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本科文档资料.ppt
《外科学本科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本科文档资料.ppt(3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一章 绪论,一.外科学范畴: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畴在医学历史的发展中形成,并不断更新变化。古代:仅限于一些体表的病变 现代:囊括几乎所有的内部疾患 何为范畴?1.概括性最高的基本概念 2.指类型,范围,一定的界限 外科疾病按病因分类:1.损伤:由致伤因子导致的人体组织的破坏-修复组织 恢复功能 2.感染:致病因子侵袭人体导致组织、器官的损害、破 坏、坏死、脓肿等-祛除病灶;引流。,2,3.肿瘤:首选手术切除 良性-疗效良好 恶性-根治性治疗,延长生存,缓解症状4.畸形:手术整复-恢复功能,改善外观 先天性:唇腭裂,先心病,管道闭锁等 后天性:瘢痕挛缩等 5.其它性质的疾病-手术矫
2、正 管道器官的梗阻(肠,尿路等);血液循环障碍(门脉高压,下肢 V 曲张);结石(胆石,尿石等);内分泌失常(甲亢等)。,3,6.器官移植:如角膜,心脏,肺,肾,肝,骨等-外科干预 7.介入治疗-有创性 通过导管施行:检查 药物治疗 扩张狭窄管腔(支架)什么是外科学?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的临床专业学科。(别于内科学的关键-应用药物)范畴的更新改变:尿路结石的激光(震波)碎石-由手术 非手术 先心病(低温麻醉,体外循环)-由不能手术 可手术,4,介入放射医学-双边,多边科别间的交叉 纤维内窥镜下的治疗-止血(套扎),切取,取石,给药等 二.外科学的发展:中医学:最早记载-公元前14
3、世纪,商代甲骨文,疥疮 周代-公元前1066前249年,有称疡医 秦汉-名著内经,其中外科专章痈疽篇 汉末名医华陀(公元前141203年),以麻沸汤行剔除死骨,剖腹术等。南北朝-公元483年,龚庆宣著刘涓子鬼遗方,为最早之外科专著,有处理创伤的内容。,5,隋代:公元610年,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叙及断肠缝连,腹疝脱出手术,采丝线结扎血管;对炭疽感染和单纯性甲状腺肿有所认识。唐朝:公元652年,孙思邈千斤要方所载手法整复下颌关节脱位,与现代类似。宋代:公元992年,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记载砒剂治疗痔核。金元时期:公元1337年,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有正骨,悬吊复位等。明代:为兴旺时期,遗有多种著作,可缝合切
4、断之 气管;乳痈与乳岩(癌)的描述;肛管闭锁的治疗。,6,清朝:医宗金鉴,有系统的正骨疗法;高文晋的外科图说类似于现今的图解。现代外科学(西医学):奠基於19世纪40年代,先后解决了障碍外科发展的疼痛,伤口感染,止血与输血等问题,而使进展得以突飞猛进。1.疼痛:1846年U.S Morton首采乙醚行全身麻醉;1892年德国Schleicher用可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后被 Procaine代替(毒性低)。2.感染(伤口化脓):时截肢后的死亡率高达40-50%,为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1846年匈牙利Semmelweis首用漂白粉水洗手,为抗菌技术之开端,产妇死亡率由10%下降到1%。,7,1
5、867年,英Lister采石炭酸容液冲洗器械,湿敷伤口,致截肢术之死亡率由46%下降到15%。1877年德Bergmann采蒸气灭菌,建立无菌术概念。1889年德Furbringer提出手臂消毒法。1890年美Halsted倡戴橡皮手套,完善无菌术。3.手术出血(止血与输血):1872年 Wells 止血钳 1873年德 Esmarch 止血带 1901年美 Landsteiner 发现血型-输血 1915年德 Lewisohn 间接输血法(枸橼酸纳)-血库 1929年英 Fleming 发现青霉素 1935年德 Domagk 磺胺类药问世 40年代,链霉素问世,8,50年代,心脏直视手术成功
6、(仰仗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60年代,显来来微外科发展-推动创伤,整形,移植 70年代以来-纤维光束内窥镜 影像医学 B-us,CT,MRI,DSA,PET,SPECT 介入放射学(显微导管超选择性血管插 管)医学分子生物学(癌基因的研究)外科学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入和完善,是与医学的其它相关科目的发展和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丰硕成果。*我国外科学的发展与成就:西医部分-起步晚,近二十年来发展较快 中西结合-独特项目(小夹板骨折,中药 治疗急腹症),9,三.怎样学习外科学:“三基”(知识,技能,理论)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结合之原则;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10,第
7、四章 体液平衡与液体疗法,何为体液?乃组成人体物质的液体部分,此液体并非单一的水份由水+溶于其中的若干溶质(电解质,非电解质),即为一种溶液。体液构成机体的内在环境,是新陈代谢所不可少的。体液的含量,分布及组成:含量-成人约占体重的60%,肥胖及女性相对少一些,小儿稍多。分布-细胞内液(40%)占体液总量的2/3 细胞外液(20%)其中 组织间液(15%)血浆(5%),11,组成:电解质-导电,能产生正负离子的物质 非电解质-不能离解者(有机物质)电解质的分布:内液-主要阳离子 K 主要阴离子 蛋白质,磷酸根 外液-主要阳离子 Na 主要阴离子 Cl 碳酸氢根 问题:采静脉血检验电解质成分,能
8、否了解机体的细胞外液的情况?一.何为体液平衡?指体液在含量,分布,组成等方面相对地处于恒定状态(即动态平衡),是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所谓恒定:指旧平衡不断打破,新平衡不断建立的动态 动态平衡过程,决非静止不变。,12,*体液平衡的重要性:严重的呕吐腹泻,高热,大汗,经受大型复杂手术,複合性创伤,重度感染等因素,可致水电紊乱,酸碱失衡,进而各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治疗不当者,会加重紊乱,危及生命。1.水平衡:正常人水的摄入与排出(单位:ml)饮水 1000-1500 尿 1000-1500 食物含水 700 粪便 150 内生水 300 皮肤蒸发 500
9、 呼吸 350 累计:摄入与排出相当,为2000-2500 ml。,13,水代谢的调节:肾脏调节水 入量少-浓缩尿液,少排出 入量多-排出多余部分*水平衡与临床:a.体温每升高 1 摄氏度(发热,38摄氏度以上),皮肤蒸发增加每日排出量的10%,即应多补250ml液体;见有“出汗”,即应多补400-500ml液体;“多汗及大汗”,约失水1000-2000ml,(低渗,含NaCl 0.3%),可致脱水及休克。b.消化液日泌8000ml左右,绝大部分均经肠道吸收参与体液代谢,经粪便排出仅约150ml。剧泻,梗阻,胃肠道瘘等导致异常排出(丟失)及吸收障碍,致严重紊乱。c.内生水问题:亦称代谢水,唯在
10、急性肾衰严格控制入量时,须知不可忽视。,14,d.尿量:及格尿量约为500ml,方可排出(带出)含氮代谢物35-50g,维持尿比重在1.008-1.012之间,否则加重肾脏的负担。2.电解质平衡:正常由食物摄入,多余者大部经肾排出,少许经汗腺及肠道排出。a.Na:142 mmol/L,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占总量的 90%以上,成人需 5-9g/日,主要维持外液的渗透压。Na多水多细胞外液增多水肿 Na少水少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不足,周围循环 衰竭 调节:肾 摄入多-排出多 摄入少-排出少,禁食时,最低限度排出 b.K:5 mmol/L,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占全身钾的,15,总含量的98%,成人需
11、3-4 g/日,其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应激性);并抑制心肌收缩。调节:肾 摄入多和摄入少 同量排出(有尿就 排钾)*肾对钾和钠的调节特点-保钠排钾 c.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为细胞外液主要阴离子,与钠离子共同维持含水量;且可调节和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3.酸碱平衡:血pH=7.35-7.45 弱碱性 其调节幅度小,易出 现病理改变。正常机体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来调节酸碱 的代谢紊乱:a.血缓冲系统:由一个弱酸或一个弱碱及其盐所组成,16,的物质,最重要的一对为 BHco3/H2Co3,通过酸+碱 H2O+CO2 这一中和反应,达到调节目的。酸多 则用HCO3去中和多余的H(中和酸)碱多 则用
12、H去中和多余的HCO3(中和碱)若体内产酸或产碱太多,不能完全中和时,还要依赖以 下其它途径进行调节:b.肺:中和反应产生大量CO2时,其分压升高,须经肺排出 CO2增多 呼吸深,快 加速将CO2排出 CO2减低 呼吸浅,慢 减少CO2的排出 此为改变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率以调节CO2的排出速度。c.肾:一切非挥发酸及过剩的HCO3盐均须经肾排出,主要为排H,回收Na,Hco3(尿中H的浓度血中10-100倍),17,具备强大的排酸能力,以此维持pH恒定。此亦为肾功能不全 时,很快出现酸中毒的原因。d.神经内分泌系统:ADH 调节水份,维持体液的渗透压;醛固酮 增加肾对Na的再吸收(保Na排K),
13、维持血容量恒定 二.体液平衡失调-脱水与缺钠:脱水往往伴有缺钠。依水及钠盐丢失程度而分三种 类型,即 高渗性-以缺水为主 低渗性-以缺盐为主 等渗性-为混合性 1.高渗性脱水:病因病理:入量不足-高温作业,禁食,昏迷,上消梗阻 排出增多-高热,大汗,气管切开,大量利尿者,18,失水多,丢钠较少外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而内液渗透压组织间液,水由低渗压区高渗压区(细胞内水分透过细胞膜渗出到组织间隙),而致细胞内脱水。体内渗透压感受器的条件反射ADH增多渗小管回吸收作用增强 尿少,尿比重升高。表现:最早-口渴,继出现不同程度(轻中重)脱水症状 治疗:静滴 5%Glucose+适量的等渗盐水(
14、或平衡液)2.低渗性脱水:病因病理:大量体液丢失(剧呕,剧泻,大面积烫伤等),同 时喝入大量白开水或静补葡萄糖液体未补钠盐。细胞外液稀释低钠渗透压降低,水由外液移向内液,19,细胞内水肿。渗透压感受器反射ADH减少减弱肾的回吸收肾排 尿增多外液又减少血容量减少。表现:血容量不足,周围循环衰竭。轻度-失钠0.5g/Kg 疲乏,头昏,早期尿量正常而比重低,但无口渴(与高渗性脱水的重要区别)Hgb 升高,血钠在130-140mmol/L,血球比积上升(45%以上)。中度-失钠0.5-0.75g/Kg 加有皮肤弹性减退,眼球下陷,食欲不振,恶吐,血压下降,血钠在 120-130mmol/L。重度-失钠
15、0.75-1.25g/Kg 加有淡漠,迟钝,少尿(比重仍低),休克,昏迷 血钠在120 mmol/L 以下。治疗:静滴等渗盐水,可适加高渗(3-5%)盐水或者5%碳酸 氢钠溶液。,20,3.等渗性脱水:病因病理:多见于消化液大量丢失时,如泻,吐,肠梗阻,肠瘘及腹膜炎等。丢失相当,故外液渗透压无甚变化。表现:高,低渗性二者症状兼有,亦可转化。血钠在130-150mmol/L 之间。治疗:等量的等渗盐水和5-10%Glucose 补充(先盐后糖)三.钾代谢紊乱:1.低血钾:病因:摄入不足-禁食两天以上,排钾量不减 排出过多-剧吐泻,激素和利尿剂的大量使用 K转移-静输大量G 糖元合成时,K转入细胞
16、内,21,表现:淡漠,肌软,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恶吐 心音低沉,心律不齐,率快,Bp下降,心衰 血钾3.5mmol/L,(并酸中毒例外)EKG-T波低平或倒置,S-T段下降,出现U波 治疗:去除病因+补钾 静脉补钾注意事项:a.浓度不超过0.3%b.速度-40-60 滴/分 c.总量-不超过6-8g/日 d.禁忌-静推 e.见尿补钾(尿量不低于30ml/小时),22,2.高血钾:病因:多为急性肾衰,溶血,大创伤致组织破坏,重度感染 休克,静滴钾过多,过快时。表现:肌乏力,麻木,软瘫,由躯干四肢呼吸肌 心脏传导系紊乱,室颤,骤停 血钾5.5mmol/L 治疗:停输钾,禁食水果,牛奶等 10%
17、葡萄糖酸钙20-30ml静推(Ca与K的拮抗)静滴NaHCO3或乳酸钠增加排钾 静输高渗糖液体+胰岛素,促K转入细胞内 肌注苯丙酸诺龙,促蛋白合成,使K转入细胞内 急性肾衰者透析,23,四.酸碱平衡失调:1.代谢性酸中毒:原因:酸性物质聚积过多-脱水,高热,禁食,急肾衰 碱性液丢失过多-剧烈呕吐腹泻,肠梗阻 表现:R 深而快,酮味,头痛,嗜睡,昏迷 CO2CP 20mmol/L,尿pH强酸,血气分析 治疗:轻症-纠正脱水即好转 重症-静滴碱性液(5%NaHCO3 2-4ml/Kg)或(11.2%乳酸钠或3.6%THAM,为三羟甲 基氨甲烷,作用较强、不含钠离子,但抑制呼吸,0.6ml/Kg)2
18、.代谢性碱中毒:原因:酸丢失过多-幽门梗阻,缺钾 输入过多碱性液-结合临床,24,表现:R 减慢而浅,伴低钾,手足搐搦(碱性环境,钙离 子化程度降低)血钙降低。尿液呈碱性,血CO2CP 升高 治疗:轻症-静滴等渗盐水,伴低钾者补KCl 重症-给予10%NH4Cl 3.呼吸性酸中毒:原因:呼吸功能不全CO2在体内积聚过多(呼吸道 梗阻,肺气肿,肺炎,胸外伤)表现:R 困难,缺氧,紫绀,CO2CP 上升 治疗:解决通气障碍(去除梗阻,供氧)重症者用THAM,25,4.呼吸性碱中毒:原因:过度换气血中CO2 浓度下降(癔病,颅脑损 伤,高热,复合伤,大型手术等)表现:R 不规则,手足面肌麻木,颤抖,
19、搐搦 CO2CP 下降 ARDS 治疗:面罩吸氧(增加 CO2的吸入)或吸含有50%CO2 及氧的混合气体 主要解决发病原因,26,五.液体疗法:是针对体液代谢紊乱而言的;体液紊乱往往是继发的,故须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主要内容是输液。1.正确判断紊乱的性质和程度:(即诊断明确)2.制定方案:a.补多少?总量=基本需要量+累计丢失量+继续丢失量 b.补什么?(依诊断而别)c.怎样补?列出输液计划-24小时输液总量,电解质,非电解质,胶体液,碱性液等各部分量;抗菌素,维生素,能量合剂,激素等,注意配伍禁忌。,27,输液顺序-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应依具体情况-急需与一般-统筹安排)
20、控制输液速度-既迅速纠正脱水,又避免心肺的超负荷*以下情况注意不能过快输液,只能慢滴:高浓度(10%G)液体,60滴/分 心肺功能不全者 特殊药物,如钾盐,心得安,普鲁卡因酰胺,利多卡因,28,第六章 休克,一.休克的概念:乃由机体受致病因子侵袭后,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微循环灌注不足,机体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新陈代谢紊乱而产生的临床综合症。*实质(本质)-有效循环血容量剧减,微循环灌注不足,细胞缺血缺氧。(氧供给不足并需求增加)*典型表现-淡漠,苍白,湿冷,脉细速,Bp下降,尿减少,多并酸中毒。*休克的产生和演变呈序贯性。二.病因与分类:病因-创伤,出血失液,严重感染,心衰,过敏,中毒,放
21、射。分类-外科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失血,失液脱水等)创伤性(严重複合伤)感染性(重度,全身感染),29,其它类休克 心源性(心衰,心律紊乱等)过敏性(过敏反应)神经性(精神刺激)放射性(射线照射,放射病)三.病理与临床:1.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和微循环的改变:维持正常血循环功能三要素-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周围血管适当的张力 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靠微循环的灌注来进行,这种灌注决定於上述三个因素,致病因子的侵袭,使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改变,超出代偿能力,皆可致休克。,30,占总循环量20%的微循环的相应变化:分为三期 a.痉挛期:循环血量下降 产生大量儿茶酚胺(为应对 有害刺激突然袭击的应激保护
22、手段)血管收缩(适应血供不足)重新分配(优先供给心,脑等,减少皮肤,肌肉等大部分的血供)。出现皮肤苍白,湿冷,P 细速,脉压降低,尿少等征。*临床是为 休克的代償阶段,亦即休克早期。b.扩张期:持续小血管痉挛组织缺O2 细胞无氧代谢 乳酸增多;组织胺类活性物质 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淤滞 管壁通透性增强 血浆外渗水肿 血容量更减,缺氧更加重,血浓缩,流动缓慢。早期症状进一步加重,紫绀,收缩压90mmHg 以下,酸 中毒,CO2CP 下降。,31,*临床是为 休克的失代偿阶段,亦即休克期。C.衰竭期:血粘稠度增加纤维蛋白沉积,血小板凝集,放出凝血活素RBC凝聚在毛细管中产生广泛微血栓 DIC致血流灌
23、注停止严重缺氧细胞坏死。广泛凝血体内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全身性 出血倾向及广泛出血重要器官组织广泛缺氧,坏死 终至多个器官受累,功能损害。体温不升,脉搏触不到,Bp听不到,无尿,昏迷,出血倾向,3P 实验阳性。*临床是为 休克的衰竭阶段,亦即休克晚期。,32,2.代谢改变:无氧(低氧)代谢代酸:细胞缺氧时,丙酮酸转变成乳酸高乳酸血症(其浓度 与缺氧成正比)体液pH值,心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降低出现 P缓慢、血管扩张、排出量减少等。能量代谢障碍:病害因子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和 体液-内分泌物质 为供能量而分解代谢增强,促进糖原异生。具特殊功能的酶类蛋白被消耗后破坏复杂的生理过程,致MO
24、DS。3.炎性介质与再灌注损伤: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NO等胞膜破裂、屏蔽功能受损通透性改变,离子泵功,33,能障碍,致细胞内外的离子和体液异常分布血钾升高、血钠降低、细胞水肿而外液减少;线粒体损害可影响能量生成。4.多个脏器功能的继发性损害:a.肺-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微循环栓 塞(肺泡水肿萎陷不张)增加死腔通气诱 诱发 ARDS(老年人罹患风险更大)。b.肾-肾小球痉挛、滤过率减少少尿;甚或肾小管 坏死,致急性肾衰。c.脑-入颅血流量和脑灌注压降低脑水肿、颅压升 高(意识障碍),甚或脑疝形成。d.心脏-心肌微循环血栓心肌局灶性坏死;酶损 致再灌注损伤;电解
25、质的影响。,34,e.肝-缺血、缺氧破坏合成与代谢;损害酶的生成;障碍解毒功能;促使肝细胞出血坏死;加重代 谢紊乱等。f.胃肠道-肠系膜血管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对血管加 压物质敏感,上A血流量减少70%,致肠 粘膜损伤严重;肠粘膜细胞的酶系统受损 致再灌注损伤胃应激性溃疡 肠源性感染(细菌和内 素移位)*后者成为休克进展和导致MODS的重要原因。,35,四.诊断和治疗:治疗具典型休克症状的休克是被动的,难度亦大。故予防休克和针对性地积极治疗早期休克,是为防治休克的 关键。及早发现休克,才能及早明确诊断。原则:改善血液动力-使微循环灌注增加及组织缺氧 得以改善。治疗原发疾病-针对不同类型特点,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学 本科 文档 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9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