碍”和“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之中。,定义之一,心身疾病特指在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下,健康的机体在
11、没有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一系列异常的生理功能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发生与精神和情绪变化有关的特定的躯体疾病症状群。,定义之二,日本心身医学会1992年修订的心身疾病的含义是:“躯体疾病中,其发病及经过是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有器质或机能障碍的病理过程。神经症如抑郁症等其他精神障碍伴随的躯体症状除外。”,日本的心身医学家石川中的观点,所谓心身疾病:首先从狭义来说即:(1)由于心理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再从广义来说(2)虽是由于躯体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但因心理因素作为第二位因素也参与了(例如心脑血管病、癌症);以及(3)是因心理因素而引起的心理疾病,但表现为躯体症状的疾病(
12、例如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神经症)。,心身医学所处的位置,心身疾病的概念,心理社会事件对躯体的影响所导致的生理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暂时性的生理反应称为心身反应;把无器质性病变的机能异常或自感躯体不适称为心身障碍;有器质性病变的则称为心身疾病。,三、心身疾病的范围,内分泌代谢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精神性烦渴、肥胖症。神经系统:月经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抽搐、书写 痉挛、痉挛性抖颈、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泌尿及生殖系统:遗尿、阳痿、激惹性膀胱炎、月经紊乱、经前紧张症、功能性子宫出血。骨骼肌肉系统:类风湿关节炎、月几痛、颈臂综 合征、腰背部肌肉疼痛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身疾病 诊断 治疗 文档 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95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