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病例讨论文档资料.ppt
《呼吸科病例讨论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科病例讨论文档资料.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例讨论1体检发现双肺阴影,病例简介患者,女性,50岁,因“体检发现双肺阴影”于2006年7月3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6月中旬体检时胸片发现“左上肺实变”,后行胸腹部增强CT提示“左肺上叶纵隔旁实变影,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略扩张,两肺可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影,两肺门、纵隔、腹腔及后腹膜未见肿大淋巴结,肝脏、脾脏、胰腺、肾上腺大小形态正常”。患者无发热、盗汗、咳嗽、胸痛等任何临床症状,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入院。既往有银屑病史20余年,余既往史无特殊。,CT表现(2006-06-24):A.左上叶前段实变影,其间可见支气管充气征。BD.肺窗及纵隔窗示两肺多发斑片及结节影。,入院体检:体温36.2
2、,血压120/80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界正常,心率85次/分,律齐。双肺语颤对称,叩诊清音,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5.5109/L,GRAN(%)52.7%,LYM 42.2%,HGB 134g/L,PLT 204109/L;尿粪常规、血沉、肝功能、生化、IgG、IgA、IgM、IgE、补体C3、补体C4、C反应蛋白、抗“O”、类风湿因子、糖类抗原(CA)199、CA125、烯醇化酶、癌胚抗原、2-MG均正常;核周型及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单链DNA抗
3、体、抗结核杆菌抗体均阴性;痰浓缩涂片未见抗酸杆菌及嗜酸粒细胞;痰细菌培养阴性;三抗示:HBsAg(+)、抗HBe(+)、抗HBc(+);心电图、腹部B超、肺功能基本正常。1:2,000 PPD试验(+)。于7月4日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两肺各叶段支气管扩张,尤以左上叶为著,各支气管管腔通常,无明显分泌物。考虑支气管扩张引起肺部感染可能性大,给予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2006-07-04):两肺各叶段支气管扩张,尤以左上叶为著,各支气管管腔通常,无明显分泌物。,由于7月12日复查胸部CT较前无明显变化,7月13日复查气管镜,于左上叶前段行灌洗和刷检,刷检后黏膜易出血。灌洗液及
4、刷检标本未查见抗酸杆菌及其他细菌,灌洗液中未找到恶性细胞,但支气管刷检标本中找到小细胞型恶性细胞。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于7月18日在CT引导下对右下肺的结节病灶进行了经皮穿刺(左肺上叶高密度影靠近乳房不易穿刺)。穿刺标本量较少,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考虑为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B细胞为主,黏膜相关淋巴瘤待排。,7月19日行PET-CT检查:左肺上叶前段见6.7cm3.6cm6.8cm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氟脱氧葡萄糖(FDG)代谢不均匀性异常增高,病灶边缘部FDG异常代谢最高处标准摄取值(SUV)6.2;2h后延迟显像最高SUV=6.5;薄层CT示病灶部支气管通畅,但黏
5、膜欠光整。左肺舌段、右肺中叶及右肺下叶内见结节样或片絮状密度增高影,SUV2.6-3.4;肺门、纵隔、腹腔、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PET-CT(2006-07-19):A.左肺上叶前段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团块影,FDG代谢不均匀性异常增高。B.右肺下叶内见结节影,FDG代谢增高。,为进一步明确病理于7月27日行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下肺活检术,术中见左肺上叶前段呈片状增厚,局部肺组织表面水肿、质脆,卵圆钳取肺组织3块,断面呈鱼肉样改变,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诊断为:B细胞黏膜相关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基
6、因呈单克隆性重排,支持B淋巴细胞源性肿瘤,最后诊断 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评述原发性肺淋巴瘤(PPL)指原发于肺的淋巴组织肿瘤,侵犯一侧或双侧肺肺实质和(或)支气管,未发现肺外病变。PPL非常罕见,仅占全部淋巴瘤的0.4,肺原发恶性肿瘤的0.5%1。淋巴瘤病理组织学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大类。PPL主要为NHL,包括:低度恶性B细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高度恶性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中心性淋巴瘤。其他罕见类型,如血管内淋巴瘤等。以上四种类型中大多为低度恶性B细胞MALT淋巴瘤,即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占全部PPL的7080。,1993年Cordie
7、r4制定出比较全面的PPL诊断标准:影像学上显示肺、支气管受累,但未见纵隔淋巴结肿大。既往没有胸外淋巴瘤诊断的病史。无肺及支气管外其他部位淋巴瘤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证据。发病3个月后仍未出现胸外淋巴瘤的征象。同时满足上述4点者可诊断为PPL.本例患者影像学上显示两肺多发斑片状密度影,CT未见纵隔有肿大淋巴结,既往无胸外淋巴瘤诊断的病史,无肺及支气管外其他部位的淋巴瘤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证据,发病至今仍未出现胸外淋巴瘤的征象,符合Cordier的诊断标准,可诊断为PPL。,多数学者认为人的支气管黏膜正常情况下与胃黏膜有相似之处,通常不存在MALT,但通过吸烟、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
8、疮、多发性硬化、桥本甲状腺炎、干燥综合征等)等的影响,使肺支气管黏膜形成获得性MALT,获得性MALT可发生淋巴瘤。本患者既往有银屑病病史,银屑病与免疫紊乱有关,有可能导致其MALT淋巴瘤的形成。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曾称为“假性淋巴瘤”,因其生长缓慢,病理组织表现相对温和,有人对其恶性性质表示怀疑。随着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发现绝大多数假性淋巴瘤呈单克隆增生。因此现在“假性淋巴瘤”的概念已被废弃。,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发病年龄通常为5060岁,30岁以下罕见。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近半数患者在诊断时无症状,意外发现影像学异常,如出现临床症状则缺乏特异性,如咳嗽、轻度呼吸困难、胸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吸 病例 讨论 文档 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694081.html