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八纲辨证文档资料.ppt
《中医学八纲辨证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八纲辨证文档资料.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辨证,八纲、脏腑 卫气营血、六经 三焦、经络辨证,八纲辨证,一 概念1、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2、八纲辨证:病证类别的阴阳(阴阳)病人整体证候表现 分析辨别 病位的深浅(表里)病情性质的寒热(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虚实)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二 源流1、内经又散在论述2、伤寒杂病论初步运用了八纲3、明代:八纲作为辨证纲领已经形成4、近人祝味菊:正式提出“八纲”5、中医诊断学二版教材:推广、普及,首提八纲,重释六经,八纲辨证,祝氏对这四对辨证名词做了明确的定义,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伤寒五段论,是祝氏在对张仲景伤寒论外感热病六经辨证认识的基础上,根据邪正相争之趋势所独创的辨
2、证方法。他认为,一切外感疾病中,正气抗邪之趋势不外五种阶段,六经证候亦不出“五段”范围,即太阳为开始抵抗,少阳为抵抗不济,阳明为抵抗太过,太阴、少阴为抵抗不足,厥阴为最后之抵抗,此五阶段乃从正气之盛衰、抵抗之强弱来阐述伤寒之六经。伤寒五段论与八纲学说在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八纲基本证候,一 表里辨证(病位)二 寒热辨证(病性)三 虚实辨证(邪正盛衰、病性)四 阴阳辨证(病证类别),一 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纲领表里划分是相对的表里与病位、病情、病势的关系表里辨证对外感病辨证尤为重要,(一)表证,1、概 念:六淫、疫疠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正(卫)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
3、要表现的轻浅证候概括。2、特 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有外感因素3、临床表现:(1)主 证:恶寒发热(或自觉无发热),或恶风;头身疼痛,脉浮,舌淡红,苔薄(2)或有证:鼻塞、流清涕或喷嚏;咽喉痒或痛、微咳4、辨证要点:(1)有感受外邪病因,为外感病初起(2)以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脉浮为必有症状(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5、常见证: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风湿遏表证、燥邪犯表证、暑湿袭表证、风袭表疏证等,(二)里证,1、概 念: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2、特 点:病变部位深,范围广(非表即里),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之中3、形成途径:表证传
4、里、外邪“直中”、情志饮食劳倦等内伤失调、脏腑气血功能紊乱4、临床表现: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5、辨证要点:(1)病位已不在表,也不是半表半里。邪已深入于里(2)无恶寒发热症状,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可急可缓,病情较重。病程较长。6、证 型: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里虚证,(三)表里同病,1、概 念:指表证和里证同一时期出现的,成为表里同病。2、病 因:一般多见于表证未解,邪已入里,或病邪同时侵犯表里,亦有旧病未愈,复感外邪所致。3、临床表现:既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表证,又有腹胀、便秘、小便黄等里证。4、常见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四)半表半里证,1、概 念
5、:指邪气既非在表,也非完全入里。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以寒热往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少阳证)2、病 因:表证转化、里证出表、外邪直达3、病 机:外邪由表传里,留居半表半里,或直犯少阳,正气渐虚,正邪分争少阳枢机不利,形成半表半里证。4、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为主症,(五)表里证鉴别要点,二 寒热辨证,1、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病性)的纲领(也是辨别病因的纲领)2、寒热反映机体阴阳的盛衰偏盛:阳盛则热阳热炽盛为实热 阴盛则寒阴寒过盛为实寒偏衰:阳虚则寒阳气亏虚失其温煦为虚寒 阴虚则热阴液亏少火热偏盛为虚热3、恶寒、发热是疾病的现象,寒证、热证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4、意义:认识疾病的性质是
6、确定“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的依据。,(一)寒证,1、概 念: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2、病 因:外感寒邪、过服生冷寒凉(实寒证);内伤久病(虚寒证)3、临床表现:恶寒、畏冷、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倦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4、辨证要点:(1)阳气不足或阴盛伤阳,是寒证的主要病理机制(2)因为阳气受遏或不足,不能发挥温煦形体的作用,故以恶寒,分泌物清稀,苔白为主症。5、证 型:实寒证,虚寒证,里寒证,表寒证,(二)热证,1、概 念: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
7、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2、病 因:外感热邪、寒邪入里化热、七情化火、饮食不节、房劳3、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4、辨证要点:(1)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为主要病理机制(2)以发热,恶热;面赤,舌红、苔黄,脉数等表现为主症。(3)有热伤津液表现:如口渴欲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苔干燥少津等症(4)有火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的(出血)表现:如见吐血、衄血等5、证 型:实热证,虚热证,里热证,表热证,(三)寒热证鉴别要点,三 虚实辨证,1、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2、反映人体正气的强弱与邪气的盛衰:“邪气盛则
8、实、精气夺则虚”3、意义:掌握邪正盛衰的辨证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实证宜攻,虚证宜补;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攻补兼施,避免犯虚虚实实之戒。,(一)实证,1、概 念: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2、病因病机:复杂(“邪气盛则实”)(1)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疫毒等侵犯人体,正气抗邪;(2)内脏机能失调,气化障碍,导致气机阻滞,已经形成痰、饮、水、湿、脓、瘀血、宿食等积滞。3、实 邪: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热邪、疫毒为病,痰、饮、水、湿、食积、虫积、气滞、血瘀、脓等病理改变,一般都属实证的范畴。
9、4、临床表现:实证以邪气充盛、停积为主,但正气尚未虚衰,有充分的抗邪能力,故邪正斗争一般较为剧烈,而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的特点。5、辨证要点:(1)实证是邪实、正未虚,正邪剧争所致(2)因病邪性质各异,症状表现多端。主要症状有:正气未虚,有舌苔,脉有力,(二)虚证,1、概 念: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2、病因病机:(1)病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疾病耗损。(2)病机:“精气夺则虚”。正气包括阳气、阴液、精、血、津液、营、卫,故虚证的范畴包括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液亏虚、精髓亏虚、营虚、卫气虚等,3、对虚证的称呼:
10、不足、亏虚、虚弱、虚衰、亡脱。4、临床表现:舌质嫩,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无力+各脏腑(肝心脾肺肾)阴阳、气血、津液、精髓虚损等5、辨证要点:(1)虚证主要是正气不足所致,以机体功能减退为主要病理机制(2)临床常表现五脏阴阳气血亏虚,,(三)虚实证的鉴别要点,四 阴阳辨证,1、阴阳是类证的纲领,是辨证的总纲。“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大纲”。2、阴阳有具体的辨证内容如:阳虚证、阴虚证;阳盛证(实热证)、阴盛证(虚热证);亡阳证、亡阴证;阳亢证、虚阳浮越证,(一)阴证,1、概 念:凡是抑制、沉静、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被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辨证 文档 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9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