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细胞物质基础12PPT文档.ppt
《专题一细胞物质基础12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细胞物质基础12PPT文档.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知识细化回顾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最基本的化学元素是()(2)基本元素是()(3)主要元素是()(4)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5)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2元素种类和含量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关系(1)生物界内部: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在元素种类上()但在元素的含量上()。(2)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同种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知识细化回顾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最基本的化学元素是C。(2)基本元素是C、H、O、N。(3)主要元素是C、H、O、N、P、S。(4)占细胞
2、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5)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2元素种类和含量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关系(1)生物界内部: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在元素种类上大体相同,但在元素的含量上相差很大。(2)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同种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脂质的种类和功能(1)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是(),也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2)皮肤生发层细胞中经紫外线照射,由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并能够预防儿童佝偻病发生,此两种物质是胆固醇、。(3)促进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
3、维持第二性征的是。6蛋白质的合成:两分子氨基酸相互结合形成一分子二肽,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其场所是,该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直接模板是,搬运氨基酸的工具是。7核酸的种类和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DNA和RNA在组成上的不同点是 和。真核细胞中DNA主要是和 结合构成染色体,其次存在于 和 中。,5脂质的种类和功能(1)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是磷脂,也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2)皮肤生发层细胞中经紫外线照射,由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并能够预防儿童佝偻病发生,此两种物质是胆固醇、维生素D。(3)促进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的是性激素。6蛋白质的合成:两分
4、子氨基酸相互结合形成一分子二肽,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其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翻译,直接模板是mRNA,搬运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7核酸的种类和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DNA和RNA在组成上的不同点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真核细胞中DNA主要是和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体,其次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要点归纳一、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与自然界中元素的相互关系1自然界中的元素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包含关系,二、运用“元素”的观点分析问题1从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分析其代谢产物2从元素含量上分析物质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的多少3同位素标记法在实验中的应用,糖类、脂质、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
5、都含有C、H、O三种元素,可推知其代谢产物中都有CO2和H2O;蛋白质中还含有N元素,故其代谢产物中还有尿素,脂肪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多于糖类,因此,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彻底氧化分解时,脂肪消耗的氧气较多,释放的能量也更多,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于水,;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验证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途径。,三、生物体内水和生物代谢的关系1生物体内水的存在形式、功能及两者关系,3细胞中产生水和利用水的结构及生理过程(1)细胞中产生水的结构及生理过程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O2H H
6、2O核糖体中:氨基酸脱水缩合氨基酸 水多肽,植物高尔基体上:葡萄糖 纤维素水动物肝脏和肌肉:葡萄糖 糖元水细胞核中:DNA复制脱氧核苷酸 DNAH2ODNA转录产生mRNA核糖核苷酸 RNAH2O,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3H4O3H2O CO2HATP,(2)细胞中利用水的生理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H2O O2H,四、糖类和脂质的比较,四、糖类和脂质的比较,动物和植物体内的糖有哪些?,动物:葡萄糖 核糖 脱氧核糖 半乳糖 乳糖 糖原,植物:葡萄糖 核糖 脱氧核糖 果糖 麦芽糖 淀粉 纤维素,五、蛋白质和核酸的区别、联系及有关计算1区别,五、蛋白质和核酸的区别、联系及有关计算1区别,2联系(1)
7、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2)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3有关计算(1)蛋白质中的肽键数缩合中产生的水分子数 氨基酸分子数肽链数(2)M蛋白质M氨基酸M水 氨基酸个数氨基酸水分子数18(3)有关蛋白质中游离的氨基(NH2)或羧基(COOH)的计算在一个蛋白质分子中,游离的NH2或COOH可能存在的部位是肽链的两端(一端是NH2,另一端是COOH)和R基。至少含有游离的NH2或COOH数肽链数。游离的NH2或COOH数目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的NH2或COOH数。,18题,(4)氨基酸数目与相应核酸的碱基(核苷酸)数目的对应关系,六、几种有机物的鉴定,例1(2008年江苏高考题)下
8、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B淀粉、半乳糖、糖原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答案B,例2(2008年广东理基)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碱基相同【解析】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分为DNA和RNA两大类,具体比较见下表:两种核酸的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磷酸二酯键)是相同的,所以在题目所给出的选项中,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答案B,例4(2008年宁夏理综)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
9、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蛋白质析出的种类和总量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请据表回答:(1)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_。(2)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它们分别是_。(3)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_(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_。(4)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5)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
10、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实验图表、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本内容涉及了蛋白质的盐析性质,其原理是“不同浓度的硫酸铵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蛋白质析出的种类和总量随着硫酸铵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可根据这一原理来分离、提取蛋白质。由表中信息可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的最适硫酸铵浓度应为20%;使蛋白质混合溶液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析出的蛋白质分别是甲、乙、丙三种蛋白质;由于乙、丙两种蛋白质析出所需要的硫酸铵浓度范围有重叠,所以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不含其他蛋白质的所有的乙蛋白;若要从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的丁蛋白,其设计思路应该为
11、:向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使混合液的浓度达到35%至38%之间,将甲、乙、丙三种蛋白质全部析出除去并获得溶液,再向保留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铵,使其浓度,达到40%或以上,析出并保留析出物(丁蛋白)。本题还涉及半透膜问题。半透膜具有只允许小分子透过而不允许大分子通过的性质,根据此性质可将析出的蛋白质中的硫酸铵除去。答案(1)20%(2)甲蛋白、乙蛋白、丙蛋白(3)不能乙蛋白和丙蛋白析出所需的硫酸铵浓度范围有重叠(4)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其浓度达到35%(或35%硫酸铵浓度38%范围内的任意一个浓度),分离析出物与溶液,保留溶液。取保留溶液,再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硫
12、酸铵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40%(或40%以上),分离析出物与溶液,析出物即为丁蛋白(5)半透膜是一种选择性透过膜,只允许小分子的硫酸铵通过,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通过,拓展训练1(2009年上海高考题)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A氨基酸 B核苷酸 C脱氧核糖D磷脂答案C2(2009年上海高考题)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AnmBn2mCnmDn2m【解析】答案C,3(2008年天津理综)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
13、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答案D,4(2008年广东高考题)请回答以下有关细胞物质组成和功能的问题:(1)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_。A核苷酸和糖原 B胰岛素和核酸C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2)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3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_,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二糖是_。(3)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_和_。(4)癌细胞转移与细胞膜上_减少有关。,【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学基础知识,涉及了细胞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等。含N元素的分子有核苷酸、胰岛素、核酸、氨基酸、胰高血糖素和血红蛋白。其中含N的大分子有胰岛素、核酸、胰
14、高血糖素和血红蛋白。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糖是单糖,由两分子葡萄糖构成的二糖是麦芽糖。细胞膜是由蛋白质、磷脂、胆固醇和糖类组成的。答案(1)B(2)单糖麦芽糖(3)磷脂胆固醇(4)糖蛋白,2010年高考二轮总复习,生 物,专题一:细胞的结构基础,知识细化回顾1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生物体 的基本单位,细胞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细胞具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2细胞膜的组成及功能(1)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大都用动物细胞的 等作为研究材料。(2)细胞膜主要由 和 构成,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的种类和数量越多。(3)糖蛋白除具有识别作用外,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还具有
15、作用。(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功能特性是具有。,知识细化回顾1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细胞具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2细胞膜的组成及功能(1)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大都用动物细胞的红细胞等作为研究材料。(2)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3)糖蛋白除具有识别作用外,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还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内质网膜可与、细胞膜直接相
16、连。在真核细胞的细胞器中,和(不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4细胞膜的物质运输(1)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主要通过 方式。(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主要通过。5细胞器的分布及其特性(1)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有、。(2)动物及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是。(3)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内质网膜可与外层核膜、细胞膜、线粒体膜直接相连。在真核细胞的细胞器中,核糖体和中心体不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4细胞膜的物质运输(1)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主要通过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方式。(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主要通过内吞和外排作用。5细胞器的
17、分布及其特性(1)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2)动物及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3)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4)与细胞分裂相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线粒体等。6染色体的物质组成染色体主要由 和 构成,欲验证两种物质的存在,可分别使用 试剂和 试剂。7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2)原核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由 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而支原体 细胞壁。(3)细胞生物所共有的细胞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和 中。,(4)与细胞分裂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6染色体的物质组成
18、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欲验证两种物质的存在,可分别使用二苯胺试剂和双缩脲试剂。7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2)原核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而支原体无细胞壁。(3)细胞生物所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拟核和质粒中。,要点归纳一、生物膜结构及功能上的联系1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布其中。(2)结构上的联系,2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为例),二、验证细胞膜的生理特性1细胞膜的流动性(1)原因:构成
19、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流动的。(2)验证实验:,利用荧光物质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将已标记的细胞与未标记细胞诱导融合,追踪观察标记的蛋白质分子在融合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即可证明。,(2)含不同矿质元素的培养液不同植物 测得培养液中各矿质离子的初始浓度 培养一段时间测得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各矿质离子浓度比较同一植物吸收不同矿质离子及不同植物吸收同一矿质离子的情况得出结论,2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验证实验,三、细胞内细胞器的分类归纳,叶绿体,中心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液泡,中心体、溶酶体,核糖体,核糖体、中心体,【特别提醒】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同
20、时植物细胞长到一定阶段才有大液泡。细胞核也具有双层膜,但它不属于细胞器。与分泌蛋白有关的结构还有细胞膜和细胞核。分泌蛋白的合成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分泌蛋白通过细胞膜的外排作用分泌到细胞外。四、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与代谢的关系1细胞膜与生物代谢(1)控制物质出入细胞,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2)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2细胞质与生物代谢(1)活细胞中的细胞质不断流动,有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细胞器的移动,从而为细胞代谢提供所需物质和有关条件。(2)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3)各种细胞器都有其
21、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在代谢活动中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3细胞核与生物代谢(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2)细胞核控制细胞质的代谢活动,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营养和能量,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特别提醒】细胞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是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示范解析例1(2009年山东理综)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A胰岛细胞B造血干细胞C效应B细胞(浆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解析】本题利用题目中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的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的信息,间接考查了选项中
22、各细胞的类型和代谢水平的差异。且据已有的知识可知细胞的代谢越旺盛,则核孔的数目越多。A、C中的细胞分别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和抗体,代谢旺盛。B中细胞的分裂能力很强,代谢旺盛。只有D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代谢较弱。故而D中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核孔数目最少。答案D,例2(2009年广东理基)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A核仁被破坏B染色体被破坏C细胞膜被破坏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解析】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体和细胞膜中都含有蛋白质,而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
23、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答案D,例3(2009年广东A卷)下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A酵母细胞B原核细胞C动物细胞D植物细胞【解析】据图可知此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生物细胞中还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选项A、C、D都为真核细胞,所以答案为B。答案B,例4(2009年江苏高考题)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
24、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A B C D答案B,例5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表示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是图_;若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则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_,图中结构_起重要作用。(中填标号),(2)图中标号6所示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3)甲、乙两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_。(4)对标号4和标号5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_。A生理活动中都产生水B前者有片层结构,后者有嵴C黑暗条件下,生理活动中都消耗O2 D前者不产生ATP,后者产生ATP(5)细胞进行下列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_,图乙细胞_。(填入编号)不
25、增殖能继续增殖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出现染色体结构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解析】由甲图中有叶绿体和大的液泡可知,甲为叶肉细胞,乙为根尖分生区细胞。植物细胞成熟后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成熟的标志是有了大的液泡。6为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中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4为线粒体,5为叶绿体,叶绿体有片层结构,线粒体有嵴;线粒体在有氧条件下都要消耗氧气;两者都能产生ATP。叶肉细胞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转录产生的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不会出现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变化,而根尖分生区细胞具备增殖能力,细胞核DNA既转录又复制。答案(1)乙甲1大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细胞 物质基础 12 PPT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9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